共创艺术征集|你说我画:当儿童画出我们的情绪……

健康   2023-05-26 13:04   广东  

“在撒野系列推送里,我们探索有关精神健康的各种玩法,发布刺鸟栖息地主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同时友情转发我们认为值得一试的其他活动资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探索自助和互助的多元形式,重建人与人的连结。”


撒野系列 

142篇 

儿童美育 心理教育 议题对话 代际沟通


#你说我画

#艺术介入 #议题对话

#儿童教育 #美育


在一些精神没那么健康的日子里,我试图和别人描述自己的困境,我发现总需要调动浑身的力量才能让他人理解二三分,语言是如此的苍白。而我平时的工作是做各种心理健康有关的艺术展,每次欣赏那些有趣的画作时,我都会暗自幻想:如果有人能够画出我心中那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该多好啊!

后来,我遇到了教儿童画画的小周老师。她给我展示了学生们的创作,她说她不会去刻意教孩子要怎么画,技法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小朋友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去描摹各种各样的主题。比如他们从来没有看过《山海经》里的妖怪,凭借着想象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妖怪,这些妖怪和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经典形象都不一样;比如说他们会对着天上的云,想象这些云朵可能是什么……在观看这些画作的过程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身上慢慢在流失的那些东西又慢慢回来了。这些画很松弛、很丰富、很大胆……我甚至和其中一位小同学买下了他的作品。

我问小周老师,有没有可能,让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大人们的心灵困扰(也包含了精神障碍亲历者)图景,前提是我们有一定的导入和筛选,也有专业的工作者为项目把关。小周老师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说暑假就可以做。

这个项目需要我先去征集、整理、 总结一些资料作为素材给到周老师。其实不需要特地征集,不管是平时做服务还是以前特地做调查,那些感受性的东西都记在了心里。于是我先自己写了一些常见的,又和志愿者伙伴们问了一些,发了过去。结果周老师说,有点太抽象了。比如说抑郁是一只如影随形的黑狗,我觉得已经很具体了,但是小周老师会问,这是怎样的狗呢,它什么时候出现,这条狗有没有朋友呢?要让小朋友能下手,最好有更加画面性的描述,细节越多越好,虽然他们最后可能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描述画,但这样会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想象。

一些筹备花絮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征集了一些其他伙伴的感受:

有医生说:这个创意很棒啊,但有两点问题,我想到时候可能要注意。如果涉及到患者,患者的一些感受,往往是很独特的,个人化的,深刻的,甚至普通成年人都很难理解和感同身受。作为引子来激发小孩子的创作,大概小孩子理解起来会更困难。一些比较温和的体验就不够深刻,而比较深刻和独特的体验往往是阴暗的,激烈的,充满创伤的,也不适合给小孩子。不过,如果并不追求很深刻,那么这点就不至于成为问题。

有公益伙伴说:好主意!想起来一个关于「小朋友们对lgbtq的态度」的小短片,感觉活动能有小朋友参与进来很棒,小朋友总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支持这方面有些自然而然。需要考虑到和家长的沟通。本来想说不一定要问卷征集,可以从我们已用的故事里筛选提炼一些关键词,但考虑到大家面对孩子讲话会有不一样的身份自觉,或许也可以问问大家。

这些讨论算是我和同行的非正式小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我之前只对着儿童解释过“自闭症(来自融合教育课程)”、“艾滋病(来自语文课本)”这些他们陌生的概念,也从来没有解释过抑郁、焦虑这些情绪的词,就更没有解释过xx症、xx障碍的一类术语了。如果我现在家里有个小朋友,假设我在小朋友面前情绪崩溃了,事后我要怎么解释呢?再比如,我是个老师,如果我因为心理上的原因需要休假一段时间,我如何跟我的学生们去解释老师发生了什么?

再由此说到儿童本身的心理健康,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发现,海外不少学校会在小学教育里面就纳入心理健康的部分,也会去谈及精神障碍去污名化的部分。我知道国内也有在做的,但是之前在上海掀起风波的小学生问卷事件就能够让我看到这里面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详情可以参考精神心理档案 | 小学自杀问卷事件回顾。或许在这个对话项目里面,在开启想象之前,我们也可以让小朋友先聊聊他们自己的日常。

最后,是来自两位发起人的总结:

小卡:总的来说,这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项目,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代际对话,我很期待孩子们天马行空的作品能让投稿的朋友们感到一丝童趣和慰藉。其实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有烦恼,烦恼厉害起来也都可能变成某种固着的痛苦。从小我们都会被寄予期待说要快乐成长,但成长从来不是只有快乐的。大概正因为快乐很难,我们才会那么希望年轻的孩童能够更多的体验无忧无虑的时光。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童稚的画笔呈现,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文字经过小朋友的想象会变成各种样貌,如果参与这样的项目让你觉得还挺有趣的,欢迎通过公众号后台私信给我们投稿。如果以后我们办展览的话,你的文字和儿童的画都会得到呈现。

小周老师:这次的主题偏向:“你来说,我来画”。征集的也不一定是情绪不好时的画面,也可以在说说困扰的同时,说说有什么画面可以让自己更舒服更安全更治愈(类似可以参考影像发声线上展览 | 让我感到治愈的空间)。作为一线教学9年的老师,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每个人都有情绪,对孩子来说知晓自己的情绪,正面的负面的,如何合理的排解,画画也是他们一种舒缓自我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里,我会更注重小朋友的内心,用大自然课,博物馆课,想象力思维发散课,给小朋友们开窗多感受多体会。这是跟其他“视网膜美感”式美术培训的区别。情绪不是坏东西。

投稿须知

投稿格式:想分享的感受/体验+昵称+年龄(你可以写下你想写的,关于你自己的心理困扰/精神诊断,关于你对这些体验的理解,都可以写下。即便最后不一定会被画出来,我们也会选择一些在公众号刊登。如果有具体明确诊断的,能写出来最好,因为这样会方便我们深入了解更多背景资料。)

举例:我经常感到忧郁,忧郁是一种开心不起来的感受,什么都不想做,哪里都不想去,世界好像变成了黑白色的。我感觉到周围的人都离我很远很远,我和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墙。跟随我的只有我自己的影子。这个影子有好多种形状,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会很大,我很小。当天气好的时候,朋友们来看我给我支持和安慰的时候,这个影子会变小,我好像就变大了一些。我不指望它会消失,我正在学习如何习惯它和控制它。——小A,21岁 

投稿方式:直接刺鸟栖息地微信后台留言或发邮件给thornbird123@foxmail.com

截止日期:2023年6月20日中午12:00

投稿说明1:其实文字可以很深入,画面描述得越具体, 孩子们画出来会越有意思,不是说他们一定会根据这个画面画,而是文字的东西其实是在帮他们做发散思维,把脑洞打开,打开了以后他们会有选择性地画。by周老师

投稿说明2:这个项目是个比较轻量级的短期项目,不管自我认同是否是亲历者,如果有希望被描绘的感受都可以参加。本来没想公开征集的,但是后来觉得公开征集应该也会有人想参加。希望大家放平期待,保持宽容,友善回应。另,虽然题目写的是大人,但未成年人也一样可以参加投稿!by小卡

项目后续:项目如果能够顺利开展,后续会在公众号发布。因为没有精力一一联系每个投稿者,所以大家可以在公众号跟进项目后续。不保证每个投稿都会得到对应的绘画作品,务必放平期待。

特别注意:文字信息会用于相关展览和公众号的后续项目报道。因为团队心力有限,编辑排版都是志愿者宝贵的时间,投稿发出后不得撤回,有隐私顾虑可直接用化名。

发起人背景介绍:

小周老师:国画专业艺术硕士,一心美育发起人,一线教学经验9年

小卡:社工硕士,从事心理健康研究与行动9年,专注艺术介入与公共教育


致力于儿童美育


精神健康艺术团体。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 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 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开展同伴教育、 互助团体、 讲座沙龙等经典项目, 也通过影像研习、 影像制作、 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连续七年举办精神健康艺术展览。与多所高校合作, 组织教学和培训。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ritish Council、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706空间青年基金、 银杏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支持。

网站 thornbirds.org

微信 perchthornbird

邮箱 thornbird123@foxmail.com


双相躁郁世界
过山车玩家的原创非虚构故事平台。我们希望能通过故事、展览与纪录片等形式,构建本地化与多元化的双相亲历者群像,提升公众对双相的认知度与自我关怀的意识,为双相去污名化、去浪漫化,促进社会平等、多元与包容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