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唠嗑了,听有朋友说想听我唠嗑了。最近勤勤恳恳发了很多美食内容,今天就轻松点,来聊聊天吧(好吧,完了才知道一点都不轻松)。
我知道很多同学还在等我更新面食,调料,做饭基本功,饭团,破壁机食谱,备菜,懒人料理......
先等一等,聊天不误砍柴工。偶尔唠唠嗑转换一下心情,未来能走的更加长远。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话题是自由职业。
从2020年10月到现在,我已经自由职业快4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我被大家问得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
1、你是全职博主吗?
2、你靠自媒体的收入能养活自己吗?
我隐隐的感觉,问问题的人期待得到的答案是“兼职博主”,仿佛这个回答能合理解释所有的疑惑。而且还会觉得,我好牛,兼职就能把账号做起来。
当听到是全职博主时,一下子,那个牛的感觉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微妙的心情,诶,全职的话那好像成绩不是很好啊,你是咋活下来的呢?似乎有点羡慕又有点同情。
当然不是说每个好奇这俩问题的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以上讲的这些其实也是我自己以前经历过的心态。我在自由职业初期的时候特别害怕,特别担忧,全职博主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做,靠谱吗?它可一点都不稳定啊。
那个时候的我很想从别人那里,特别是权威的人那里得到答案,最好是一个100w粉丝的博主信誓旦旦的,确定的告诉我,没问题,能做。
他要是说不能做,那我会很焦虑。
这种纠结全不全职的心态,在后来的几年里我发现,是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禁锢住了,本质上就是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害怕自己不符合家人和社会的期待。
因为害怕,或者是完全没有想过其他的方向,所以会去跟随大流,这是最安全最稳妥的办法,比方说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或者是考个公务员等等。
这样的道路,它不会出错,但在现实中它非常拥挤。尤其是现在,越来越拥挤,用我们这几年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内卷。
人多,所以卷的特别厉害,然而越是卷的厉害,就越让人害怕甚至恐慌,怕自己被卷掉,怕自己35岁没有工作,于是更进一步的去卷。
所以我们一直活得很累,因为像这样毫无意义的内卷实在是太严重。我们努力,我们奋斗,似乎不是为了美好的未来,而仅仅是因为害怕恐惧而不敢停下来。
仿佛一个陀螺,一直被鞭子抽着往前走,gap一年简历上就像是有案底一样,上出一身班味,还要被老板天天pua,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这样的生活谈何生活可言呢,但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生存环境。
我们过着怕35岁退休,又怕70岁还没退休的矛盾生活,总觉得哪里有问题,但好像又说不上来。不过躯体症状很明显,绝望,无助,眼里没光,感觉自己没有未来,活着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这也是2020年自由职业之前的我,被社会毒打,被现实折磨,每天半死不活的上着班,假装自己是个成熟的社会人,换取将将生活的窝囊费。
当我意识到,随大流的道路不仅跟我的理想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并且还很拥挤之后,我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换一种生活方式,去选一条少有人走的、不那么拥挤的道路呢?
这个社会真的没有给像我这样,没有父母兜底的农村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吗?
我不知道,走走看呗,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走不走得通呢。
于是25岁这一年,我就开启了我的自由职业生涯。一直到现在,将近4年的时间,我在自由职业的道路上越走越淡定,越来越松弛。
我不再需要别人给我答案,告诉我能不能做全职博主,因为这个事情本身就没有答案。想要从高人,各路神仙那里得到确定答案,只不过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它之所以没有主流道路那么拥挤,不就是因为不确定,不稳定,没有答案,所以走的人少嘛。
做博主这一行,有可能一夜之间某个作品大火,也可能某天突然被封号,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焦虑,害怕,担忧都没有用。
既然如此,我索性扔掉了身上所有的包袱,去拥抱不确定性。至少我知道,在这条路上,我见到的风景,我体验的人生,和我原来完全不一样。
我有时间,我有自由,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我还可以不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每天起来我都能强烈的感受到,我是活着的,世界是美好的,阳光是温暖的,这就足够了。
对比以前半死不活的状态,我好像经历过一次死亡再重生一样珍惜我现在的生活。不需要结果如何,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足以让我感到幸福满足。
我是一个不怎么记得住痛苦的人,但以前的痛苦实在是太过强烈,导致我至今做梦梦到,还会吓出一身冷汗(所以现在每过一天我都觉得自己多活了一天)。
我说的痛苦不单指上班的痛苦,而是长达十几年之久的,努力要和别人一样,满足父母的期待,按社会主流价值观生活的痛苦。学生时代要好好学习,走上社会要好好工作,这是一直以来我被灌输的唯一的人生目标。
12岁那年,刚上初中的我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意外考到了全校第一名,当时非常高兴,但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不是奖赏,而是我人生中差点过不去的第一道关卡。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出道即巅峰从来不是什么好事,而是诅咒。
第一名不可能永远都是第一名,但那个时候我以第一名为起点,从此无法接受自己成绩有一丁点下滑。
我是父母眼里的骄傲,老师眼里的宠儿,同学眼中的传奇。为了不让家长和老师失望,整个中学6年,我都在一种极其高压,极其压抑的环境中拼命努力学习。
在这种持续的高压下,到了高三我的心理状态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有,到最后高三积累的比较夸张了),每天都紧张焦虑的不行,头痛失眠,压力山大,害怕自己考不好,稍微考差一点跟天塌下来一样。
结果最后高考考了个历史最烂,从全班前几考到全班倒数,只上了个普通一本。出成绩的时候我人跟死了一样麻木,平时就算差,我也没有这么这么差过。
那时候满脑子就一个念头:我的人生已经完了。我妈也觉得我很没用吧,她放弃了她事业上升期,整整6年专门陪我读书,我就考了这么点分回报她,真是太给她丢脸了。
同学应该也很看不起我吧,我自己更是看不起自己(是的,那时候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高三暑假把自己关房间里天天哭,苦累了也不知道要干啥,从此心里多了一根刺,一根高考失利,一碰就痛的刺。
拔掉这根刺我用了整整四五年,大学头几年根本无法与自己和解,一直沉浸在高考失败,觉得自己是个loser的情绪中,也因此错过了很多那个时候的美好生活(多年后回顾才发现,18岁大一那一年的校园生活真的非常美好,我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超棒的人生导师型老师,但当时的我并没有珍惜)。
后面毕业了再被社会毒打,这就是我自由职业之前,也是你们见到我的第一个视频之前的稀碎人生。
和解的原因是我渐渐发现,那些我原以为无法承受的可怕后果,到了真正发生时好像也不过是那么回事。
想象的比真实的,更加可怕,至少夸大了十几倍。高考考差,我的人生没有完(更多的是被“我以为我完了”的情绪困扰);工作不顺利,换份工作,转个行,也没什么大不了。
甚至没有钱好像也没啥,大不了少买点东西自己做点饭吃吃嘛,肯定饿不死。
当我知道实际的困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时,我的视野就开阔起来了,胆子也更大了,开始去危险的边缘继续疯狂试探。
越试探越惊喜,原来做出错误的选择,是可以被拧正的,人生也不是只有读书上班这一条路而已。
生活的容错率,比我想象的要高很多,之前到底是谁给我打的思想钢印,说人生这个游戏只有一种玩法的啊,这简直我是前25年听过的最大谎言。
我扔掉了统一配置的说明书,开始专心玩起了自己的人生游戏。
我渐渐的不再害怕和别人不一样,活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随性。我的人生从恐惧驱动前进,变成了兴趣和热爱驱动,从此精神状态,完全就不一样了。
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回想过去,我很感谢当年的高考失利,让我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就狠狠摔了一跤。哭过,痛过,跌入谷底过,从绝境中走出来,我才能一点点丢掉身上的枷锁,把后来的人生过得松弛从容。
不然以我中学时那种不接受自己有一点不完美的病理心态,即使高考考的不错,走上社会迟早也会出问题。
做博主可能也是,一点点数据下滑就哇哇大哭了,认真努力做的视频没多少人看也要郁闷死了,不会像现在心态这么稳。
现在的我几乎没有什么数据焦虑流量焦虑,因为我已经不再害怕失去。除了生命,没有什么不可失去的东西,这是我在离职前做的癌症科普工作中得到的最大感悟。
那会面对着一些绝症病人,自己也跟经历过绝症一样大彻大悟。不过现在癌症并不定是绝症哈,很多癌症在先进治疗手段下可以带病生存很久,10年20年都有可能不复发,所以即使是癌症,人生也没完,仍然要充满希望~
以前我经常会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盯着自己没有的耿耿于怀。现在不会,现在会特别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
命运给我的馈赠,我不贪更多,因为上天已经给了我很多东西。哪怕高考失败,也给了我失败的底线,至少还有个一本。那是我弟在一个比较差的高中,穷其三年的努力都没有达到的目标。
他只考了个二本,但后来一直没有放弃努力,考上211的研究生,一路读到博士,发了十几篇SCI和核心期刊,拿国奖,凭着自己的能力申请到CSC资助出国留学,现在即将博士毕业,学业上已经比我优秀多了。只要不放弃自己,人生永远都会有转机。
我还很感恩,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是是江浙沪的农村,物质贫穷但精神不穷,虽是留守儿童,但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没有一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我在乡村小学里度过了无忧无虑极其快乐每天疯狂撒野的小学6年。光是这几点加起来,我知道我已经比很多农村孩子幸运了。
我的原生家庭并不温暖,父母每天吵架,每次回家都吵的我头皮发麻,大学放假甚至更愿意一个人待寝室而不愿回家。
以前我很羡慕别人的父母,但是现在我仍然感恩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因为分开来看,我爸我妈各自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我妈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是九几年就能月薪三千的女强人(后来被我耽误);我爸幽默风趣,胆大行动力强,敢于另辟蹊径,是像风一样自由的男人(我家为啥穷,就是因为我爸胆大心不细的亏了很多钱)。
我身上所有的优点,都来自于他们。如此我又怎会觉得,我的父母还不够好呢?
还有今天,我做美食博主,虽然做了很久至今不温不火,但是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了,我很知足。
有时看你们的评论也觉得很有趣,怎么做螺蛳粉臭豆腐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也会有人夸我是天才的啊,怎么这么多年才出了这么点内容,还有人担心我太辛苦说累了可以先歇歇的啊。
甚至我在这里聊天唠嗑正经事不干水文章,想到啥说啥,也有你们愿意听。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极其幸运了,时常感恩何德何能有你们喜欢。
尽管不是没有吃过苦,但我一直接受着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长大。这辈子遇到过很多给我打过光的人,甚至小时候走丢,都有好心的陌生人把我送回家过。
因此现在,我的人生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也能点亮手上的蜡烛,帮你们也打打光。
它可能很微弱,但我深深的知道,如果夜晚很黑,再微弱的光芒或许也能给人带来支撑下去的勇气,说不定第二天,就能看到太阳重新升起。
如果你正在迷茫痛苦之中,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我已经替你们试过了,即使一无所有,在这个时代,你仍然可以有设计自己人生的权利。
当然很多人会反驳,会批判我说的“可以尝试做出不同的选择”这种观念是毒鸡汤,普通人要是信了就完了,像我这样的完全是幸存者偏差。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并不准备说服你,安安稳稳待在原地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不是一个吃了时代红利,享受了上天给的特权,还傲慢的认为全是靠自我努力获得成就的人。但我还是想说,我的经历对普通人很有参考价值。
老粉都知道,我走上今天这条路不是纯靠运气,而是像职业规划一样,从七八年前就开始一步步规划,一步步细化理想生活的蓝图,一步步试探着往前走,最后才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自己拉出了痛苦的泥潭。
这条路走通之后再往前看,我发现有些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如果一开始有人能指点一下我,或许我可以不用走那么多弯路。
好歹我是把路走出来了,更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始,他们不缺执行力,也不害怕吃苦,纯粹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样(靠这样的生活方式)赚到钱,身边也没有人能指点(只是有人指指点点)。
和我平时的美食教程一样,接下来我会把我的实践经验拆解成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教你们怎样一步步设计自己的人生。
我会把我走过的路,我知道的所有东西,全都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你们。大家或许会怀疑,我这么光明正大的讲出来,所有人都知道了,那这个路还能走得通吗。
你放心,就算我在这里把所有细节都事无巨细的交代你,也没几个人会知道(在很多人那里这是加密文档),因为根本没有多少人能有耐心看到这里。
有些人,我把答案放在他面前了他都不愿意抄,一边嫌我啰嗦,吐槽我浪费他时间,一边带着我明明已经讲过的问题到处问,期待有人能2句话帮他解决所有问题,3句话改变他的命运。
不要批判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很多,才给了我们这些愿意思考的人更多机会(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耐心思考,也要小心是不是掉入了同样的陷阱),走少有人走的路也有更大的概率能走通。
甚至有些人走的路就是直接把他们当成工具,靠操纵他们的情绪获取流量赚钱。这种无视人类尊严的行为太恶劣了,我永远看不起干这种事的人。
虽然平时不太喜欢这帮嫌我啰嗦的家伙,但我仍然保持尊重和理解,因为不动脑有可能是真的不会动脑。
听我讲话,讲有些思维层面的东西,他们真的会很窝火,骂我一直讲车轱辘话,半天听不到重点。
回到正题,咱们想要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安排,总的来说需要去办这么一件事:先找到一种自己理想的并且具有长期价值的生活方式,然后,用你所有的资源去接近它,撬动它,成就它。
如此后期不仅能过自己喜欢生活,顺便把钱也赚了,赚的钱还不一定少,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心动?
这里说的资源,就是你的时间和你的钱。钱和时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一开始没有钱没有任何关系,你还有你最大的资源,就是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这话就是字面意思,但年轻人可能不懂,会怀疑说我的时间好像没有那么值钱。
确实,你现在的时间是不值钱,兜里也没几块钱,但要把眼光放长远,你未来的时间,可以很值钱。
钱和时间是怎么转化的,大家其实都知道,它不能直接转化,就是我站在这里不动,等着时间流逝,自动就变成钱给我。而是要间接转化,靠出售自己的技能、自己的经验、自己与生俱来的一些天赋获取收入。
比如我能走路能跑步而且不是个路痴,那可以送外卖;我有驾驶证我有车那可以开滴滴;如果还能写文章剪视频,会做饭,懂健身,懂摄影,这些技能会的人没有那么多,那我就更稀缺选择就更多了。
单纯拼天赋也可以,有些人长得好看或者长得有特点,随便扭一扭就有很多人爱看,也能赚到很多钱。
但这种路子不是普通人能模仿的,我们普通人也有一些天赋,但最好是先用它来点亮技能和经验,再用技能和经验推动钱和时间的转化。
至于上不上班不是很重要,班只是一种形式,同一件事,我上班可以干,不上班也可以干,区别主要是有没有老板这个二道贩子而已。
老板买你的时间,再把你的时间卖出去,他就成了老板。如果有一天你不想上班,不想给中间商赚差价,那就需要自己去卖,把自己放到一级市场直接出售,干技术的卖技术(和经验),干管理的卖经验。
和原来相比干的活可能差不多,但是需要增加一种新的能力,叫做销售能力。(ps,如果是在大厂拧螺丝,可能干的活没有那么完整,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产品线交付的全貌。还有自己单干需要想清楚离开了平台和平台给的资源,我会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法升级我的技能?如果会,那慎重离开)
不管是卖货还是卖自己的技能,大家不要一提到销售就害怕,觉得我口才不行啊,我社恐啊,我不敢推销什么的。
这些都不是短板,只要你专业过硬,高质量交付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让别人知道你是干这个事的,再加个认真负责和真诚,能做到这几点就有销冠的潜力了,保持耐心,慢慢的找你下单找你复购的人会越来越多。
有些方向甚至是社恐的天堂,可能都不需要跟客户沟通,他给你发个需求,你啪啪几下给他完成,客户一看,满意,结束,说不定比你的老板和同事好应付多了。
讲到这大家应该已经很明确了吧,钱和时间是怎么转化的,就是通过你的技能和经验间接转化。
操作上看就是来回倒腾,我先用我的时间赚钱,用我的时间获取经验,再用我赚到的钱给自己提升技能例如买别人的经验买设备买书买体验等等(有不需要钱的,也有需要钱的,在时间上花钱同样要看性价比,有些不用花多少钱但要花很多时间,这样的还是花钱吧。有些知道就在那里但很贵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且很像智商税,那我还是自己花点时间吧),让我的时间更值钱,再用更值钱的时间赚更多的钱。
循环循环,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的资源扩大(让时间值钱也有2层含义,让时间变多和变贵,后面会重点讲)。
广义上讲就是投资,让资源(钱和时间)升值,这个循环当中如果加入了别人的时间,别人的钱,那就是创业或者融资,可以加快升值的速度。(上班老板给你的工资那个不算别人的钱哈,那是自己的钱,是我凭本事拿时间换的)
注意只是速度而已哈,最终能升值多少,还是得看你这个人和你这个项目,以及你的运气。不过加速好比杠杆,能快速放大,在有限的寿命里把价值最大化。除了此种方式的加速,还有其他很多杠杆可以利用,典型的如互联网杠杆。等会最后也会讲。
反之,如果你没有投资的意识,浪费掉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掉了大部分的钱,那升值空间可能会非常小。例如上着一份没有什么价值的班,每天摸鱼,下班回来逛某宝刷短视频,一到周末就睡觉玩手机在床上躺两天,这样分配自己的资源,几乎是不具备升值属性的。
这里借用的全部都是投资理财的概念,大家如果没有接触过需要先学一下。投资并不是买股票买基金这种特定行为,而是长期价值的投资,它是一种通用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心智模型,每个人都用得到,都必须学。我整理了一些推荐书目给你们课后参考。
不过所有这些理财知识都是告诉你钱能生钱,把钱攒下来去投资很重要。对于并没有很多钱的年轻人来说,一定要把钱的概念扩大到时间去理解。
钱能生钱,时间也能生钱,投资股票是投资,投资自己也是投资(包括自己的健康),有形资产是资产,无形资产也是资产。
搞清楚这些理念之后,咱们的主线任务就很明确了:
用自己唯一的资源:时间,去撬动更多资源,做好资源分配,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让自己未来的时间更值钱。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刚开启这条任务线的时候会有一个误区
会在提升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之前先考虑谁来给我买单,谁能给我付费,特别急于看到销量,想要看到自己的赚钱能力,看不到不踏实。
这个误区太害人了,而且无处不在,我爸妈30年来做生意失败都是因为这一点。
我自己在做美食博主之前还折腾过一些创业小项目,当时也是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他们的思维误区:我有一门手艺或者产品,马马虎虎,凑凑活活,我该怎么把它卖出去?
我要天天发朋友圈先让我的朋友来买吗,还是要去外面发发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业务呢?或者多加一些群水一水,冷不丁发点广告?
这和那种会给你打骚扰电话的低级推销手段一样,越努力,越心累。
工作上也有类似的心态,是先看到钱再办事,有多少钱做多少事,遇到挑战能躲就躲,问就是钱还没给够。
走进这种误区的本质原因是被“缺钱”这件事影响了带宽,造成了短视,只想赚快钱(当然快钱是能赚到钱的,但这种赚钱方式仅仅是单纯的赚钱而已,需要不断切换项目,特别喜欢玩“风口”“红利”“再不xx就晚了”之类制造焦虑的概念。和我认同的“长期价值投资”完全是反着来的),从而无法用更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价值。
实际上,你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缺钱。推荐大家看看《稀缺》这本书,这本书当初把我整个脑子升级了一遍,带着新装的脑子我发现,原先我以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赚钱这件事没那么难,当你不再把眼光紧紧的盯着钱,而是盯着自己的价值,不断的投入时间做那件“让自己未来的时间更值钱”的事,把手头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到了某一个时间点,钱自然而然就来了。
大家不要不相信,我老川什么时候骗过你。20出头时对此我也是将信将疑,现在到了快30岁的年纪,我敢肯定的说,事做好了,钱自然来,这绝对是一条无上的真理(后面我还会具体解释要做什么样的事)。
虽然我现在手头还是没啥钱,这是因为我把我赚的所有钱,所有的资源用来继续投资自己了,莫欺少年穷,我就是自己的天使投资人。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做美食博主我能养活自己吗”,答案大家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个问题同样陷入了前面说的短视误区。
不管是问自己还是问别人,尽量不要把“我能赚多少钱”摆在第一位置,而是经常要问“我能提供多少价值”,“我的技能我的经验打磨的怎么样了”。
它们具有同等意义,但会让你收获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老板这么问你属于pua,别理他,自己问自己即可)。
讲到现在,说的还都是我们在设计自己人生之前需要做的一些前置准备工作和思维转变,接下来才终于要讲方法了。
本来我是贝果没做完想来期唠嗑水水视频的,结果越唠越长,根本收不住尾,索性把我想讲的一鼓作气全讲了吧。
没分上下期,不敢分。面食基础知识下期还没出呢,再挖坑怕你们给我寄刀片。
设计人生的第一步,是找到一种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目标很重要,目标就是你的信仰,没有目标驱动行为,人生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这点很难,你要非常了解自己才行,还要基于现实去寻找,不能凭空想象,跟找对象一样,说我想要一个一米八的大帅哥,学历高,教养好,有趣又有钱,还会做饭做家务,又对我好。
这样的人只出现偶像剧里,现实根本没有,现实中帅的不一定有趣,有趣的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不一定对你好,所以一定要做取舍,一定要知道哪些对你来说很重要,哪些可以放弃。
如果无法取舍,执着于幻象,执着于寻找这么一个不存在的人,那无论遇到谁,你可能都不会满意。
理想生活也一样,理想生活不是完美生活,尽管如此,理想生活也不是每个人都相同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你热爱你擅长的事,你的任务是找到它。这就得切入到我以前说的,要向着自己的天赋努力了。
然而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也不知道热爱是什么感觉,总觉得自己没什么天赋,啥也不会。
其实我们所谈的天赋不是天才那种意义上的天赋,只要你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又能做的比身边其他人好一些,这就算是有天赋了。
先从兴趣出发,光感兴趣做不好不行,像我典型的比如说跳舞啊,唱歌啊,还有主持,演讲啊,我从小就知道,这些路我是堵死的,想都别想,不是努力就能弥补差距的。
跟柯南一样我天生是个音痴,对音乐没有一点敏感度,大家也知道我是个什么水平。
但我真的还蛮喜欢唱歌的,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十佳歌手,大学时还入围了,后来得知是评委觉得我唱的很搞笑,想让我进决赛活跃气氛的。
能做好不感兴趣也不行(很多人似乎觉得做好了肯定感兴趣,nonono),我平时有上瑜伽课,我的瑜伽老师经常夸我很有天赋,学的比别人快理解的比别人好。第一节课口令都听不懂,被她骂得狗血淋头,第二节课就跟任督二脉打通了似的突然开窍。
她经常说我再上两年都可以做教练了(夸我学得好的意思),但我内心非常清楚,绝对不可能。
我已经上了整整两年了,每次去上课心情还是非常沉重,能坚持下来单纯是逼自己,靠给自己不断洗脑说运动运动身体好。要是跟她一样做瑜伽教练,我不敢想象自己得有多痛苦。
其实很多领域的学习客观上讲都和肌肉训练一样,需要大量训练和刻意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不过学的过程主观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我老师她说自己就是从小不爱读书,对运动特别感兴趣的类型。
所以找方向就得找那种既能做好又感兴趣的领域,毕竟这是咱们贯穿一生的事业,只有在这样的领域内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
才会有不断精进,不断升级通关的动力。
每项技艺都是学无止境的,都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打磨(后期还可以做跨学科融合,更好玩)。和影视飓风Tim经常说的那样,“无限进步”。
精进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也会遇到挫折,也会经历崩溃,但每通关一次都会特别爽特别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极致的快乐。然后越玩越觉得,人生这个游戏简直太有意思了,这就是热爱。
热爱不会让你执着于结果,不过分关注回报,甚至目标有没有完成都不在乎,主要作用是竖个灯塔,指引方向,在茫茫大海中不至于丢失了自己。
有些人把兴趣当工作,说自己兴趣也没有了,那我觉得是还没有找到热爱。
以前我很喜欢画画,做手工,我以为自己爱得不行,结果有段时间天天做就把我做烦了,现在已经好多年没碰过了。
但是研究食物这件事,我可以一直一直做下去,还有一件能一直做的事情是写作,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这部分能力的应用。
我并不擅长口头表达,我每次录视频都是先写稿子再一段段背下来的,看起来总是有一种机器人念稿的感觉,已经不知道多少人提过意见了。
改是不可能改的,这要是能改好说不定你们今天也见不到我了,职业道路在新东方数学老师时期或许就定型了。
高一时还因为这点在全校人面前出了糗,那次考得不错,班主任让我去年级大会上做个演讲,讲之前想象中的自己,绘声绘色,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结果一上台,稿子忘光光,一句话都想不起来,全场死一样的沉寂,半天我憋出一句“即使是一坨大便,也能溅起美丽的浪花”(高中班主任名言)。
丢人丢到全校,我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直到现在我也没法改掉这个一紧张就忘词的毛病,这也是我现在不做直播的原因,直播和录播,根本不是一个行业。(直播对我而言要做非常非常多的准备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不如把我的时间投入到多做几个视频中去)
所以说,找方向真的很难,比赚钱可难多了。但是没有关系,咱们不是说一次性就要找对,反正没有截止时间,慢慢找也没事嘛。
可以先从感兴趣的开始用业余时间尝试,实在迷茫也可以找一些专业人士帮忙,比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等,让他们帮助你了解自己。
【推荐关注古典老师(对,他就叫古典),是我从16年关注至今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公众号:古典古少侠,推荐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方向可以是任何方向,无论你喜欢什么东西都可以作为事业,但是要用它赚到钱,还要让这件事具备商业价值,也就是能帮别人解决一些问题,满足一些需求。
一开始就得想清楚“我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或者满足的是什么需求”,“我要链接的人是谁”,不能自己一个人在家闷头玩。
比如我喜欢读书,自己疯狂读;我喜欢种菜,只想去深山老林里种;我喜欢写小说,我只写给自己看。
单纯的兴趣活动可以作为娱乐,和工作切换,让自己获得更多快乐,但要成为工作,你必须要把你的经验和体验分享给别人,才能让你的技能有赚钱的可能。
总的来说就是要提供产品,产品包括有形的物品(商品,作品等)和无形的服务,例如教学服务(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付费咨询)、直接服务(直接给你做饭)等等。
以(变现很难的)读书为例,读书这个事儿也可以变成很多产品:
我可以带你们一起读书,啃一些难读的经典书籍;
也可以把我读过的书的感受分享给你,帮你们挑值得读的好书;
做一些主题清单,可以一键下单购买;
帮你们追踪一些细分领域的书籍,有我认为适合你的新书上架给你发提醒消息,或者直接归纳重点发你,做付费服务;
开发一些读书相关的周边产品,比如说设计小川食堂纪念笔记本,绘本,读书日历;
自己写书,类似写《如何阅读一本书》;
或者有些不爱读书的小孩,家长要是希望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送到你这里来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
每个方向都可以做好多事情,这思路不就开阔起来了吗?
至于这些事儿怎么办到,暂时先不用考虑,它会随着你价值的提升,难度逐渐下降。
如果你现在觉得赚钱非常非常难,那就是价值还不够,你还得精进技艺潜心打磨产品。当你能提供的价值高到一定程度,或许都不用主动找,会有人上门联系你,帮你解决工具和方法上的问题。
方向目标核心价值确定好了,第二步是比较,比较理想生活和你现在的生活有多少差距。
如果发现自己当下的生活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上也有我前面说的那种不断精进的热情,好了知道你是幸运儿了,可以退出了。
如果理想生活和现状差距很大,不要怕,一辈子这么长,目标就在那里,一步步的走,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到那个终点的。
我到现在还是会被《肖申克的救赎》打动,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不喜欢的环境就是监狱。
想离开监狱,不要低估决心的力量,安迪用了19年,我用了5年(2017年-2021年)。
带着希望去生活,即使没有等到终点,即使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路上的心态也不是绝望麻木所能比拟的。
但凡有走出去,重获自由的那一天,现在有多痛苦,那时候就有多幸福。
以我自己为例,几年前我是一家检测公司的检测员,理想生活是自由职业做美食博主。这俩相差还挺大的,我也不确定美食博主是不是就是我想干的事,于是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换班上,把检测员的工作换到了离新媒体更近的医学编辑(美食相关的工作当时实在是找不到),职场上一边打磨通用技能,一边疯狂攒钱,给自己积累原始资本,我这辈子从没有这么抠门过。
第二件事是在业余时间做美食博主,测试自己是真的热爱这种生活,还是叶公好龙。
我很清楚的知道,人在痛苦的时候,很容易抓住点什么就当救命稻草,冠以热爱之名,实则逃避现实,在做饭这件事上尤其如此(逃避现实不可耻,但要作为事业必须要区分二者)。因此这项测试我必须得做,当时每天下班回来我就去做饭,写作(和我现在干的一样),周末以及放假的自由时间也几乎都投入了美食博主的工作。
搞了几年后,我确信我可以这样过一辈子,由此也确认了目标,这就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
目标定下来后,接下来我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目标展开的了,此时也进入了设计人生的第三步,以目标为导向,分配资源,开启价值投资。
资源就是我前面说的钱和时间,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越远,需要的资源就越多,调整起来就越费劲。
我这个目标属于需要很多资源的,然而我的资源又很有限,别人都是团队作战,而我还要上着一份996的班,只投入下班回来这点时间,我可能永远都走不到终点,于是我放弃了上班,带着自己抠抠搜搜攒出来的第一桶金,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目标当中。
开头我说过,我不害怕失败,就算失败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去上班攒钱。但大多数人不敢这么冒险,因此如果你不能确定一个目标究竟是否是终极目标,不要all in,留一点余地
我这种行为,当时的男朋友非常不理解,他很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一边上着班,一边用业余时间做点自己自己喜欢的事呢?
现在做美食博主的人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他问我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出头?
我的回答很反直觉,我认为想达到我的目标,根本就不用“出头”,竞争也并不激烈,甚至都没必要跟别人竞争,我只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山头就可以了。
互联网上有个著名的1000铁杆粉丝理论,大意是说创作者只要能找到1000个乐意为你付费的人,就能维持生计。
如果你提供的是线下服务,那或许更少,可能只要几个人就可以了。仍然以瑜伽为例,我的瑜伽老师年收入大概四五十万,收入很高了,但其实开的馆很小,忠实给她续费的只有十来个人,还有十几个流动人口,偶尔再来几个体验学员,就这么些人,根本不用把自己的业务盘多大,多了也服务不过来。
生活中我也有见到夫妻两人做美术培训/咨询就能做到年薪百万的案例,这差不多也是个体能达到的上限,百万以上的一般要组公司了。
因此只要你能找到这么十几个,几十个,1000个能被你的价值深深打动的人,就足以维持生活了。
这样一听是不是感觉目标好像也没有很难,好比开一辆车,只要能拉上满座的一车人,我就能覆盖成本了,道理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那如何拉人呢,有人会跟你说要吆喝,要去客流量大的地方,要和竞争对手抢乘客,这些所谓的营销手段,都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脱离本质只能叫营销骗局。
我可以完全抛弃营销,还可以抛弃所有的附加项,直达本质和核心,就是我的目的地。得让乘客知道我要去哪里,他们才会考虑要不要搭我这个车对吧。
目的地明确后,我就慢慢开,经过有人的地方总有人会上车的,总有一天我能满座的,是吧我的车(目标)又不大。
这个目的地,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价值。
如果有人翻看我从2017年至今的作品,会发现我有很厉害的一点是,不管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外界的声音如何嘈杂,一直以来我的内容,核心价值从来没有变过:就是教你们好好吃饭,做教学和知识的分享。
一路上坚定的不可思议,没被环境改变,也没被其他人改变。短视频时代,内容反而越做越长,搞的大家老是担心我会不会哪天坚持不下去停更。
我坚持走这条路是因为,“教做饭”这个价值是我认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做长期价值投资在大方向上没有任何问题,我就是要让你们从做饭小白变成做饭高手。
几年下来,乘客也慢慢的确实多起来了,同时也有很多人教我做事,说我应该这样那样这样那样。
我是坚持做自己,还是虚心听取你们的意见呢,这就得看你们的意见是什么了。
有人说川川你车上座位有点不舒服,你开的有点晃,能不能稳一点,我都会听。
但要是有人想让我改变目的地,川川,我想去那儿,你能不能带我去?不行,去不了,不顺路,你乘别人的车。
典型的比如有人想让我整活玩梗,想让我增加一些情绪,说别教做饭了没人喜欢学习的,这就是要改变目的地。
这类美食节目,和教学节目的核心价值是不一样的,满足的也是大家不同的需求。
需求和价值不一样,那内容设计(产品)也不一样,还有赚钱方法,全都是不一样的。
所有产品都应该围绕着核心价值去设计,要是二者不一致,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有流量也无法变现的困境。
比如说在我们美食领域,有一个大类是像日食记这样的,画面特别美(电影画质),给人带来的价值是“治愈”和“美好生活的感受”,这类节目用到的核心技能不是做饭,而是摄影摄像,构图,审美。因此后期要精进的是拍摄技术和镜头美学,做饭技能只是打个辅助。
赚钱路子也是集中在卖审美和拍摄技术上,简单举些例子:卖审美——卖好看的像艺术品一样的餐具碗碟厨具;卖拍摄技术——出课程,教人构图,教人怎么拍出好看的片子等等(做美食博主的培训师),或者直接接商业拍摄。
一定要有本事把东西拍好看,要能还原美貌。如果你有提升自己拍摄技术的热情,拍出好看的画面会让你觉得开心,就可以走这个方向。
还有文化类美食节目,这一类得学会策划和讲故事,传递文化以及情绪,温情,感动,震撼,新奇等等(例如盗月社食遇记)。
趣味美食节目也是一个大类,这类方向追求的是有趣和创意(例如绵羊料理)。我们教程类则很直球,实用至上。
因此每一类虽然都要用到策划和拍摄能力,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假设都去拍锅,教程类要讲这个锅是否好用,能做什么菜;画面类要从各个角度把锅拍美;文化类可以讲匠心精神;趣味类则可以用这个锅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讲一些有趣的梗。
隔行如隔山,一个频道不可能同时满足观众所有这些需求,价值就可以用来判断哪一件才是最重要的事,哪些事可以排在后头。
所有方面都想抓,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团队,最后大概率只能成为一个啥都平均的平庸产品。
曾经我接过一次画面类广告,一个镜头,甲方爸爸怎么看都不满意,同一菜我做了五六次(一期视频里好几处这样的镜头),封面改了十几遍,还是嫌我拍的土。
最后他们妥协了,可能发现找错了人吧,这根本不是我能办得到的事,同时我也被折磨的够呛,产生了“做美食博主好累啊”“做乙方好辛苦啊”“我好菜啊”这样的想法。
经过仔细的思考,我明白了自己对画面是没有任何追求的,够用就行。抓画面细节会让我感到很痛苦,把饭做好吃才能让我感到快乐,从此我就拒绝了一切对拍摄要求特别高的合作,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我的拍摄技术至今很一般,没在画面上深挖,但我每一期内容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菜品和表达技巧上不断迭代。
同一个菜会做好几遍,反复测试味道,文案也会改无数次,念数十遍,斟字酌句,看怎样表达才能让你们更听得懂,更听得进去。
这是我非常关心的事情,因为我的内容讲得很深,如果不去训练表达,我是无法把深度内容传递给你们的。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趋势是越讲越浅,都说专业的内容没人爱看。我觉得并不是,人人都有了解深度内容的好奇心,小白也想成为高手,学习差的孩子也想学习好呀,实在是因为学不懂才放弃。
所以我在把内容挖深的同时非常注重逻辑、结构和顺序,尽量保证让你们看懂,让你们愿意学,以输出高质量厨艺教程为核心目标。
可能有人会理解为这是垂直,我觉得和垂直不一样,垂直是以同一副面孔示人,让流量最大化。
而价值则是价值观的体现,围绕目标和价值打造产品,从而决定我要做什么,我不做什么,这叫知行合一。
只有知行合一,才能不被外界影响,才能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让你们感觉到,我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什么人设。
真实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如今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人想去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然而这是一个悖论,一旦想去,那就不可能去成了。而能去的人,又不可能愿意待在楚门的世界。所以那是一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的地方。
为什么电影总是要强调“本故事纯属虚构”,因为不能表演真实,表演就是表演,表演是艺术,但表演真实是欺骗,它伤害了我们追求真相的权利。
前段时间猫一杯被封,就是因为表演真实过了火,那时候我也很想来唠唠这件事,后来忙着干其他活,就做罢了。一直没唠嗑合在一起简直了,把这期字数搞得非常可怕。
“满足需求”和“垂直”的区别,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在你们眼里我的频道和垂直二字应该没有一点关系,一会讲面食,一会讲调料,一会讲食材保存的(偶尔还闲聊一下)。
刚关注的朋友可能会大呼上当,不知道我这车要往哪开,其实连接在一起看,会发现它们指向的都是同一个方向,提升厨艺。
来坐车的都是这么多年我慢慢开车一路上遇到的,对做饭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的朋友(虽然学习之余偶尔也愿意听听闲聊),我的内容满足的都是你们同一需求(就是前面说的商业价值),我推出的付费产品(广告,带货等)也都是基于你们这一真实需求出发,而不是创造一个虚假的不一定存在的需求(所谓产品围绕价值设计)。
因此大家在需要的时候,只要价格合理,付费的意愿是很高的。有时甚至都不太想听我说什么,只想问问有什么东西好用,这就是走专业向的一个优势。
未来我还准备放个大招,把我平时这些碎片内容用完整的逻辑线串起来,分门别类,集结成书。
食材归食材,调料归调料,厨具归厨具,技巧归技巧......再扩充细节,修复bug(有些bug是你们帮我找到的),让做饭这门学问变得更加系统,更加科学。
这个作品推出我相信大家感兴趣的比例会非常高,我知道你们不一定会看,但是很有可能会买一本摆着。我的单条内容从未开过知识付费,没想到吧,车票在这里等着呢。
这事其实不是我现在才想做,而是从一开始就决定好了,2019年我就已经建立好了整个系统的大纲,我后来出的长长短短的各类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大纲展开的。
最近的面食系列也在大纲里早就摆好了位置。你们老说我挖坑,其实坑一直在,我一直都在填呢,虽然有点越填越多的意思,跟精卫填海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没事,慢慢来,我也不是很着急什么时候能完成。
不管是写书还是卖货还是前面说的各种服务,赚钱全都是同样的逻辑。至此,从“提升自己的技能”到“赚钱”这个路径便整个串起来了,合在一起就是这么几句话:知行合一,分配资源,提升价值,赚钱不难。
怎么说呢,是不是听起来还是有点过于理想主义,真的可以不依赖营销,只做提升价值的事就能赚钱吗?
这应该注定只能走小众的道路吧?你看那些企业家,哪有人是纯靠技术就创业成功的呀。
你别说,还真有,马斯克就是。
他是一个把技术用到极致的天才,对产品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从未在销售和营销方面投入过太多精力。他认为只要能做出一款伟大的产品,订单会自己找上门来,根本不用发愁销售的事儿。
对于那种依靠销售团队积极性抢占市场的做法,他不屑一顾,即使是自己的表弟也大骂特骂,批评他们用的是歪门邪道,后来直接让特斯拉收购了表弟的SolarCity,继续用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搞产品去了。
这在《马斯克传》第42章有记录,读这本书,我有一种自己的理论找到支持证据的感觉。马斯克产品至上的理念,还有目标导向、质疑权威的做事风格,都和我一直践行的想法非常相似。
虽然和马斯克在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做的产品也没有那么伟大,但至少可以证明,这个方法是行得通的,不是什么小众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点,最后我再给大家讲讲,要学会利用杠杆巧妙借力,快速放大自己的价值。
杠杆可以选择一项或者几项,最常用的杠杆就是平台杠杆(包括名校、大公司等)。初期尽量想办法去一个好的平台,能去大公司一定要去大公司,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格局,不是一个层级的。
以我多年转专业的经验来看,大公司更注重长远发展,能给到更完善的培训,也会关心员工的成长,同时接触的项目也会更多,锻炼几年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而小公司大多是消耗,招你是要让你能立马解决问题,甚至还不给你解决问题必要的资源,培训几乎为0,每天想着在你身上白嫖,一进公司就要有业绩。
大小的概念有时和规模没有必然联系,我的小姐妹法学硕士毕业后去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做法务,但是进去后根本没人带,想主动学习也不知道能学啥。
法务甚至隶属人事部门,每天都被要求化妆和仪表,这样的也和小公司没差别,来这里几乎荒废了她毕业两年的黄金时间,想转行做律师,(因为没经验)投简历无人问津,四处碰壁后终于找到一家,现在还没拿到证,黑心老板知道她不会离开,因此每天疯狂压榨。
她把我当年踩过的坑,一个没少的全部重新踩了一遍。
我一直强调时间是最大的资源,所以年轻人如果发现自己上的班单纯是浪费时间,没有获得一点成长,那就可以尽早考虑离开了。或者像我一样重新规划理想生活,用上班获取生存物料,用业余时间做点自己的事。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用不了平台杠杆,那么还有作品杠杆、商品杠杆、媒体杠杆可以用(团队杠杆应该也算一个)。
前两项可以让边际时间成本约等于0,等于时间无限,你做1份和1000份没有任何区别,相当于我复制了好多个“章沪川”帮我开车。
而媒体杠杆则可以帮助我链接到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价值,相当于能让我开的车经过最热闹的地方。
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文字影音媒体并非人人可用,互联网则把媒体权限下放到了个人,咱们称之为自媒体(or新媒体),不仅传播效率极高,传播成本还极低。
因此对个人来说,我认为现在简直是最好的时代,是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是堪称伟大的时代。
不管你想学点什么东西,都能在网上找到人教,不管你想做点什么事情,都能通过网络找到需要的人。
很多人悲观的觉得自己生错了时代,说我要是早生二十年,压力就不会这么大了。可是我却觉得,生在互联网时代是我最大的幸运。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工具都是中性的),它能打破时空限制,突破教育资源固化。学校不教父母不教的,以前基本上就学不到了,现在却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各种老师学。甚至这个老师风格不喜欢,讲得不好,我还可以换一个。
是利用工具,还是被当成工具,就看工具怎么用了。
至此,设计人生这个程序,我已经替你们全部编写好了,这也是互联网的便利之一,通过我的分享,你们可以直接利用我的经验,走出自己的路。
最最后我还想再提醒一点,说时间重要,并不是要让我们变得功利,而是要按价值观去分配好自己的时间。
浪费时间的事不要做,比如在网络上和别人吵架;重要的事认真做,比如我认为让妈妈开心很重要,那我就会花时间在她特别想让我做的事上(最近被她拉去帮表弟们填志愿去了,因此好久没更新啦)。没必要把时间排的很满,休息和娱乐时间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是章沪川,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