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6年,我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忌口控糖饮食,经验技巧分享

美食   2024-09-04 12:19   浙江  

作为一个养生美食博主,从18年到现在,我已经坚持控糖饮食6年了。

20多岁时就一步到位,直接迈入了老年生活。

日常背个保温杯,走到哪喝水喝到哪;不经常吃甜食,也不经常吃精加工食品;严格控制粥、粽子、汤圆、甜饮料这些以前测过会让血糖剧烈波动的美食;平时自己买菜做饭居多,会有意识的选择多样化的食物。

这样的饮食习惯乍一听好像有点乏味,似乎得很自律才行,其实一点都不难坚持。

大家看我日常发的菜谱和美食,什么鸡蛋灌饼、贝果、吐司、便当、咖啡、牛肉卷......根本就没啥忌口的,吃得一点都不差。

但就是这样不忌口的控糖饮食,却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

最明显的就是尽管吃的不少,却不容易长胖,体重一直很稳定,做了7年美食博主也没有一点工伤痕迹,还帮不少人成功减了重。

同时皮肤好气色好,看起来比同龄人显年轻,精力和体质也会比较好,不容易累。

这些都是长期控糖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于控糖,我以前做过不少科普,最近开始研究面食,甜品,不免又开始继续关注它们的健康问题。

不关注真的不行,在现代社会,糖比火药更为致命。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一直在持续升高,现在已超1.4亿,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除了已经确诊的,处于糖前期的也很多,成人糖尿病前期的比例约为35%,加在一起,可以说我国近半数成年人血糖有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血糖出问题的有这么多呢?

这主要是因为环境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和史前时代的祖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糖的供应量突然爆炸。以前糖(碳水)是一种稀缺资源,现在却随手可得。

然而我们的身体还很古老,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变化,毕竟满打满算,工业革命距今不过200多年,而人类在石器时代至少待了200万年。

我们现在拥有的仍然是石器时代进化出来的那个身体。遇到高热量的甜食,这具身体本能的应对方式就是赶紧把它吃掉,因为这样的食物在远古时代非常罕见。

《人类简史》提及,如果石器时代的女性碰到一颗长满甜美无花果的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狒狒也发现这棵树,可就一颗也吃不到了,于是这种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就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然而搁在今天,这种做法无疑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

因为我们身边,甜美的无花果已经不再稀缺,反而处于过剩状态。我们不仅有被培育的越来越甜的水果,还有随时能买到的奶茶、薯片、糕点,以及富含大量精制碳水的外卖。

这些都是快碳,吃进去后体内的葡萄糖会快速上升到极高的水平,必须要派大量胰岛素把它降下来。

降下来后又会想吃,吃一次,又要出动很多胰岛素。

频率高,胰岛素的需求量又大,久而久之胰腺必须要加班加点来生产更多胰岛素,又苦又累先不说,更要命的是老是要这么多胰岛素来办事,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会降低。

原来只要一个胰岛素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得2个3个才行。

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只进化出胰岛素这么一种用来降血糖的激素。不像升糖激素有好几种,A想请假还有B可以上。

但胰岛素可没人代班,“胰腺--胰岛素--降血糖”这条路上任何环节出问题,那就是真出问题了,没有替代方案。

如果发展到胰岛素抵抗,甚至胰腺累到罢工,就意味着场面已经失控。肥胖、三高、脂肪肝、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可能就闻之而来了,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现在看来「只有一种降糖激素」这个设计简直是系统bug,可惜在远古时期完全够用,并没有发现这个隐患。

等待bug修复恐怕指望不上了,向天再借500年也不成。生活在21世纪,我们能做的,还是尽量不要吃太多快碳,努力保持血糖稳定吧。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糖稳不稳定呢?不需要一直采血,只需要使用一样叫做“动态血糖仪”的工具就行。

现在动态血糖仪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它可以实时监测血糖数值并生成曲线,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血糖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细节,只要把一个探头打到手臂上就可以连续使用14天。

接下来我会用我佩戴动态血糖仪期间得到的一些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控糖小技巧。

1

正餐不要单独吃碳水化合物

这是我现在最经常使用的一个技巧。不管是馒头烧饼面包还是米饭,每次每顿我吃的时候都会想办法尽量给它们找个搭档。

因为单独吃碳水,比如说早餐光吃2片吐司,中餐光吃一个饭团,测出来的数据实在是太难看了,动不动会飙到8甚至9以上。

甚至连红薯玉米这些在印象中属于“慢碳”的食物,部分品种也是升糖利器,所以还是找个搭档混合吃最为稳妥。

搭档可以是膳食纤维(蔬菜水果),也可以是脂肪(油坚果肉)或者蛋白质(肉蛋奶),只要不让碳水化合物“裸奔”,就能明显平稳餐后血糖。

宏观上看就是明明吃得更多了,但因为胰岛素分泌少了,糖不容易转变为脂肪,反而不容易长胖。

比如吐司,单独2片吐司配牛奶作为早餐,餐后最高值能达到8.4,餐后一小时还有8.1,血糖波动幅度在3mmol/L以上。

如果我加个煎蛋再配点青菜和香肠,情况立马好很多,餐后最高血糖只有7.2了,跟餐前相比只升了1.7mmol/L。

即使是简简单单抹点原味花生酱也可以大大削弱血糖峰值,实测最高值7.3,波动幅度2.2mmol/L,比加配菜差一点,但仍然比单独吃健康不少。

2

改变进食顺序


吃饭的时候把顺序改变一下,先吃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再吃蛋白质和脂肪,最后吃淀粉和糖类,这样不动声色就能让餐后血糖稳定很多。

膳食纤维不会被人体吸收,在胃肠道里能停留很长时间,因此用蔬菜打底,首先是能减缓胃排空的速度,其次进入小肠后有它隔着,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也会变慢。这个方法有种能把所有碳水变成低GI碳水的感觉。

为了能更直观的看出效果,我做了一个对比测试。买了两份一模一样的外卖,吃同样的量。一份按正常的一口菜一口饭的顺序来,另一份先把蔬菜吃完了,再吃主菜,最后吃土豆和米饭。

虽然这种吃法在中餐里显得非常奇怪,哪有人把菜吃完最后才干饭的,但不得不说效果立竿见影。

餐后血糖高峰被推迟并且削弱了很多,峰值从9.0降到8.5,降低了5.6%,波动幅度从2.9降到了2.1,降低了28.6%。(此处推迟非病理意义上的推迟)  


3

饭后做低强度运动

吃完饭不要马上坐下,在葡萄糖高峰出现以前去运动运动,也能显著降低峰值。相当于是把吃进来的葡萄糖立马消耗掉了,不让它有堆积上升的机会。

如果有戴动态血糖仪,餐后血糖高峰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明确的。没有的话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一般会在一小时内达到高峰,因此在1小时内任意时间去运动都可以

形式可以是散步、做家务、洗碗,也可以是平板支撑、深蹲、爬楼梯、俯卧撑等等。反正只要不是太剧烈的各种运动全都可以(剧烈运动主要是刚吃饱饭有点难做)。

运动时间越长血糖越平稳,不过就算是10分钟的散步也能明显获益。

为了测试运动的影响,我去便利店买了三个饭团,分别对比了饭后躺着、快走10分钟和快走20分钟的区别。

结果是吃完饭团不动血糖升老高了,直接飙到了10.9(然后巨困),快走10分钟和20分钟分别能把波动幅度降低26%和39%,效果非常明显。

因此建议吃完饭最好别直接躺,尽量活动一下,能活动10分钟也是极好的。

4

认真吃早饭

保持规律的生活,认真吃早饭,这是我长时间使用动态血糖仪发现的第四个比较重要的建议。

吃不吃早饭相差很大,这两张图是我2次使用硅基动态得到的AGP图谱。

一次是正常生活,早睡早起认真吃早饭的14天(上),另一次是睡的比较晚起来不怎么吃早饭,一天基本只吃2顿的14天(下)。睡眠都很充足,运动频率也是一模一样的。

但认真吃早饭的这段时间,三餐血糖明显的,就是会平稳很多。

不吃早饭,午饭和晚饭餐后血糖特别容易失控,有时吃的明明是以前测试过很安全的食物,但还是会出现不可预料的高峰。两次测试时间间隔相近,不太可能是我本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后我去查了一些论文,发现真的有不少类似的研究已经证实,不吃早餐会影响葡萄糖调节,在糖尿病和健康人群当中都是如此。

因此如果有条件,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吃早饭。

以上就是我用动态血糖仪得出的一些控糖建议了。更多控糖科普,可以回顾我以前发的一些内容。

我是章沪川,下期再见。

破壁机食谱升糖太快不健康?破壁机还能要吗
血糖10.9,我没事吧?控糖饮食怎么吃,这些碳水炸糖千万少碰
听说,吃糖让人变胖变丑还变笨?到底要不要戒糖?(上)
糖吃太多会得糖尿病?为什么戒糖这么难?—带你正确认识糖(下)
躲过了甜品饮料,我仍然每日糖摄入量超标?

小川食堂
梦想是和喜欢的人每天吃吃喝喝荒度余生 || 知乎、b站、小红书、头条、抖音 @章沪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