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轼吃遍神州

民生   2024-12-13 16:20   河南  

2024年12月11日

开封召开

“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游径

项目汇报会

开启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开封篇章


此时,距离苏东坡出川进京,踏上北宋东京城的土地,已过去968年。近千年来,这颗在开封升起的璀璨星辰,以其在文学、书画、美食,甚至水利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照亮历史的天空,留下无尽的瑰宝。


人生如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他至纯至真豪放洒脱乐观豁达。他是行旅达人,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200多座城市;他是美食家,每到一处,都能因陋就简大胆尝试,发现创造当地的美食。在全国各地,冠以“东坡”之名的菜肴就有60多道。

苏东坡一生中

写过很多与吃有关的

诗、词、赋、论、尺牍……

那么

就让我们跟随苏轼的足迹

品一品大江南北的美食吧


四川眉山,岷江边一座温暖向阳的小城,苏轼的故乡。从20岁离家远赴东京参加科考,除父母病故回乡守孝,苏轼再也没有回到过出生的这座小城。他对家乡美食思而不可得,在被贬黄州的时候,有位眉山的朋友来拜访他,为他带去了家乡的野菜——元修菜。为此,苏轼欣然写下《元修菜并叙》以记之。清炒元修菜、元修菜汆圆子汤等,都是当地的传统美食。


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凤翔,古称雍州。相传苏东坡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也称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等佐料凉拌,口感爽滑,有清凉解暑之功效,后被称为“东坡凉粉”流传至今。


从苏轼和朋友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的好朋友都知道他爱吃,会经常给他寄吃的,他也喜欢与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美食。苏轼在扬州曾写有一首诗给好友兼学生秦观——《扬州以土物寄少游》,道出了在扬州吃喝尝鲜的感受。他对扬州菜赞不绝口,还意犹未尽,于是要寄给少游一起分享。


苏轼贬谪黄州后发现,当地猪肉很贱,原因是富贵人家不屑吃,贫寒百姓不解煮,这可难不倒吃货苏轼。“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不知苏轼可曾想到,他用文火慢炖的方法,成就的经典美味东坡肉,流传千年,成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硬菜。


苏东坡在杭州时,一次去找朋友佛印,看见佛印将鱼藏在磬中,故做不知地问,“向阳门第春常在”上联是什么,佛印不假思索地答“积善人家庆有余”。好一个“磬有鱼”,佛印只好把鱼拿出来笑道,就叫“东坡鱼”吧。


苏轼多次赋诗赞美颍州白鱼。如“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白马津头春水来,白鱼犹喜似江淮”等。古颍州白鱼就是银刀鱼,因其鳞色雪白故称白鱼。白鱼“糟之最佳”,令苏轼念念不忘。糟白鱼在唐代已成贡品,宋代名满天下,明清时期成为颍州地方名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无论走到哪里,苏轼的生活态度都是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岭南湿气很重,冬季尤为湿冷,刚到惠州的苏轼,当务之急就是抗寒祛湿。自带人格魅力和美食自觉的苏轼,在惠州交了很多好朋友。一天朋友请他吃饭,饭局上一道“谷董羹”的菜式令他大为惊喜。“谷董羹”,因食材投入沸水时发出“咕咚”声而得名,后来被称作“打边炉”。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接到告令前往儋州。北宋年间,被流放到这里的待遇仅次于死囚。因此,苏轼在书简中写道:“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当地百姓以蛇鼠蜈蚣蝙蝠为食的习俗,让他实在不能接受,见到长相怪异的生蚝,美食家苏轼很快参悟生蚝的最佳吃法。小的用酒煮,大的炭火烤。所以,我们现在吃着美味的酒酿蒸生蚝、炭烤生蚝,都要由衷地给苏轼点个赞呢!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与苏轼有关的美食很多

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虾

东坡饼、东坡酥......

至今仍丰富着我们的味蕾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自笑平生为口忙”,但即使在贫困的日子里,也要让生活开出花来。仰望苏轼,倍觉温暖。他曾生活过的古都东京,散落于大街小巷的传统美食,何尝不是平凡生活里最美的花朵呢?




图文丨赵月琴  王丽华
编委丨丁冠华
审核丨杜趁义
编辑丨赵月琴  谭梦宇(实习)
投稿丨whkf0378@163.com

开封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触摸厚重历史; 引领生活美学,打造艺术高地; 描绘时代画卷,讲好开封故事。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倾力打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