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春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5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对开封而言,深挖历史文化富矿,精心打造“大宋中国年”品牌,有利于彰显开封文化软实力,助力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
全媒体记者袁洋 摄
贴春联、刻年画、扎花灯……春节期间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习俗,洋溢着烟火气息,深刻着中华文化印记,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
在开封,春节文化底蕴深厚。1000多年前的宋代,经济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目前所遵循的春节习俗很多都始于宋代。“节日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顶峰,不仅为原有节日添加了新的内容,还产生了很多新的节日,岁时风俗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基本奠定了后世节日的框架,现在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习俗活动大多以此发展而来。”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彭恒礼说。
全媒体记者石斐 摄
在宋代,年味在进入腊月后变得越来越浓。此时,家家户户开始筹备年货,街市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薄荷)、胡桃(核桃)、泽州饧(饴糖)。”开封是腊八粥的发源地。北宋开始已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腊月初八,京城各大寺院都会举行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给门徒。
全媒体记者李浩 摄
新年这天,东京城内“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在京的各宗教寺院也常作大斋会,借以招揽游人。宋时的春节,家家户户除了要挂桃符之外,还有清洁神龛和厨灶、祭拜祖先、爆竹驱傩、守岁、品尝美食等内容。特别是除夕之夜,爆竹声此起彼伏,通宵不绝。此外,宋朝人还会在春节期间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赏花灯、赋诗、书画等。
全媒体记者姜菡 摄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宋代春节习俗,比如民间表演、赏灯等文娱活动,这些作为民俗文化,需要我们进行大力传承弘扬。近年,开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旅强市不动摇,从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中寻找切入点,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寻找契合点,从新时代新征程中寻找最大价值点,打造“宋文化看开封”特色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宋文化IP。
全媒体记者李浩 摄
每逢新春佳节,古城开封就会迎来欢乐祥和的“大宋中国年”,系列活动精彩绽放,古城开封处处美景、步步穿越,洋溢着醇厚、浓郁的大宋年味。开封的“年”文化,为什么这么有魅力?这是因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彰显开封城市品位及魅力的优势。
每到春节,古城开封围绕“年味”“年俗”“年景”“年夜”,在各大景区、文化场馆、休闲街区策划开展系列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奉上文化气息浓厚的新春盛宴。春节期间,各景区、街区、文化场馆齐上阵,联票、促销、礼包、红包等优惠政策齐出,线上线下全覆盖,为广大海内外游客创造出更美、更潮、更有趣的文化体验。
全媒体记者李浩 摄
以2024“大宋中国年”为例,“古都春晚迎新春”“年俗文化寻新春”“精彩演艺闹新春”“璀璨灯火亮新春”“传统非遗展新春”“书画联展绘新春”“国潮庙会庆新春”“文博研学享新春”等十大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沉浸其中、自得其乐,“汉服热”更是席卷大街小巷。那满街的彩灯、喜庆的气氛、缤纷的游乐、饱含宋风宋韵的传统年俗,让人们感受到大宋的风雅、中国年的情怀和家乡的味道。
一幅幅欢乐祥和的新春图景,仿佛梦回千年之前的风雅之宋。“来开封才发现宋文化居然这么‘潮’”“在开封过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来开封才知道中国年可以这么过”……开封浓郁的传统年俗、丰富多彩的年节活动,让游客纷纷为“大宋中国年”点赞。
全媒体记者李浩 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2025年春节假期为8天,比过去延长一天,并明确春节自除夕起放假调休,彰显了国家层面重视传统习俗、顺应民意期待的姿态。
竞相上演的民俗活动,展现着别样的“最炫民族风”,散发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对于一到过节就会“人从众”的开封而言,提前做好假日文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准备好一道道文旅大餐,有助于促进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
全媒体记者李俊生 摄
春节申遗的成功,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感召力与魅力。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也是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戏剧之乡,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盘鼓之乡、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全媒体记者石斐 摄
目前,开封共有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变得立体,变得颇为精彩,蔚为大观。近年来,我市通过系统性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正在融入现代生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市举办的非遗市集,就是以文化创意与设计为载体,充分展现非遗的时代审美,并通过丰富的活动策划、巧妙的互动形式,拉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公众的距离,让非遗“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全媒体记者石斐 摄
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春节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带来的节日经济有助于与春节相关的非遗项目持续发展。
“结合开封历史文化特色来挖掘、弘扬大宋年文化,对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俗文化、赋能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李力认为,丰富传统的“年”文化,在当今时代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涵盖传统手工艺术、饮食、民俗、表演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年”文化主题论坛、年画艺术节、国际灯笼展、“我们的春节 别样的年夜饭”美食大会等活动,丰富“大宋中国年”的活动内容,有效促进文旅融合。
全媒体记者袁洋 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开封,与春节相关的年画、剪纸、盘鼓、灯会、庙会等活动共同营造出热烈、祥和、欢快的节日氛围。这些形式如今不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年轻一代不断增强对春节的认识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促进传承自觉、激发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