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血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
食物多样是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础。种类多样的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与杂豆;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糖尿病患者同样应该保持食物多样,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少油少盐限糖限酒。
合理膳食是指在平衡膳食基础上,以控制血糖为目标,调整优化食物种类和重量,满足自身健康需要。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 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
(二)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我国成人健康体重的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g/㎡之间。
(三)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在选择主食或谷物类食物时,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详见下列图表。
(四)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五)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预防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控制油、盐、糖,不饮酒,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在理想水平。
(六)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中医食养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阴虚热盛证采用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叶、决明子、莲子等;气阴两虚证采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椹、枸杞子、葛根等;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山药、茯苓、肉桂等。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谱相结合。
(七) 规律进餐,合理进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
(八)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在医师和营养指导人员的帮助下,适时调整膳食、运动和行为,以及用药量等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