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颐和园》是怎么组稿的

百科   2025-01-18 07:21   北京  


这个绘本系列叫“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
《长城》《故宫》《颐和园》三本都出版了,
以我带领两个女儿参观了解该处古迹为线索,
把相关文化遗产的历史和营建故事讲述出来。

这本《颐和园》,
首先明确了颐和园与北京城的方向和距离。
北京城用明清北京城墙标示出的城市轮廓,
外城、内城、皇城和故宫以及各城门的名字也都有标注,
甚至各城门外的瓮城也表现得明明白白,
这是对逝去的北京城墙的一种追忆。

乾隆皇帝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他看中了瓮山泊,
决定在这里修建园林为母亲庆祝六十大寿。

皇帝一声令下,
干活的就得进场开挖,
挖出来的土堆扩瓮山,
改名万寿山,
瓮山泊改为昆明湖。

乾隆御笔亲题,
定名为“清漪园”。

整座园林是仿杭州西湖的意境建造,
但为祝寿之意,
把昆明湖的轮廓挖掘成寿桃的样子。
湖上还有三座小岛,
喻为海上仙山。

热闹的建设场景里,
小读者还能了解一些古建筑相关知识。

在万寿山前建造了宏大的“大报恩延寿寺”,
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祈福的地方。
寺院的布局也是按照资料认真复原的。

大报恩延寿寺后边耸立起高台,
台上建造俊秀的宝塔。

可惜塔未完工即坍塌了,
于是改建成佛香阁
这就有点眼熟了吧!

佛香阁东边有“转轮藏”建筑群。
中间树立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是乾隆皇帝题写。
背面写满了《万寿山昆明湖记》,
记述了扩建昆明湖的目的和过程,
图中背景的底纹就是乾隆碑文。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转轮藏建筑群。

佛香阁西侧是宝云阁建筑群,
核心就是宝云阁铜殿
用铜铸造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亭阁。

如果今天我们去颐和园游览,
转轮藏和宝云阁都是不开放的,
但通过画笔创作,我们也到里面游览了一番。

佛香阁背后的万寿山顶上,
建有一座华丽的琉璃殿阁——智慧海
全身上下都镶嵌着精美的琉璃佛龛和装饰,
连正门“众香界”牌楼也是琉璃修造的。

和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相比,
智慧海建筑群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在乾隆皇帝的陪同下一起登上了佛香阁,
欣赏层叠的园林美景,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以助力我们到任何场景中去。

万寿山后山有一片很大的藏传佛寺建筑群——须弥灵境
但今天的须弥灵境早已不完整了,
在英法联军的破坏下,
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和大殿都被毁,
至今也未能恢复原样。

但参照历史资料,
我为小读者恢复了须弥灵境建筑群完整的样貌。

万寿山后山东麓还有一座孤零零的琉璃多宝塔
其实它原本也并不孤单,
是属于花承阁建筑群的一部分。

恢复已逝去建筑的旧貌,
画出整个花承阁建筑群,
似乎拥有历史资料的价值了。

乾隆皇帝在万寿山北麓、须弥灵境的北侧,
沿着后河还修建了一条模仿苏州水街的买卖街,
因此也称“苏州街”。

乾隆皇帝泛舟于河上,
两岸由太监宫女装扮的行人商贩立即叫卖起来,
纯粹就是哄他开心的大型情景剧现场。
跨在后河上的石桥就见证过这热闹的景象,
仍然是历史中的样子。

为了体现孩子们的活泼,
我在绘本里设计了孩子们在勤政殿前嬉戏打闹。
真正在公园游览的时候,
可千万不要喧哗打闹哦!

乾隆皇帝还在清漪园里保留了纪念元朝名相耶律楚材的祠堂
以表尊敬,
在皇家园林里保留外人的建筑确实不多见。

乐寿堂前有块作为影壁的巨石叫“青芝岫”,
俗称“败家石”。
乾隆的经济实力强,
就能玩得起这块大石头,
像明朝的米万钟这种不够“富裕”的,
耗光家底也运不回来。

现在颐和园每天都是这样,
“败家石前总有游客在目不转睛地“瞻仰”。

清漪园里有多座象征性的城关,
点缀了山林景色,
如这座赤霞云起就显得神秘威严。

这是清漪园时期的文昌阁
也是众多城关之一。

也是参考过去的老照片绘制的。

昆明湖边的镇水铁牛也是清漪园留下的重要文物。

铜牛身上的部分铭文,
我也给写到了绘本里。

我给自己加了一把戏,
十七孔桥廓如亭前与乾隆谈心

都说南湖岛上的望蟾阁是仿照黄鹤楼修的,
但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慈禧重修的样子了,
也是无奈。

绘本里昆明湖上的船都是按清朝流传下的式样绘制,
如这只船就是按御船“镜春舻”画的。

在昆明湖西堤上还建有多座漂亮的亭桥。


在昆明湖三岛之一的外湖治镜阁岛上,
原有一座“治镜阁”,
总之十分复杂。
但为了画得准确,
我还是费了不少心思。
最初在网上找到了这幅图做参考,
画出了这样的治镜阁。

后来又找到了这样的烫样(模型),
顿时有点糊涂了。

好在又找到了治镜阁彻底毁灭之前的老照片,
这才是过硬的依据。

最后才确定了这样的治镜阁——
哪怕是画童书,
我也做到尽量认真考据。

还有这座昙花一现的昙花阁
也是清漪园时期的名楼。

复原时参考了老照片。

乾隆皇帝苦心经营、我这么用心画的清漪园,
终究还是逃不过毁灭。
英法联军打来,
咸丰皇帝北狩。

本来有一幅八里桥之战
是清军拼死抵抗侵略者的场景,
后来因为离颐和园太遥远被删除了,
我特别遗憾。

作为三山五园之一的清漪园,
随着“火烧圆明园”一起,
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化为废墟。
画到这里,
写到这里,
我的心是特别痛的。

从乾隆皇帝开始修建,
又经过嘉庆、道光、咸丰多朝的维护和修缮,
美好的皇家园林还是毁在了侵略者的手里。

后来慈禧太后掌握了大权,
决定重修清漪园
把这里作为养老的地方。
这幅图表现的是样式雷家族参与园林的修建,
给慈禧太后呈进“德和园烫样(模型)”的情景。


以前我还真的在展览中见过这个烫样,
因此以之为蓝本绘制。

慈禧太后把重建的清漪园改名颐和园
这是颐和园的正门——东宫门
画中也体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不和这一实际情况。

现在我们去颐和园游览,
首先看到的就是颐和园东宫门和匾额。

这是重建的佛香阁和万寿山前建筑群,
大报恩延寿寺改为“排云殿”。

介绍乐寿堂的时候再次提到了慈禧与光绪的矛盾,
如戊戌之后对光绪帝的囚禁。

现在的乐寿堂安静祥和。

遍布彩画的长廊是颐和园的一大特色。

无论怎样画也展现不尽长廊真正的美好。

德和园大戏楼也是颐和园里重要的楼格式建筑,
是慈禧太后看戏的舞台。

谐趣园是万寿山东麓脚下的小巧园林,
虽仿江南,
却独具特色。
我画了个自己带着女儿们“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


精致的谐趣园,
特别适合凭栏静思。

有人说颐和园的石舫就像当时已经停滞的大清国,
看起来威风凛凛,
却已经举步维艰。

其实原来圆明园也有个石舫,
现在只剩石船体了,
颐和园的石舫算是保存了全貌。

既然重建了文昌阁
我们就拿老照片来对比一下。

慈禧太后也缺钱,
挪用了海军的经费才建了颐和园。
颐和园许多建筑都是缩小了尺寸和规格重建的,
文昌阁的前后对比就特别明显,
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重建。

可惜到了1900年,
八国联军进北京
又把颐和园抢掠了一遍,
万幸没有再次烧毁。

慈禧和光绪死后,
1911年清朝也灭亡了。
下图这个场景表现了“山色湖光共一楼”和“画中游”等建筑。
两处建筑离着不太远,
通过画笔把他们画在一起,
以增加层次感及园林的纵深感。

现代的颐和园成为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人们只注意如佛香阁、排云殿、德和园这类大型建筑群,
在许多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也有风景,
比如佛香阁下的清华轩就是。
还给小朋友加了一句台词“我长大了也要上清华”,
祝愿所有读《颐和园》的孩子长大后都上清华!

欣赏了解颐和园,
就要注意爱护文物和弘扬传统文化,
因为颐和园是中国的骄傲,
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要自强自立,
不让悲剧重演。



相关阅读
绘本《长城》里的小细节(一)
绘本《长城》里的小细节(二)
绘本《长城》里的小细节(三)
绘本《故宫》里的小故事(一)
绘本《故宫》里的小故事(二)


欢迎到我微店购买签名款

《长城》《故宫》《颐和园》,

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原点阅读入驻小红书啦!

每天更新科普小知识

↓ 识别二维码直达主页 ↓

点个关注哟!

欢迎加入清华原点阅读和小伙伴们微信读者群

请联系微信mashuo577044(添加时请注明来意)



原点阅读
清华大学出版社科普图书品牌,全国科普阅读推广联盟会员。致力于科学普及和科技文化类图书出版,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理念。为读者提供客观、理性、多维、优雅的阅读产品,展现科学的迷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