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夜话]李江苏:读汪卫红的散文《一碗米饭》有感
文化
文学
2025-01-05 00:00
湖北
读汪卫红的散文《一碗米饭》有感
李江苏
看似平淡的一碗米饭,至今来看不过2两3两一碗,一般体能者一顿在食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不过吃一碗就足够了,即便是一个干体力活的青年男子吃个2碗米饭也足够了。不象我在七十年代下乡知识青年那个时候,一顿不吃上用大瓷盆装壹斤米饭那是撑不圆肚皮子的,因为在那年月里"挑水利"(修水利挑大渠)抡大铁锤凿石头的活除了大劳动力人来干别无他人能做,因此说啊少吃半碗饭都干不动活。所以"那人大老远赶来的,空腹熬不住。"因此提出"吃方便面吃不饱,就想吃点饭"的请求。 卫红笔下的四叔热心好客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农村出生憨厚待客的人。这让我想起了我下乡时的老场长:我下乡的林场场长是一个五十开外的"小老头",在那个缺油少盐的年代场长早已勾腰坨背了,面色苍白。但是他的精神却非常好,挑着百来斤的稻子上山,三四里路气不喘心不慌脸不变色。他是在五十年代成立合作社时候就入党的老党员,思想觉悟非常高,对我们这帮知识青年关爱有加。所以每每在山上挖地饿得肚子咕咕叫,这时场长好象早就知道我们的肚子不争气了,及时吹响了收工的哨声,"啊,收工收工了,喂肚皮了",一阵一阵旋风般冲下山地陡坡是我们奔向饭堂的身影,忘记了放下锄头洗手抄起筷子端起海碗,呼噜呼噜只听到快速的刨饭声或被吃快了噎着了的"咯咯"声响。那个时候我们每月粮食定量是最高45斤,不够吃还有红薯与瓜果蔬菜凑一凑。此时回想起来真是好笑得很,为什么当年如此饥饿呢?一点吃像都没有。 卫红笔下的"四叔爽朗地说:“这位师傅,家里还有些菜,都还热乎着,你要不嫌弃,就坐下来吃,不用给钱。”又转头吩咐我:“快给他添碗饭,再把汤热一下。”我连忙拿来一个大碗,满满地盛上饭,招呼他进来坐下,随即将蘑菇汤端到灶上热好,端到他面前。"好客热情的四叔又让我想起了在烟叶队的情景:我是1976年的2月份由种子队调去烟叶队的。当时农村的生活清贫得如同一杯清水。 我们烟叶队加上我一共是五个人。除了我留宿以外,他们四个村民晚上都回家,第二天天没亮之前,他们每个人的打狗棍上面都挑着一个装酸菜的玻璃罐头瓶儿上工来了,什么酸萝卜丁啊,酸豇豆啊,酸芥菜呀……这便是他们一天的“菜碗”,而我每顿总是那“金不换”的毫无营养价值可言且几经咀嚼不烂的水煮老芥菜帮子。 住在相隔一个山梁对面的陈德应老人,是一位抗美援朝受过伤的复退军人。听说我们下乡知青生活的清贫和艰难,特地让他上小学的儿子给我送来一块方寸大小的豆腐乳,还滴了二滴不知是积攒了多少年才留存下来的芝麻香油。 这一块豆腐乳我只是在特别想吃它的时候才拿出来,用筷子尖轻轻地那么沾上一沾,然后在舌头尖上就那么舔一舔,那滋味儿,一般的人是品尝不到的。 我细细地品味着豆腐乳的滋味,我也在细细品味着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滋味。 一碗米饭,一块方寸豆腐乳,让我回味无穷,让我思念不断……
李江苏,男,1955年出生,高级农艺师。1975年下乡知识青年,1977年恢复高考入黄冈地区农业学校,1980.1入职县农业局到2015.11退休。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多项省县科学技术进步奖。1991年获省,全国总工会"自学成才"表彰与奖励。2003年主持袁隆平在蕲春的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百亩示范片获袁隆平奖励与题词表彰,该项目获蕲春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