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照见自己,并且能从中获得意义感。
我觉得写作就是。
01
其实,谈到写作也有点小惭愧的,自以为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必定是因为读书多而让笔下的文字汩汩而出。
就像读师范时,我的文选老师所说,如果你没有500本书打底,你不要说爱好文学,爱好阅读和写作。
因老师这句话我常常会自问,也常常不敢说,写作是我的爱好。
我想想,该怎么样表达呢?
写作帮我打开了一个世界。
小学时,因为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自己接触到最早的除了教材外的文字,是我读三年级时,比我大四岁的在外地读书的哥哥给我买来的作文选,那种作文选里的文章写得真好,你读每一篇都能从文中读到自己,我按照作文的样子仿写,写的每一篇作文都能够当作范文来读,那时我的语文成绩飙升。
小学五年级,从未出走过家门村门乡门的我,第一次在老师的陪同下,去参加全县的作文竞赛。
第一次享受老师请我吃饭的待遇,第一次我看到了县城的车水马龙,第一次知道了远门外还有另一个世界。
那时候,在村里的小学,因为作文写得好,语文成绩好,我自信心爆棚,也成为了学生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
写作给我带来的自信,再加上我的勤奋,我的成绩一直居于学校前列。
随后,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师范。
那时候的师范生是香饽饽,一个乡里只有两三个名额,考上后你几乎高枕无忧了。
转农村户口,吃商品粮,发饭票,工作包分配。
这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师范毕业时,会被分配在小学。因为在校读书时我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毕业后我可以去初中任教,我去了乡里的初中。
18岁,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利用自己写作的强项,带领学生读书写作,投稿,19岁时,我的作品开始在《作文指导报》上发表,我写的散文经常会在我们县里当地的报纸《绿洲报》上发表,我还参加文心杯全国作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在当地农村学校,我因写作也小有名气。
我的狭窄的视野慢慢被打来。
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的大型活动主持,普通话培训,接收县长接见。
我的课也被教研员认可,有了很多进行课堂展示的机会。
02
后来,我顺利地进入县城工作。
我常写下水文,因此也获得很多的荣誉。
后来县政府办公室招聘文员,经过考试我很幸运地被录用。
那时能借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在当时比起老师这个职业的工作性质要好很多,但综合考虑我没有去,可能那并不是适合我的一条路,我还是选择在教学这条路上继续深耕。
因为最初的选择,可能就是你最终的表达。
就像你问自己是谁,你最初的答案,可能就是你最本真的角色认定。
在自我认定的这条职业之路上,我就想像个赛车的熟手,日复一日,重复操练。
课堂,学生,作业,我似乎按照一种模式在重复,重复,有一天,竟然不能掀起波澜。
就连它的抵达,你都能感觉到,也能一眼看得到。
我觉得这就像要搁浅的船只。它停留在那里,慢慢风蚀,渐渐被时间剥离。
我意识到,我应该逃,应该逃出这样自我设定的窠巢。
2016年,已经人到中年的我,决定从体制内辞职,我想去体验自己的诗与远方。
我一路辗转,从北方到南方,从县域到省城。一路折腾,一路爬坡。
各种全新的变化,在全新的自我挑战中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也渐渐地看到了自己的浅薄。
我原来的写作,只不过凭一时之兴,凭那么一点点对文字的敏感所做的雕虫小技而已。
只是论文,一些散文,那些发表的豆腐块,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没有反思,没有成长。
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情境中,有时我竟不能很好地化解学生的矛盾,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矛盾。
有时眼睁睁地发现学生问题,有些学生语文成绩差,我竟不能很好地给他提供帮助。
我清醒的意识到,我积累的东西不能足以应对解决学生的问题。
我自以为原来所取得的成绩是自己很厉害,在走出自我的狭隘时,我竟发现,靠自己的雕琢语言这样的小技巧竟有种讽刺意味。
现实面前,我为自己没有好好读书而汗颜。
入手差班,努力一年成绩没有得到很大改观;
疫情期间,因为技术不硬各种数据造表常常出现错误;
处理班级问题因为不懂学生心理无法做到与他们共情;
……
我几乎是被新的教育浪潮抛弃的水手,狠狠地被甩得很远很远。
在各种撕裂和挣扎中我不断吞噬着自己的疼痛。
因为读的书太少,内心一度匮乏。
我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极大的自我否定中,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如人,自己就是糟糕透了。
03
要寻找一种突破,要不断打破然后重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搜到了教育写作,张文质教育写作班,围绕教育写作,一方面可以倒逼读书,还能聚焦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一场多么及时的雨呀。
我毫不犹豫地报了第11期线上写作班,从张老师的生命化教育中获得了启发,一切的教育可以追溯到生命本身,教育如此,教学如此,写作如此。
我看到了一线的很多老师,比如苗旭峰老师、王大庆老师、普利辉老师、陈志红老师等等,他们聚焦自己的教育教学或班主任工作,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梳理不断反思,把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都写在他们的文字里,凝结在他们所写的书本里。这是他们为自己的生命存档,为他们的自己立传。
看到这样的一群熠熠生辉的绽放的生命,我的激情也被点燃。
就像怀特海所说的三阶段:浪漫期、精准期、综合期,太感性的我的浪漫期停留时间太长。
我决定从我的专业化阅读开始。
我开始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读《自卑和超越》,读《了不起的我》,读《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读《深度语文的思与诗》,读《儿童读写三十讲》,读《教育的勇气》《读困于时间的教育诗学》,读《奶蜜盐》等等,试图通过这样的阅读,能帮自己打开看世界的一扇窗。
在文字的阅读中,慢慢沉淀。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参加了教育写作日更300天打卡,在这样的一群人互相加持的文字行走中渐渐获得力量,重新定义价值和意义。
但有时,看群里小伙伴洋洋洒洒写出的文字,再看看自己稚嫩粗糙的文字,心里不免着急,但我也会做自我心理建设,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只管写,就完了。
凡事是先完成,再完善。
我现在开始学着聚焦,开始有意识地写系列,在这样的场域里不断地完善自我。
写作是什么,它也是一种自我疗愈。
在文字的写作中,你会把自己渐渐打开,在打开自我中,不断地自我观照。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平静地反思着,安静地用从书籍中获得的力量不断敲打着文字时,我看到了一个可以变得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