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九届教育行走已经结束了,但行走后的余热还在,大容量的课程我还在慢慢消化,所遇到的每个有趣的人,我还在慢慢回味。
谢云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说,听课重要的不是你听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了什么?
我开始思考,我听到了什么?
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教育行走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吸引全国各地的草根老师们,跨越千山万水,来这里相聚?
01 关于看见——我看见了一群闪闪发光的人,我也被他们所看见
我想有很多的行走者,跟我一样,是由开始的围观者,然后沉浸式地待上一天,你就会成为追随者。
在这样的一个场域,你只要是有勇气参与,无论是哪项工作你都会得到鼓励,还会得到奖励。
本次活动,我还很意外地获得了两张奖状,我上台的一瞬间,就觉得自己的被看见好像点亮了自己一样。
一张是因为“预热分享”,没敢承担分享者,就鼓足勇气报了一个点评者而获得的最佳分享者奖状。
在听别人故事的时候,想自己的问题,听尹红艳校长和罗玉梅老师讲她们跟学生之间爱的故事,听佟生老师讲他带学生写童话的故事,这些都是有智慧的人啊,他们因为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灵,他们能够洞见孩子的内心,我看到他们因为爱而闪闪发光的样子。
还有一张也是因为承担了7月22日晚“教师的微革命”论坛深度报道的志愿者工作,因为这个工作,我又对尹红艳校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尹校是负责这个论坛主持人招募的,论坛结束,她让每个论坛主持人写一段小结,她微信我,是发给我还是她收好后再发给我,我知道她很忙,就说,我来收吧。
随后,尹校就把我拉进群里,并把我的名片推在群里,很多主持人开始添加我的微信,发总结和照片给我。
总共有26个论坛,看总结和照片不断地发送,我又没有带电脑,手机上又不能打包文件,我一下子心里没了底气,弱弱地给她发过去微信,含蓄地表达了我的求助:我低估了收总结的难度……尹校随即回复我,你只需收文字稿就可以了。
我有种被理解的感动,也有种问题被解决的轻松。
在这种交流中,我其实是有一种社恐在的,常常怕词不达意给别人造成误解。
而我更怕的是语音交流,普通话曾是一乙的我,现在连普通话都是蹩脚的。
听李媛老师分享她的由自卑到敢于摘下口罩开时绽放的故事,我也很有共鸣。
就像萤火行的一篇文章“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戴口罩的自己。”
而敢于突破自我,是教育行走带给自己或是多人的第一个改变。
在教育行走几天的学习中,我渐渐地打开自己,当我有勇气地在群里接龙分享“余热”时,王杏城老师发微信鼓励我。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鼓励,被看见,而在这样的一个场域,因为教育行走的同行者的看见、鼓励和赋能,能让我们看到自己还有另一种可能。
02关于坚持——我看见了一群因为坚持而熠熠生辉的美仁们
22日晚上,教师的微革命论坛,我参与了王弯弯老师的论坛《化青色为浓郁——我的写作及投稿经验》,弯弯老师分享了她的教育写作和发表文章经验,及时梳理实践经验,记录反省每日所得,增强问题意识,输入与输出平衡,没谈“坚持”,但处处都是“坚持”,及时梳理,每日所得,带着每天问题去反省,每天阅读,你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成功都难。
滕卫老师分享的《微写作朝向专业 微习惯迈向自由》滕老师讲到他的沉潜整整三年的阅读和写作,他的专业性也在潜滋暗长,他靠的也是坚持。
佟生老师每天的诗歌创作分享,带领学生读童话写童话,为孩子们持续出版他们的优秀作品,靠的也是坚持。
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就会很了不起。
那些台上熠熠生辉的美仁啊,哪一个不是从一天一天的文字积累和阅读积累中成长起来的?
读写重建心灵,你的写会促使你的读,你的读会指导你的写。
坚持读写,你就会让自己闪闪发光。
03关于底气——每个出书的人都是做出来的
教育行走中有个“行走红地毯”活动,出书的老师们手拿自己的专著行走在红毯上,看他们在台上闪闪发光,我好像看到了他们精神的自由。
无论是《公开课是这样诞生的》还是《做大自然的孩子》,无论是《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还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星辰》,书的背后是他们实践后的升华。
好书都是做出来的。
每一本书诞生的背后,都是他们深厚的专业素养的体现。
而这些专业素养的提升,是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打底的,教育学,心理学,人文,哲学,历史等等。
素养提升了,就有了一些对待自己的轻松和从容,也就有了腾挪的空间和勇气。
一个人越有专业素养,也越有生命的自觉,也就越有精神的自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向着那理想的高地行去。
最后我引用张文质老师《教育的勇气》的话来作为结语。
从本性而言,倦怠、退缩、无所用心都是常态。一个人要跃动、朝着明亮的自己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人之处境妙趣即在于人必须是不止息的学习者。
其实一个人要想活出自己的状态是很难的。他有时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自己生命的觉悟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