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艰难的环境中重获教育的勇气——读《教育的勇气》

文摘   2024-08-03 23:10   贵州  

于艰难的环境中重获教育的勇气


用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这本书。


很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经历了很多旅程。


教育行走25号结束,一结束我就从长沙回民权,再在民权待上两天,然后回贵阳。


期间行程安排很满,陪伴生病的老人,送孩子音乐考试,本想去橘子洲头看看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在那听听历史的回音,感受下伟人的壮志豪情,然后再去岳麓书院,领略下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自己的愿望还是放放吧,以后机会有的是。在老家再待上两天陪陪老人,就该回自己的小家了。


这次教育行走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我发现了很多尺码相同的人,那些同在一个教育背景下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老师们。他们摒弃庸俗的日常,跳脱重复的生活,想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下,还想建造自由乌托邦的老师们。


因为没有买到卧铺,要坐绿皮火车14个小时零27分钟才能到,想着一路上可以把这本书读完,困了眯会,醒来是就接着读,时间是好打发的。


我就把《教育的勇气》带上,想着一口气读完。


但这几天长时间的坐,还有一路10几个小时的坐,感觉腿都要肿了。


我看看书,寻找舒服的坐姿休息会,一路看了没几章。


后来,家里,飞机上,空时间档,终于读完。


这里面是张老师对青年教师的讲课记录,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命成长进行的讲课记录。


其实,拿到这本书,我都觉得我已经有了种自我变革的勇气。


比如,我有闲下来的时间会有意识地开始读书,关键是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浅薄,发现自己的无知。


一个能发现自己浅薄与无知的人,是不是已经开始有成长的意识了?


就像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决定了或直接影响了你要跟什么样的人走在一起,你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期许。


其实,人到中年,处在低谷期时,我常常对自己辞职的贸然决定而耿耿于怀,就像有段时间,一直在想,如果靠体制的稳定给我带来的安全感,我还会再做些什么?


我会不会遇到那么多有理想,能折腾的有趣的人?


今天读到干国祥老师《深度语文的诗与思》里面的一句话:“似乎谁都有雄心,但就是找不到理想;似乎谁都很负责,但就是没有人对教育负责。”他的犀利和一针见血,像把利剑,有种深深的刺痛感。


我们都在寻找着一种勇气,一种通过变革自我而对生命负责的勇气。


其实,现在教师的生存困境是很难的,除了工作压力本身的强度,学生管理的难度,还有家长满意的程度,收入待遇的问题,晋级职称评定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有职业认同感。


正像《教育的勇气》中所说的:

在这些艰难的处境中,其实一个人要想活出自己的状态是很难的,要想活得清澈见底也实在太难了。它有时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自己生命的觉悟的。


在现今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很难跳脱出关于成绩的桎梏,有时候我们对考试的恐惧,对权力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对宰制着我们生活的某些强大力量的恐惧……


好多年前,我曾带过一届刚分班成绩倒数第一的班级,三年下来,由倒一到倒二,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总算进步一名,因为你努力别人也在努力呀,你盯学生别人也在盯啊,初中阶段每次考试结束,老师们都是盯着平均分,因为学校有个制度,排名倒数第一的会被调岗,临期末考试,领导也会放话……


那种对考试的恐惧与日俱增,因为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制度内,那时候,老师里常常说,分班一抓阄,你的命运就决定了…


其实,怎么说呢?


就像《教育的勇气》里所说,维护应试教育说到高处去,是跟社会的维稳、跟社会今天的政治生态、跟社会复杂的管控系统是一致的。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管你怎么说,它所行的是非常一致的东西。


在亚裔文化里,会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学业上,而学生的身心需求、社会认同需求,包括生命的平衡感,则被严重打破,被扭曲。


看到那些因为学业成绩不好而自我否定的孩子的悲剧太多了。


听过一句话,好的教育是让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的可能性”,除了成绩,还有什么?


特长?爱好?潜能?


这些关乎孩子生命的东西,除了学业成绩之外,还有哪些能够助其成长?


生命本身的活性如何被激发?


可能在这样的教育浪潮中,不好回答。


我们裹挟或者被裹挟,行进在极其困难的境遇中。


但我们并不是不能改变,我们所面对的生命是极其复杂的,那就需要有复杂的思维,才能承担所要从事的工作。


比如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力,加强对孩子的研究,这些都是我们专业素养的范畴。


一个人,专业素养提升了,他就多了份生存的轻松和从容。


靠我们的专业素养“混饭吃”,靠我们的“手艺”更好地生存。


我们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勇气来面对这复杂的世界。


所以,人在艰难的境遇中,也是可以和不满意的周遭对抗的,当然这种对抗,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而这种意志是有了强大而又稳定的内核做支撑。


而这种内核是什么?


对生命的自我觉悟。


用《教育的勇气》里的话说就是,我们觉悟到什么程度,就能够拥有什么样的精神自由。反过来说,我们的精神自由会促进我们对职业的一种自觉反省。


当我们受到各种利益、职业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与规训时,一方面,它确实是一种很可怕的生存处境。另一方面这种处境对我们心灵所产生的真正的影响又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一个越有职业素养越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他在什么样的处境里,他都更容易获得这种自如感,获得对生存处境的洞察力,他总有某种独特的工具能够帮助到他。





散心而已
写文散心,写字而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