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年画,是中国人过年时独有的浪漫。
新年时正逢隆冬,万物敛于沉寂,待春而发。但千家万户的院落之中、门窗之上,却有花开富贵、姹紫嫣红。
牡丹、莲花、腊梅烂漫娇艳,金鸡、门神、抱鱼娃娃活灵活现,祖先把流传千年的图腾符号和美好祝福都藏于年画之中,也让年画装点了这冬日里最重要的佳节。
杨柳青年画,曾经作为贡品供宫廷和京城大户人家贴用。制作精细、色彩柔和,可谓国内年画技艺之首。
除了吸收北宋宫廷画的工笔技巧,还借鉴了明代木刻版画技法,以及戏曲舞台的表现形式。兼具故事感、刀刻韵味以及绘画的笔触色调,在众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
流传于南方民间的一种木版年画,因出产于苏州桃花坞而得名。始于明朝中期,盛行于清朝,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
匠人在纸上印出墨线之后,再人工填色。色彩夸张,节奏明快,素有“画法最精、刻工最细、结构最复杂、场面最宏大”之美誉。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明代时发展成熟,拥有四百年多年的历史。
在今天的杨家埠,还保留着有一间“吉兴号”年画作坊。它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三年,是当时杨家埠年画繁荣的见证。
杨家埠年画以其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多用原色、线条粗犷而著称。在鼎盛时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况。
四川绵竹,盛产绵竹。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这使得绵竹年画拥有天然的材质优势。
绵竹年画风格极其独特,轮廓使用线版印制,套色均为人工绘制,不使用色版。因此,不同的匠人创作出的年画,就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
不拘于形式,百花齐放,是绵阳年画的最大特色。
武强年画来自河北省武强县,是中国民间最具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年画流派。
武强年画,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明朝初年时就已经有了相当高超的造型设计特色和镌刻水平了。
武强年画与其他地方年画不同,它更多的取材于百姓的农耕生活和佛教活动。
到了现代,武强年画仍旧侧重于描绘普通人的生活,是年画艺术中技艺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佼佼者。
朱仙镇年画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北宋时距离开封府不远的朱仙镇就已经有了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以矿物和植物制作颜料,手工磨制,印刷出来的年画色彩明快、鲜艳持久。
在人物的眼上眉下印一弯橙色,是朱仙镇年画独有的标志。在刻工上,刀法洒脱犀利,极具地方特色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
一张张年画,一句句“年话”。这是我们与祖先,穿越千百年的一场对话。
在华夏古老而深刻的文化传统中,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今天的我们,撑起这个时代鲜活、乡土、热闹的年味。
感恩祖先,感恩所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