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是什么样子的?
当我们开始在脑海里描述花开的情景,我们就已经脱离了花开本身。
我们在用自己的经验与认知,为它贴上标签。它是缓慢的,它是色彩缤纷的,它是微小抑或是硕大的……
在看的瞬间,当观者与所见之物被念头分隔,那就仅仅是看,而不得见。
初生婴儿的感官是纯净的,她就只是躺在那里,看并感受,任何成人世界所定义的美与丑,都不妨碍婴儿看见时的欣喜与快乐。
荣格说过,“我们不应该假装仅仅通过思维来理解世界,我们同样也在通过感受来理解它。”
如今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渠道和媒介去观看。然而,这种观看,伴随着种种评判,伴随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与恐惧。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心智,在我们想要穿透事物表象、清晰洞见时,却成了制约我们视野与敏感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念头是如何制约了我们的感受;我们也需要一些训练,让自己能够全然投入当下感受的能力。
这样,我们与花开以及任何风景、任何人与事之间的脱离,就越来越少,直到全然的融合,全然的感受。
你听过花开的声音吗?
花开是无声的吗?当然不是,万物皆有声响,问题仅仅在于——“我”。“我”是否停下脚步,排除杂念,全然的聆听?
声音非常纯粹,它只是在空气中存在。可有几个人默默地让出自己的耳朵,让那声音就仅仅是进入、被听见。
在万籁俱寂时,听见:花骨朵打开的声音,细细的花蕊从弯曲到探直,花瓣娇嫩的褶皱缓缓绽开,一层一层,花枝因为花开的力量而微微晃动。声音微弱,但它就在这静谧之中。
我们的注意力,不知不觉既在声音里,也在宁静里。听觉在这一刻,超越了“听”本身;“我”也在这一刻,超越了存在本身。
“我”与听觉合而为一,只为一场空前的感受而存在。
然而,现实并不总是理想。我们的专注总是被念头带走,分散注意力总是比集中它更加容易。无论静谧还是声音,都还留在原地,心,却已经被带到了远方。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地方。让“我”可以安全、全然的栖居于哪怕最细小的声音之中。聆听它,从产生到经过,到它消融于静默。
就仅仅是坐在那里,倾听、呼吸、觉察,体验那超越一切思维诠释的感受,花开之美、宁静之美。
你可曾感受过花的呼吸?
生命都在呼吸。在大多数人、大部分的生涯里,呼吸就只是呼吸。除非无法呼吸,否则我们很少会注意到它,也就更加不存在感激它给与我们的滋养。
我们离不开呼吸,我们因它而活着。
我们需要一种方式,去感觉它,与它连接。感受它对“活着”的提醒,感受生命起伏不止的韵律。这样,呼吸也会以它的方式回应我们、唤醒我们,让我们在呼吸里,保持一份清晰的觉知。
某一刻,呼吸是静的;某一刻,它又是动的。某一刻,它是冷的;某一刻,它又是暖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它拥有不同的样子,诚如花开花谢,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
春天沁人心脾的呼吸,秋季微凉而带有枯叶味道的呼吸,回到校园,甜美而令人心悸的呼吸。这些都是充满着回忆,仅仅与你相关的独特感受。
呼吸,一旦注意到,你就会爱上它。
当我们以各种练习,去打通身体的淤堵,让呼吸畅通流淌于每个器官;当我们只是安静的坐着,却发现它以无比的力量,支撑着生命,并引动饱含能量的潮涌时。
呼吸是奇迹中的奇迹,它把我们的身、心与外界相连,带我们来到人类经验无法企及的广阔空间。生命的一切发生都始于呼吸。
生命存在于世界之中,我们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即便是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里,我们仍然可以听见母亲的心跳,感受温暖的水流。出生之后,我们为阳光、泥土与空气所滋养。我们看见母亲的目光,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爱,耳边听到有人呼唤我们的名字,第一次了解什么是存在。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淌,我们开始无知无觉的,忽略那些已经习惯了的感受,慢慢切断了与万物的连接。
幸运的是,即便如此,万物仍是如此的慈悲。如同奥利弗的诗《在幸福中徘徊》中所言:
“在久旱之后……雨水从层层树枝上流到片片树叶上,最终落到地上。雨水不见了,却不是真正的消失。橡树的根会享用它,还有草地、苔藓。……不久后,许许多多的石子,虽然被泥土埋葬千年,仍会感受到自己被碰触。”
来《生命花开》吧,重拾连接,打开生命尘封的桎梏!
【版权声明】
本文系众行文化公众号独家原创文章稿件,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众行文化”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