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第4还是第5遍看电影《入殓师》了,没想到泪点却越来多……
我一直觉得和爸爸之间没啥问题,可一接触到相关的案例、相关的练习,就一下子全部露馅。
对爸爸,原来我还藏有那么多评判,却从没意识到它们对我的影响如此大。
我心里对爸爸也有这样一句话——“差劲的老爸”——其实还更难听,难听到我的良知不允许我告诉任何人。
有这样认知的孩子,就好像没有根的浮萍。无论我尝试什么,背后都没有有力的靠山。没信心,没力量,自然什么都做不久。就像大提琴之于大悟一般。
生活一成不变,只是一天天的过,可屏蔽父母带来的负面感受所造成的影响,却没有哪一刻不影响着他。也同样影响着我和你。
只是,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面对呢?难道也要像大悟和他家乡那位朋友,要等到不得不面对父母过世的那一刻吗?
那天听说要在课上看电影,一个既期待又抗拒的矛盾出现在我的头脑里。
人是喜欢看电影的,但我的头脑里有个声音在说:看一个完整的电影,一下午不就过去了。想听老师多讲课呀,这多亏呀!
可也许就因为是在课堂里,比平时有了更多的敏感度和连接感,我的感受更敞开了。就算情节几乎都记得,《入殓师》还是那么好哭!
每一个经历都是恩典啊!上课看电影到底亏不亏?一切都只是我的想法。
世人不愿谈及死亡,认为肮脏、上不得台面 ……但真正有机会静下来面对感受时,尤其见到那温柔冷静、充满敬意的入殓师时,人人都会为之触动。
那种温暖好像完全让人忘了对死亡的恐惧,诸如肮脏等等之类的感觉也悄悄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是深深被入殓过程的美与宁静所震撼。
想起我的爷爷走时, 我总觉得,爷爷已不在那躯体里了,但这具身体作为代表,依然是连接逝者和亲人的桥梁。
这具身体能够被如此温柔的对待,对亲人的心真的是一种莫大的抚慰。国内的入殓并不习惯完全对亲人开放,对我而言,总有那么一点点遗憾。
抛开肉身不谈,死亡,的确只是另一程的起点。我始终觉得,爷爷离开了,他和我内在的连接比过往都更纯粹而紧密。
他在天上,懂我的一切喜怒哀乐,他爱我,他一直都在。
聊聊连接感
《入殓师》这部电影中人们真实的情感连接真让我羡慕。
例如大悟的妻子望着大悟的眼神、大悟望着爸爸、望着入殓对象的专注眼神、社长望着大悟的眼神。
感慨于大悟妻子对他默默又暖暖的支持和理解,她始终弯弯笑着的眉眼,和热乎的饭菜,就是对找不到方向的大悟最大的支柱了。
从中,我也看到了我的屏蔽。我的注意力总是习惯性的逃开,时常感到孤独,就算有与他人连接的渴望也接不上外面任何人投来的信号吧……就这样,我把自己活成了孤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了一个“受害者”。
该结束了……!
也许真的是感官打开了,这次课上观看这部电影,有了好多以前只当是平常的感触。好多大悟的举动,我就突然看懂了背后那无形的双手的运作。
于是好多次泪流满面,鼻子堵死。这也是成长带来的改变啊……
以前听人说:成长是勇者之路,只当是一句话,听到了而已。
到了今天,越来越清晰,面对我的人生,曾经多少次下意识的想要逃,如今父母尚在,还有机会,我想带着那份清晰和罪恶感,完成人生的叛逆,也完成这份感恩。
这将是多么值得赞叹的勇者的行为!
<The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系众行文化公众号独家原创文章稿件,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众行文化”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