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研报003期 | 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性植物和产业振兴下的乡村产业空间特征及规划策略
学术
其他
2024-01-15 10:31
上海
引言
秉承"知行合一”的优秀传统,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始终注重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培养,由理论部牵头发起的产学研半月报活动——《半月研报》旨在鼓励社团成员参与分享和讨论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有价值,有启发,有思考的乡村产学研的案例并进行分享和交流。落实“以经历回应理论交流,以交流提升理论水平”的社团内部人才提升目标,为更好地践行国家乡村振兴理论实践训练青年力量。
2023年12月26日下午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半月研报003期”社团例会与学习讨论在线上腾讯会议室顺利举办。黄姝仪、邵泉灵同学作为本次的分享人,两位同学分别从乡村植物、乡村技术的角度,推介了《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性植物》以及《产业振兴下的乡村产业空间特征及规划策略》,带领着大家一起感知实际案例,为社团成员带来了一场乡村自然景观与乡村产业规划的分享。
2021级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黄姝仪同学向研习社社员推介了同济大学俞泳老师在上海市建筑学会70周年庆主题论坛——适老化的乡村建设与第四届医疗养老论坛的讲座《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性植物》。
黄姝仪同学首先对“社会性植物”概念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介绍。在此,以上海黄浦江沿岸常见的粉黛乱子草为例,其治愈的粉色吸引公众自发从各地前来打卡拍照,展现了社会性植物的魅力。同时,对比日本樱花盛开时所引发的社会反响:人们观看花魁游街、在樱花树下野营等等,在我国植物所引发的社会性活动几乎很难有此规模。
接着,黄姝仪同学讲述了一个关于无花果的故事:作为一种成熟时期长的水果,俞老师认为是能够开发成采摘活动的“好植物”;而当地农户却不以为然,认为其“结果零零散散”不利于统一采摘和售卖。因此,讲座认为,当下我们更应该树立的,是新的价值观体系。即将以视觉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城市景观性植物与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村生产性植物、社会文化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以激发社会活动为主要目的的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性植物。这类植物具备多种功能、陆续成熟、管理成本低、多年生、地域文化等特点。
而后,黄姝仪同学分享了社会性植物在乡村振兴中的几种利用方式,如:食育基地,既要吃到蛋,又要认识下蛋的鸡;天人合一,通过农业生产过程的体验,增加人与自然的连接;可食用地景植物的景观营造,等等。
最后黄姝仪同学分享了两则案例。
前者为法国某时尚品牌2021年在法南麦田里开的一场春夏秀,将观众的座椅嵌入麦田之中,展现了慵懒、随性的南法魅力和麦田原生质感的张力。后者为风景园林专业2022年在董楠楠老师带领下,在金山进行的“田园实验”,通过实体搭建实现了设计落地。
可见,哪怕是同样的场地、植物,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切换,都会生发出无数新的可能性。
23级研究生邵泉灵同学向研习社社员推介了武汉市田园综合体研究东西湖区田园综合体产业空间规划策略的研究。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形式,面对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缺乏跨界协同,难以形成集聚效益;村庄规划缺乏管控引导,空间难以精准匹配;产业主体缺乏有序引导,产业振兴难以扎根等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邵泉灵同学通过该案例的分享探讨了在乡村产业-空间耦合动态作用的过程中,乡村要素合理流动,产业空间有效集聚的可能性。
东西湖区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协同策略分为产业协同、空间耦合、用地管控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单元构建”为城乡产业协同策略,通过对乡村产业趋势的分析,划定三大田园功能单元,通过单元构建引导产业进行跨界协同、资源进行整合集中。三个单元分别为科创田园功能单元、乐悠田园功能单元、农博田园功能单元,实现农业循环链闭合和农业全产业链完善。
第二是以“单元分解”为产业空间耦合策略,在每个田园功能单元内部,根据“镇-村-园”的空间结构范式,形成“镇为引擎-村为核心-园区为支撑”的结构,同时按照辐射半径、 建设用地配比等要求,进行产业用地的空间耦合和匹配,分解成三镇、七村、多园的空间格局。
第三是以“弹性管控”为产业用地管控策略,综合体产业用地采取三种弹性管控方式:一是点位控制,预留用地不定位;二是留白用地,预留用地不定性;三是机动指标控制,预留指标不落地。
最后,文章总结,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的实质是不同驱动力作用下人口、资本和土地的自发循环流动,是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村带园的动态良性互动。
邵泉灵同学通过武汉市东西湖区都市田园综合体的案例,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乡村产业-空间耦合作用下的动态过程。她认为,我们未来乡村地区的规划应具备更多弹性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顺应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乡村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空间有效集聚。
以上,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半月研报003期》活动圆满完成,期待下一期的半月研报会上同学们的精彩分享,并以此放开视野,发散思维,小心求证,大胆讨论!
文案组:黄姝仪 邵泉灵
后期组:罗展仪
审核:陈晨 王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