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缘起
我们此次考察的点位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作为依靠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的典型示范村,金米村是2020年习总书记陕西之行中重点考察的一站。此次我们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来到金米村,了解金米村木耳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以小见大,了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践经验,实地学习总书记来陕考察讲话精神,感悟领袖的人民情怀,从而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米村木耳
“总书记的关怀鼓励,让乡亲们鼓足了干劲。”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正森说,一年间,村上扩大木耳产业发展规模,在52个钢构大棚和4个智能联栋大棚的基础上,新建了80个钢构大棚,新增70亩地栽木耳;木耳产业经营户由86户增加到127户。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所有村民分享了木耳产业的红利。
金米村村主任李正森接受记者采访
在金米村村委会我们遇见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江长宏。在访谈过程中,江主任为我们详细讲述了金米村是如何依托当地独有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历史精准定位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反应迅速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基层干部在接到指示后又是如何积极响应深入民间,层层做工作手把手帮扶,使得金米村在短短几年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2020年成功实现脱贫目标。
实践团队与江主任访谈
壹·脱贫攻坚
通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江长宏的座谈,我们了解到,金米村干部在帮助村民脱贫的过程中也是绞尽了脑汁。
金米村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湿润凉爽,全年四季分明,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农作物。在这里生长的木耳,产量高且质量有保证。但在大规模发展木耳产业以前,金米村是传统的山区农业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900余亩,因“山上有金、地上有米”而得名。囿于交通不便,土地稀少,曾是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
木耳在金米村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却一直没有袋料栽培,村民仅仅愿意在山上砍下一些木材种植少量木耳,这种感觉是踏实的。
木耳产业起步之初,县农业局、各级政府在资金、技术方面大力扶持,但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农民而言难免是困难的,土地的问题最为突出。村民们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观念束缚,担心将原来种庄稼的土地拿去做木耳产业之后,如果木耳产业没有壮大,拿不到分红,土地又不能耕种,会波及生存。对此,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层层做工作,举生动详实的例子,最终村民们自愿自觉接受了新鲜事物,改变了整个村庄。使脱贫攻坚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金米村内木耳种植
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金米村完成了脱贫目标。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已然成为金米村乃至柞水县脱贫的现代化“大产业”。在人均不足6分地的金米村,今年,所有的基地年产达到700万袋,仅木耳种植,户均收入就达15000元。
金米村木耳菌袋
贰·产业振兴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而言,木耳,不仅是产业,更是机遇。
金米村现代农业园区
木耳产业振兴首先需要解决技术难题。2017年,村庄派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江长宏外出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回到村庄手把手对农民进行教学,深入基底解决红根、落耳等问题。共同努力之下,木耳销售情况实现了一年30万袋的增长。在2018年迈向“大起步”的新阶段后,还专门请了县农业局、企业等食用菌栽培经验丰富的专家定期或者不定期手把手培训木耳种植群众,经常深入基地,甚至常年驻村。
木耳产业振兴还需要解决资金难题。在木耳种植最初阶段,很多群众有木耳种植的想法,却一下子拿不出很大一笔钱。为了让更多村民积极参与木耳产业发展,通过劳作增收致富,金米村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集体经济模式,帮助村民们解决了前期资金难题,村集体经济负责建设产业基地,将木耳大棚或地栽木耳借给贫困户管理,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借还协议,木耳种植前期不收取费用,由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提供木耳菌包并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自己打孔、挂袋、采耳、晾晒、交耳,最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售卖完成后,每袋收取2元的成本费用以及0.3元的风险保证金。真正使木耳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金米村木耳智能大棚
2018年,金米村抓住柞水县大力发展木耳产业的机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统一建设木耳大棚,鼓励村民种植木耳,并推行“一对一”科技帮扶机制。金米村运用网络技术,金米村建成设施控制智能化、生产过程可视化、技术服务网络化、产品追溯全程化的木耳大棚智能控制中心,对木耳大棚进行全程智能化管控,节省土地和人力资源。通过一部手机,农户可随时通过高清监控查看大棚里木耳生长情况,了解温度、湿度等关键信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小木耳 大产业”,让这里的木耳闻名全国。
金米村木耳智能大棚
此外,金米村的木耳种植仍在不断探索中。村民院子里放置木耳塔架,利用自己家的自来水就可以喷灌,方便管理,不需要特别投入劳动力,是庭院经济模式;水杂果套种木耳、白芨套种木耳,都是林下经济(立体经济)的表现形式。
金米村木耳“林下经济”
金米村木耳“庭院经济”
同时,金米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木耳采摘园体验活动、木耳大厨房、木耳宴等特色农家乐蓬勃发展,同时后续将利用村中废弃选厂、矿山、办公楼等建设矿山公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木耳产业和旅游产业已成为金米村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发展成效显著。就这样,靠着一朵朵木耳,一座座山川,金米村的贫困户迎来了致富的春天!
叁·生活富裕
金米村观光区
随着电商直播的发展,金米村的木耳产业遇到新的“出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为这里的木耳“带货”,2000万网友通过直播买光柞水木耳。在这之后,金米村上下村民齐心协力学习电商直播,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乡村和个人的双重致富。如今的金米村龙头企业、旅游企业、智能联栋大棚、地栽基地轰轰烈烈推动着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富足,也带来了村容村貌的日新月异。
2020年8月,金米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9月,金米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米村开始探索“农业+旅游+康养”新模式,许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新的致富路。
金米村新乡道
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村落已然宽敞整洁,黄龙山小学恢复重建,居民村落错落有致,木耳种植基地、智能联动大棚充满科技化、现代化的气息。金米村的新气象,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奋斗。在人居环境的改善中,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了。金米村也已经做好了短期与长远的建筑规划,力图让每位村民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金米村小广场
“总书记,来观看,山清水秀好地方,发展木耳大产业,致富路上奔小康,奔小康......”正如村民陈衍富自编的快板讲述的那样,木耳产业的发展,带领村民们奔向小康。
已逾七旬的陈衍富,受益于当地木耳产业,近年来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原来在村里当了12年的会计,现在有儿有孙,享着儿子孙子媳妇的福。”
金米村民居
木耳养殖村民陈庆海讲到:“现在村子内进行木耳养殖生活更加幸福,木耳养殖的收入也是以往打工时期收入的1、2倍。以前我在矿上打工时,一年收入大概为2万块钱,我现在进行木耳养殖产业后一年收入能保证在6-7万元。”
木耳养殖村民周保林讲到:“木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政府已经都帮我们解决了,去年发大水破坏掉了木耳浇水的基井,无法正常浇水,木耳产量下降,最终是政府出面解决了浇水问题。”
“幸福!”春光里,金米村脱贫户王极东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看风景,回头瞅了瞅身后的2层小楼,他脱口而出这两个字。
“这样的‘神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哦!”王极东的话质朴又真诚。
几年前,王极东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干瘦的脸上看不到笑容。但如今的他,早已摆脱了灰头土脸的日子。一年两季木耳种植收入可观,村上给他分配了一个公益护林员的岗位,再加上山里的3亩板栗,生活有保障,也有奔头。
“耳子长得好,日子就过得好。眼瞅着要采耳了,咱的钱包又要鼓了。”王极东笑着,将脸迎向阳光。
不止王极东,如今,你问任何一个金米村人:幸福是什么?他们的答案,肯定离不开一个词——木耳。
村民王极东和两层小楼
终·结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金米村的“小木耳、大产业”,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一书中,关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货往哪里卖”的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的具体实践路径。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电商直播、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更多美丽乡村的未来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将小我融入大我,追寻着总书记的足迹,不停奋斗。青春献礼二十大,学思践悟再出发!
· END·
来源 | 金米村实践团队
文案 | 吕一帆、刘宇欣、段志煜
编辑 | 段志煜、周阳、李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