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 · 浙江嵊州站 | 2024年暑期调研纪实

学术   2024-09-04 09:29   上海  


·序言·

  同济大学长期致力于搭建“乡村振兴”领域的青年人才平台。2024年,第二期“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计划紧紧围绕“乡村共创”理念,面向全国召集了高校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坚持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人才合作三大板块的工作方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为了更好地搭建“乡村振兴”领域的校地合作平台,对嵊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同济大学校团委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拟派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嵊州展开调研工作。实践支队由“乡村振兴博士团”成员组织带队,由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本、硕、博在校学生构成。调研工作于2024年8月11日-8月29日展开,调研地点包括石璜镇、长乐镇、三界镇、甘霖镇等地。调研重点围绕“自然保育” “人文传承”“空间治理”三个专题方向推进。本次调研旨在推广嵊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成功做法、经验,并结合嵊州市的城乡发展实际,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策略,为嵊州市有关政策的深化制定提供参考。

团队组织

  实践支队由陈晨、方勤、陈智杰3位老师指导,由黄龙颜、纪律、穆艳霞、徐振宇、左佑、万栗江6位“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成员组织带队,面向全国各高校总共招募了14位在校本、硕学生。团队成员来自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专业背景涵盖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创意、旅游管理、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

  根据嵊州市自然人文特色村落的位置分布,实践支队选取了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村镇展开深入调研。根据研究关注重点的不同,又分为“自然保育” “人文传承”和“空间治理”三个调研小组。


浙江嵊州站|调研纪实


调研日程

实地调查

01

2024.8.12 石璜镇-白雁坑村·西白山村

  在嵊州当地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支队先后前往嵊州市石璜镇白雁坑村和西白山村,对当地的空间环境、村落生活与产业发展情况等展开初步踏勘。

  白雁坑村位于绍兴最高峰西白山山腰,村庄平均海拔近700米,由冷坞、油罗山、白雁坑、油竹山、石板坑、分水岗6个自然村组成,拥有亿万年前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丰富地质遗迹资源,是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核心区。

  上午,实践支队前往白雁坑村,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并实地考察了油罗山“一庭园三基地”项目。随后,在村委斯书记的带领下参观白雁坑科普馆,了解当地历史悠久的地质演化过程。

实践支队在白雁坑村实地考察

实践支队在西白山最高峰合影


  下午,实践支队前往西白山村星空露营基地进行考察。西白山村位于西白山山腰,平均海拔600多米。该村凭借特殊的气候环境,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瀑布、云海、星空、氧吧、茶榧等优异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西白山村抓住“五星3A”村创建机遇,谋划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露营基地内设有餐厅、咖啡厅、游泳池、烧烤吧等场所设施,游客在这里喝茶、聊天、烧烤,还能体验蹦床、秋千、超长滑梯和露天电影等丰富项目。基地自开业以来,增加了西白山村的人气,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在参观结束后,团队与西白山村干部展开座谈。当地干部向实践支队介绍了西白山村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并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做出了耐心解答。

考察西白山村星空露营基地

02

2024.8.13 长乐镇-小昆村·长乐镇区

  8月13日上午,实践支队来到小昆村走访调研。在小昆村综合楼“昆仑之家”,实践支队认真听取了项目运营负责人徐骆薇女士关于“星宿小昆”发展构想的介绍。小昆村依山而建,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底蕴,有嵊州“小色达”的美誉。近年来,小昆村依托“人文+天文”的竞争优势,以“上观天文,下感烟火,西白忘忧,星宿小昆”为主题构建“旅游+”共富未来星宿村,整体打造山区型民宿集群,用文化多样性加数字化科技化的新动力,打造未来乡村品牌、山区共富窗口。随后,实践支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马氏家庙、抱朴咖啡等数个景点,亲身体验当地人文景观的建设成果。

参观小昆村昆仑之家

小昆村景观风貌

在参观结束后,实践支队在小昆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干部展开座谈。村委马书记向团队介绍了小昆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从基础设施提升、共富项目招引、人文资源利用、村民收入来源等方面解答了实践支队提出的各项疑问。

与小昆村村干部进行交流

下午,实践支队前往长乐镇政府,就小昆村的前期发展投资情况、运营方式与政府支持等问题与镇委、镇政府领导进行座谈。属地领导介绍了小昆村建设发展的几个具体点位与未来规划,并对“一庭园三基地”改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出解答。

与长乐镇干部进行交流

03

2024.8.14 金庭镇-华堂村  三界镇-三界镇区·长桥村 

  实践支队分为“自然保育-空间治理”和“人文传承”小组两班人马,分头行动。

  “自然保育-空间治理”小组前往金庭镇华堂村调研。华堂村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历经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如今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与历史街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氏家族文化。小组成员在王羲之后人的带领下参观华堂村不远处的王羲之故居,随后对当地村民与外来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全面了解嵊州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下午,小组在镇政府与当地人大干部展开学习座谈会,对华堂村的历史沿革、人文风貌、发展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交流。

  “人文传承”小组前往三界镇区和长桥村进行历史人文方向的调研。调研期间,在镇委领导、同志的引荐下,小组成员结识了一批乡镇基层的文化人士,其中既包括方志办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心系桑梓、热衷公益的村干部。在地方人士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参观了一批保存较为完整的庙宇、宗祠、古戏台、民居,并查阅记录了当地留存至今的家谱。这段经历极大丰富了小组成员们的见闻,过后,小组成员为三界镇提炼出了“耕读之乡”的主题印象,并得到了当地规划建设部门的认可

在华堂村进行考察交流

在三界镇大龚村翻阅族谱

04

2024.8.15 长乐镇-小昆村 崇仁古镇

  “自然保育-空间治理”小组重返小昆村进行深入调研。上午,小组成员在小昆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集体进行访谈,了解小昆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宅基地置换、建筑改造、资金投入、运营收益、自然保育等多个方面面临的挑战与丰富实践经验。下午,“自然保育”小组和“空间治理”小组分头行动,在越隐民宿、抱朴咖啡、星宿山逸民宿、见素餐厅等四处小昆村特色乡村产业与主理人展开交流访谈,了解嵊州市乡村产业发展详情,同时在走访过程中随机访问小昆村个体经营户、具有潜力村贤、新安置与未安置村民等群体,了解不同人群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参与积极性、评价与期望。

实践支队在小昆村党群服务中心访谈调研

在小昆村的入户访谈

“人文传承”小组到访崇仁古镇,依次参观了太平菱塘、五福庵、玉山公祠、旗杆台门、员外台门和后塘路三间头等建筑遗产。在五福庵和玉山公祠,小组成员欣赏并记录了精致的藻井、月梁、牛腿等构件,并为当地游客讲解了明末清初典型寺庙建筑形制构造。同时,小组成员也注意到镇区内存在大量未及时修缮的破败民居,且存在“遗产活化利用不够”“街区活力不足”等问题,这也成为后续策划方案的切入点之一

05

2024.8.16 甘霖镇-黄箭坂村·东王村

  8月16日上午,实践支队集体前往习总书记2004年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期间曾视察过的甘霖镇黄箭坂村和东王村参观学习。

  在黄箭坂村,村委袁书记介绍了当地围绕总书记嘱托而开展的一系列富乐行动,包括产业建设、人才培养、环境治理、文化建设等实践。随后,实践团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爱心食堂”“文化礼堂”“袁氏祠堂”等重要设施节点,感受了黄箭坂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参观黄箭坂村展示厅

  在越剧起源地东王村,实践支队跟随越剧传承人李秋顺参观越剧陈列馆与古戏台,了解越剧发展史与辉煌成就,并现场聆听了越剧经典曲目唱段。这段经历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也让团队的年轻人对越剧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观越剧名村东王村


方案推进

 8月17日上午,实践支队与嵊州市团委王浙东记展开座谈。王书记向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嵊州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情况,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持续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贡献青年的智慧力量。同时,双方就同济大学与嵊州本地之间的校地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座谈结束后,实践支队也更加明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成果形式与方案思路。在随后的两天里,实践支队成员集中办公,有条不紊地推进方案成果的制作。

成果展示

  8月19日上午,实践支队向嵊州市相关部门、镇村负责人汇报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成果——嵊州市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建议书。首先,实践支队负责人黄龙颜博士向各位领导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背景信息和调研组织安排,汇报了一周以来的总体工作进展。随后,由左佑博士、徐振宇博士和穆艳霞博士分别从自然保育、人文传承和空间治理三个专题方向展示并讲解了方案成果。 

  在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成员汇报结束后,依次由团市委、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来自相关镇村的负责人进行点评发言。嵊州市相关部门、镇村高度肯定了实践支队的工作态度和成果质量,并在开放式讨论交流环节中,针对不同镇村的实际情况、面临的不同问题向实践团队征询建议。讨论话题包括“农村旅游产业如何吸引游客再次前来”“如何提升空间治理水平”“如何打造新业态、增加村民收入”“如何巩固农村流量并进行收益变现”,等等。

  最后,校地双方就“设立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嵊州站”的相关事宜展开探讨。嵊州方面表示,拟进一步引进同济大学的科研力量和平台资源,推动高校力量深度参与嵊州的乡村振兴工作。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与嵊州市有更深入的合作,从年轻人的视角,发掘新业态、新动能,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持续为嵊州城乡发展出谋划策,贡献青年力量。

视频展示



·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带领实践支队,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交流深入了解嵊州的自然人文特色以及乡村振兴实践。本次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校地合作的基础,也增进了跨学校、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友谊。未来,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还将结合自身的人才优势与专业特色,持续以青年力量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 乡村共创  青春同行 ·


文案组 |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浙江嵊州站

后期组 | 罗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罗展仪

审核组 | 陈晨 霍逸馨


乡村振兴同济行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官方公众号。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是以同济大学众多优势学科为基础,以“乡村振兴研究和实践” 为主旨的跨学科学生学术团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