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站|调研纪实
在进驻现场之前,实践支队首先明确所需调研内容及任务清单包括:
(1)空间环境:村落自然环境本底、整体历史肌理、地域象征符号和历史环境要素等;
(2)历史文化:村落历史和民俗文化等;
(3)生产生活:村落农林水利、建造技艺、支柱产业和居民生活等;
(4)生态环境:村落自然资源、污染控制和生物多样性等;
(5)建设规划:村落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和旅游建设规划情况。
7月16日上午,实践支队前往石台县人民政府,向石台县副县长张李贵、池州市住建局村镇科科长黄永贵、石台县住建局储忠跃等地方领导深度了解石台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进展与实施情况,确定以白石岭村、泮巷村等为主要调研基地。张李贵副县长在此次会谈中强调校地合作对地方的帮助与意义,对博士团的后续工作表示期待。
初步踏勘
7月16日下午,实践支队在大演乡人民政府乡镇干部陈彬彬、何红洋的带领下,先后前往牯牛降景区山脚下的白石岭村、泮巷村、严家古村,对3个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村落生活与产业情况等展开初步踏勘。
实践支队在村中进行初步踏勘
白石岭村
白石岭村历史悠久,明洪武四年(1371年),舒姓人士为躲避战乱携家属隐居以此,并在此建村建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修大路刻碑为白石岭村民修桥铺路碑记,是白石岭村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及捻军起义均转战于此。20世纪30年代,皖南红军独立团曾在此激战,一些房屋上遗留的红军标语便是最好的佐证。20世纪60年代,伴随人民公社运动和知青下乡,村落中也遗留有大量公社队屋、知青书屋、知青旧居等,成为了大集体时代的重要历史记忆。
白石岭村历史沿革与发展肌理
白石岭村在最初村落选址上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在白沙河、武溪河两条水系之间,选择“依山傍水、藏风纳气”之地,呈山环水绕之势。山为依仗,起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受徽派文化影响,视水为财,水为关锁,用于泄洪排水及满足日常生活使用。村落的构成及空间序列也受当时社会与人文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理学文章山水幽”的人文特色。村落民居按照宗族长幼分为一房、二房、三房、四房四个片区,在各个组团核心位置设宗祠、祖屋等,尊卑有序、序列井然。目前传统建筑整体风貌保持良好,粉墙黛瓦,构造简约。
白石岭村选址
白石岭村鸟瞰
泮巷村
泮巷传统村落隶属于大演乡新火村,位于皖南深山区,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属牯牛降风景区,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古木参天,有“天然氧吧”、“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等之称。宋末由高田吴氏迁至于此繁衍后代后形成村落,名曰“泮巷”。因古时该村多出“国学士”而得名。泮巷传统村落祖先为檀氏和吴氏,村中仍存檀氏和吴氏2处宗祠。
泮巷传统村落不仅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也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从吴应箕到吴孟坚,学者、文人、商贾辈出,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宗祠、民居、古树名木等等,印证着这处古村落昔日的繁荣昌盛。目前,泮巷传统村落从本村实际村情出发,立足于牯牛降风景区资源优势,大力引导村民投身农家乐建设,实现旅游产业化。
泮巷村村景
严家古村
严家古村,地处石台牯牛降山下,是一座有历史印记和红色遗韵的皖南古村。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古建筑、古磨房、古祠堂、红军标语墙、蜡烛峰、情人谷、四叠飞瀑等景观。据史料记载,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后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在此建立村寨,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村中仍保留有制香、制酒等非遗文化。目前,由于靠近牯牛降景区,严家古村已与牯牛降景区协同保护与开发。
严家古村
详细调研
在经过前一天的调研与讨论之后,实践支队选择白石岭村和泮巷村作为后续详细踏勘的村落,分两组进行调研。7月17日,两组分别前往白石岭村和泮巷村,对村落街道水系肌理、民居保存情况、古树名木等空间环境要素进行细致的拍照记录,同时向乡镇干部了解2处村落的现有人口情况、产业结构等内容。在大演乡王萍乡长的建议下,后续实践支队将调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白石岭村,以期为其后续的保护发展规划贡献力量。
白石岭村历史环境要素资源丰富,包括古桥、古亭、古树、古碑刻、古道、古遗址等。白石岭村地势北高南低,街巷顺势延展,有3条主要街巷,同时保留有1条红茶古道。村内分布有 67栋古建筑,其中清代的建筑6栋,民国时的建筑3栋,建国以后的建筑58栋。传统建筑结构多为穿斗式梁架结构,整体坐北朝南,倚山面水。明清时代民居具有典型的“四水归堂”的特点,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留有天井。建筑立面墙体基本使用独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建筑装饰上,大量采用砖、木、 石雕工艺,如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窗棂、楹柱等。梁架多用料硕大,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古朴典雅。白石岭村中现存历史建筑与遗址主要包括:白石留痕、聚义厅、日新书屋、舒氏宗祠遗址等明清建筑及舒氏祖屋、知青屋、铁匠铺、队屋等建国后民居与仓库建筑。整体村落风貌较好,和谐统一,实践支队依据建筑历史价值、保护情况、使用情况等将白石岭村中现有建筑分为四类:保护建筑/重要遗址、传统民居、现代民居和改建民宿。此外,村中定级古树达34株,均为安徽省省级古树,包括一级2株、二级9株、三级23株。
实践支队在村中详细记录
白石岭村街巷肌理
白石岭村建筑现状
白石岭村古树名木
产业调查
作为拥有“富硒”、“负氧”两大特色资源的县区,石台县近年来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以特色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长三角特色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首选康养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培育形成以旅游业为首位产业,以富硒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大演乡白石岭村一带成为石台县着力打造的南部生态文化富硒养生度假区重要节点,未来将作为大演乡旅游中心枢纽、石台县旅游南大门予以长足发展。
石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在细致摸排白石岭村建筑与空间环境情况之后,实践支队在大演乡乡镇领导带领下深度调查石台县域内新兴产业。目前,白石岭村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茶叶、毛竹等经济作物,分散养殖家禽、肉猪等。第二产业以加工业为主,主要包括茶叶加工、竹木加工、水厂,现有企业有石台县东隆汇泉矿泉水有限公司、硒茶文化产业园等。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服务业,依托现有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康养业务和民宿开发。
东隆汇泉矿泉水厂
7月17日下午,实践支队参观石台东隆汇泉公司,公司负责人徐卫国先生重点介绍了东隆汇泉的发展历程、产业品牌、主营业务等,并向调研团队展示了富硒矿泉水的生产流线。成立于2022年的石台东隆汇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旨在依托优质天然的石台硒泉,从事高品质富硒泉水及生态饮品生产和销售,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成为科学补硒的倡导者和引领者,践行其公司宗旨“为人民健康做水,为乡村振兴做事”。
调研团队在石台东隆汇泉矿泉水有限公司的合影
调研团队参观石台东隆汇泉公司的企业展览馆与生产线
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
石台东隆汇泉公司参观完毕之后,调研团队继续前往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了解石台县大演乡“硒茶小镇”的规划建设、硒文化研究及硒产业的发展情况。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建成于2016年,展馆内设置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展示馆、西黄山富硒生活馆、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特色茶室及富硒养生餐厅、西黄山富硒主题客栈、西黄山茶业研发中心等,集展陈、住宿、餐饮、零售于一体,将牯牛降原生态文化、秋浦河源头文化、茶文化、硒文化、农耕文化有机融合,向调研团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石台作为“中国最美原生态山乡”的迷人风采。
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
乡镇干部陈彬彬向调研团队介绍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的发展由来
方案推进
白石岭村保护发展规划策划方案
在经过两天丰富细致的调研踏勘之后,7月18日-7月21日,实践支队开始进行白石岭村保护发展规划初步策划方案的推敲工作。在陈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首先整理白石岭村已有上位规划、村庄历史基底、村落建筑现状、村落周边资源与产业等基础资料,凝练白石岭村的特色文化价值,最终确定从“文化古村·世外桃源·文艺地标”三个角度出发展开策划方案,即“古村俨然,历久弥新——徽派村落历史馆;白崖翘壁,山岭纵横——世外生态度假村;诗词书画,白石留痕——现代文艺新地标”。该策划方案既传承延续村落历史文脉与民俗记忆,对村庄中的传统历史建筑与遗存加以分级保护与利用,划定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同时,也致力于对白石岭村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深度挖掘富硒山水产业,发展村落经济新业态,促进新老文化的共生融合,策划“自然、农业、村史、民俗、时尚、文艺”多种文化游线,在未来运营中打造“一月一节事+二十四时辰”的沉浸式感官体验,形成新的村落文旅地标。
调查研究成果将集结成研究报告、主题视频、专题展览、设计方案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该项调研成果一方面将石台县古村落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典型案例进行学术凝练与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以同济大学大学生为实践与宣传载体,推广石台县乡村振兴工作的成功做法、经验。并结合石台县的城乡发展实际,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策略,为市有关政策的深化制定提供参考。
团队讨论工作
方案推进成果展示
部分成果展示
成果汇报
2024年7月22日,实践支队向石台县领导汇报一周以来的调研成果。首先,陈雨老师向各位领导展示了调研工作视频并汇报白石岭村保护发展规划初步方案,呈现了团队对于白石岭村的理解与思考。之后,石台县张李贵副县长发言,他首先肯定了团队的扎实工作,包括现有村落建筑分级分类保护的工作方法、内循环与外循环相结合的村落发展系统以及村庄未来发展定位策划等,同时也指出了现有方案的不足,如应考量大面积发展旅游将面临的环境治理等现实问题、知青文化特色记忆的深度挖掘、业态的合理区划等,并提出期望与同济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建立学生体验平台为地方发展贡献知识力量等建议。最后,双方探讨设立“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安徽石台站”意向,拟进一步引介同济大学师资与文化教育资源,推动师生力量参与石台县的乡村振兴工作。
实践支队向石台县领导汇报工作
视频展示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安徽石台站
· 乡村共创 青春同行 ·
文案组 |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安徽石台站
后期组 | 罗展仪
审核组 | 陈晨 霍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