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长:散谈《打渔杀家》和戏曲改革

文化   2024-10-12 00:02   北京  

  从京剧发展的历史上看,正是由于前辈艺人的不断丰富、改革,才使京剧立于不衰之地。对于传统剧目中的糟粕、不合理的和观众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必须大胆地加以改革;但对于精华部分就不必再改了,改得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这里面还有个分辨精华与糟粕,合理与不合理,好与坏的问题。你认为是好的,他可能认为不好,给改了;或者你认为不好的地方,他认为好,要留。现在在舞台上的演出也不乏这种例子。此外,我认为改革后的传统剧目,也不要完全脱离原来的基础,而成为“面目全非”的另外一出戏。


【音频】李宗义、李慧芳《打渔杀家》片段
(1978年)


  就以《打渔杀家》而论,这出戏我演出不下数百场了,我对这戏很感兴趣,也爱琢磨它,在多年的演出中,一点一滴地对它做过一些改革,虽然改动了不少地方,却没有脱离原有的传统。


  比如一开场李俊、倪荣上场念的对儿,原来是李俊念上句,“拳打南山豹”,倪荣接下句,“足踢北海蛟”,可是李俊诨号“混江龙”,倪荣诨号“卷毛虎”,他们这么念岂不是自己打自己么?所以我们演时就改为:“弟似南山猛虎,兄似北海蛟龙。”后面的唱词也由“忆昔当年擒方腊,弟兄武艺果不差”改为“忆昔梁山威名大,弟兄武艺各不差”,后边的“蟒袍玉带不愿挂,流落江湖访豪家”,仍是原来的唱词。这四句唱概括了梁山好汉的遭遇,也道出了他们目前的处境。农民起义的火焰虽然被统治阶级扑灭了,但未受招安、坚决不与反动势力妥协的梁山英雄们暗地仍在联系着,准备集结力量,再次把火种点燃起来。基于这点,李、倪二人来拜访萧恩就是很自然的了,而不是随便在江边走走偶遇萧恩。因此,我演出时就把这点处理为李、倪二人与萧恩都是老朋友,多日不见,今日重逢,自是异常欣喜,相互寒暄,李、倪二人赞叹萧恩身体还很精壮,萧则表示已经老了,不行了。这时倪荣再过来说,“待我试试你的膂力如何”,俩人一试,果真萧恩英武不减当年,倪荣不禁连声夸赞:“萧兄真乃老英雄。”这样一改,不仅较原来合理,而且富于生活情趣。原来的演法是倪荣并不认识萧恩,初见面便过来试膂力,很不友好,未免不近人情。


音频】谭富英《打渔杀家》选段
(1959年静场录音)

  剧名既谓《打渔杀家》,顾名思义,就得突出这个打鱼,前边父女在江上打鱼的场景,一定要着意渲染。戏曲艺术的演出形式是写意的,台上虽然没有江河渔船,但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演,却要使观众感受到这一切。萧恩所用的鱼网,历来都是用一个白水裙做代用品,做戏时往下一扔便表示是下网了。但周信芳、马连良、奚啸伯几位先生却用真网(当然也只是象征性的,不可能象真网一样大),但不舞网。我就想如果能在撒网时下点功夫,加强一下,一定很美。五十年代我到广东演出,见到珠江渔民作业的情景,给我很深的印象,那是一张白色的网,一撒出去马上均匀地张开,又像一把伞一样倒扣下来,那动作的纯熟、利落、优美,真使我叹服。艺术源于生活,我就琢磨着一定要把这个动作用到戏里来,我就自己买了网,在家苦练渔民撒网的动作,后来我终于把它用到了舞台上,网比真网小,用舞蹈化的动作把网撒开,比过去用水裙就美多了,既写意,又增强了真实感。


【音频】周信芳、李玉茹《打渔杀家》片段
(1960年演出实况)

  我演出时,我三哥叶盛章给我配演教师爷,他对这个角色的处理和别人也不大一样,原来教师爷上来念的词是;“好吃好喝又好搅,听说打架我先跑。”纯脆是个窝囊废。盛章认为,教师爷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但毕竟是一个富豪家的打手,只不过是外强中干。所以教师爷和萧恩的这段对手戏中,就让教师爷更蛮横一点,萧恩更忍让一些。一强一弱,一欺一忍,才能博得观众的更大同情。从丁郎讨税到教师爷登门,官府告状被责,这是展示萧恩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要掌握好这三个环节,有层次地鲜明地展现出萧恩从低头忍让到迸发出反抗的火花,最后到铤而走险,决心反抗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官逼民反”的主题。


【音频】高宝贤介绍《打渔杀家》〔西皮快三眼〕
(剪辑片段)

  我对萧恩的性格变化是这样认识的,因此表现他的各种复杂感情时,就要依据这些做出相应的改动。比如原来唱的〔西皮原板〕中有这样的词句:“清晨起开柴扉乌鸦叫过,飞过来叫过去却是为何”,带有迷信色彩,五十年代在兰州演出时,根据当时的甘肃省省主席邓宝珊同志的热情建议,我改为“恨只恨丁老贼渔税逼迫,难道说打鱼的人甘受折磨”,这样一改,在思想性上就提高多了。


  萧恩上堂告状不成反遭毒打,原来的表演是在“乱锤”中狼狈走上,唱“忙往家奔”用〔哭头〕,有的人甚至为了卖弄技巧,还翻了个“吊毛”。我认为这样演不合理,既然走路都很困难,还能翻“吊毛”?这样演反而有损英雄形象,我就按谭鑫培老先生的路子来演,不用〔哭头〕,而把唱腔处理得更挺拔一些,动作上也更加简练一些,突出萧恩的愤恨和下定了反抗的决心,为后边的“杀家”做好铺垫。不然,刚挨了四十板子就哭成泪人儿似的,后面还怎么杀家啊!


【视频】李鸣盛、童芷苓、孙正阳《打渔杀家》

  虽然萧恩下定决心杀家,可是幼稚天真的女儿却不能理解父亲的心理,要走了,先是提出门未上锁,继而又舍不得家具,船行江中又问父亲此去杀人是真是假,又关切着父亲的归宿出路。父女去丁家途中的这段戏,则突出点染了父女的相依为命。到了丁府杀家时,还要表现出萧恩处处不忘保护照顾女儿的一面。原来的演出是,桂英杀丁自燮、萧恩杀葛先生后,萧恩一人下场,把女儿扔在那里;后边杀教师爷时,桂英又下场了,把萧恩扔下了,这都不合理。萧桂英倒底是个小姑娘,虽然跟着父亲学了点武艺,也不过是为防身之用,终究没有杀过人。我演时就根据这点加以丰富:桂英杀了丁自燮,初次杀人,心中总是害怕的,一扔刀,转身有个屁股座子。萧恩一见,忙过来捡起刀交给女儿,扶起她说:“儿呀,随为父的往后杀。”再杀教师爷时,桂英不下场(南京的苗胜春同志告诉我,这里父女和教师爷可打一套“双锁喉”,原来是萧恩与教师爷打“单锁喉”,比较简单),父女二人与教师爷打“双锁喉”,杀死教师爷。后来我又向王连平师兄请教,才知道这套“双锁喉”也是谭鑫培先生的老路子。杀完之后,萧恩见大仇已报,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便拉着女儿急忙逃出丁府,慌乱中桂英被绊倒,萧恩扶起女儿,没等她站起来,就又连拉带拽地向外逃,这才有桂英走跪蹉步的表演,它的生活依据就在这里。


  通过对《打渔杀家》的点滴改革,我体会到,改革的方法不一定只是单一的创新,恢复老路子的演法也是可以的。总的来讲都是要根据人物性格、感情、心理及规定情境的具体要求来择善而从。(舒庐斋  整理)


  (摘自《人民戏剧》 1982年第9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ddq9999
地址:北京
编辑微信:sunjuefei>
邮箱:sunjuefei@vip.sina.com

咚咚锵
梨园内外大事小情,咨讯快递图文并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