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
共找到 16 条记录
文化   2025-02-15 00:47   北京  
【音配像】杨宝森《洪羊洞》选段(1956年实况录音 配像:汪正华)  京剧中有不少剧目中有鬼神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神”似乎是沾了孙悟空的光,还在一些戏里保留了下来。而“鬼 ...
文化   2025-02-14 01:20   北京  
  1958年,我与李纶、任桂林、马少波、阿甲诸同志,在《群·借·华》的基础上,增删关目,改编为《赤壁之战》,献礼于十年国庆。“过江决策”、“激权激瑜”、“横槊赋诗”、“龙 ...
文化   2025-02-13 00:00   北京  
【音频】杨小楼《长坂坡》选段(1932年百代唱片)  杨小楼毕业小荣椿科班后,在寓召集姚宝森、茹锡久、于蕙等逐日用武功,名三十六友,初出台宝胜和,地点为西珠市口天寿堂,以次 ...
文化   2025-02-12 00:00   北京  
【音频】孙菊仙《黄金台》选段(1905年物克多唱片)  今因病魔缠身,况脑力不佳,以当年事故太多,一时恐说不清,今先简而明以余所知者大略写出,以待高明指正也。所谓孙、谭、汪 ...
文化   2025-02-11 00:00   北京  
  老伶工时慧宝,因生计所迫,出于无奈,因如此劳累,乃转成不治之症,自正月病入险境,几经缠绵病榻,终致药石无灵,于旧正二十四日早八时逝于小川淀七号本寓,得年六十二岁。善后诸 ...
文化   2025-02-10 00:00   北京  
汪桂芬  谈起京剧老生流派,推本溯源,自然会联想到程长庚;这位老生行中的开山大师,曾经对京剧表演艺术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舞台上许多演员的精湛表演,较之程长庚那个时期固然有了 ...
文化   2025-02-09 11:09   北京  
陈志清(1941—2025)  中共党员,京剧余派老生名家,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退休干部陈志清同志,因病于2025年2月8 ...
文化   2025-02-09 00:01   北京  
【视频】马连良、谭富英《群英会·草船借箭》(1957年,京剧电影)  “四大须生”中堪与马连良匹敌的是谭富英,尤其他的嗓子和武功在同侪中可说无人能岀其右。这位正宗谭派须生成 ...
文化   2025-02-08 00:01   北京  
量材用人,不徇私情  我原是上海人,幼年到北京求艺,入富连成科班,16岁毕业,又离京返沪。起初,是陪周信芳先生演戏,既演武生,也演老生。1929年,我18岁时,有一天周先生 ...
文化   2025-02-07 00:31   北京  
李多奎(1898—1974)  在京剧老旦行当中,李多奎先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在京剧界,一致称他的表演艺术为“李派”。“李派”老旦在京剧老旦行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突出作用,李先 ...
文化   2025-02-06 00:01   北京  
裘盛戎(1915—1971)  关于裘盛戎的艺术及其为人,已经有许多文章、著作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过去,我个人也写过一些纪念的文字,这里就不再重述了。仅就一个问题谈点自己的感 ...
文化   2025-02-05 00:02   北京  
  我是程砚秋老师的开门弟子。梨园界久有“易子而教”的传统,这既是出于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习艺艰难,不下苦功不得入门。对自己的子女,有时难以做到严教),也体现了前辈艺术家之间 ...
文化   2025-02-04 14:02   北京  
金少山(1890—1948)  净是干净的意思,但是净角却是涂了脸谱的花脸。这个行当除了观众从来看不见演员的庐山真面目之外,还要粗看嗓子唱和念,而且音量要比别的行当都大,几 ...
文化   2025-02-03 15:55   北京  
  京剧旦角的各个流派,今天大都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但是却有两位顶尖的名家,他们的艺术后继无人。其中一位是筱翠花(1900—1967),另一位是黄桂秋。其实,筱翠花有一个可以 ...
文化   2025-02-02 11:25   北京  
红净戏冠称菊坛将重游故地与李洪春在汉对峙成为佳话林树森(1897—1947)  沪上名伶林树森有来京之讯,京市戏迷闻之,颇为兴奋。按树森久离故都二十余年,者番北上,不啻衣锦 ...
文化   2025-02-01 23:18   北京  
言慧珠(民国期刊封面)  提起言慧珠,她真可算得上女中怪杰。看她的人,她的戏,和她一向的行为,可断定她聪明绝顶,胆大包天,此次选举平戏皇后,她不动声色,稳取皇后桂冠,可以看 ...
咚咚锵
梨园内外大事小情,咨讯快递图文并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