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经典《空城计》

文化   2024-10-02 00:00   北京  
音频高庆奎《空城计》〔二六〕
(1921年 百代唱片)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诸葛亮设计了“空城计”这一神秘战术,在文学上制造了一个极大的悬念。司马懿大军压境,而诸葛亮坐镇的西城又毫无防御力量。在这危急时刻,诸葛亮能有什么应急措施?他的空城之计是否能够有效退敌?这是一个极大的悬念。正是这个悬念,吸引着前辈艺术家的关注,他们绞尽脑汁,投入心血,创作了成功的京剧演出剧本。其实,这个悬念早就不是什么“悬念”了,《空城计》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看这场戏的人都早已知道其结局如何,但是都津津有味地赶来看,而且是看了又看。看完戏后,人们还传唱其中的精彩段子,继续品味其中的艺术情趣,体验诸葛亮或司马懿当时那种特殊的境界和心情。这充分说明,这出戏的艺术含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情节,其故事仅仅成为展现表演艺术的载体而已。


【音频】谭富英《空城计》选段

  全出《空城计》的展开,从《失街亭》的诸葛亮坐帐、点将开始。这原来只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戏里仅仅作为过场,草草了事。但在《空城计》中,前辈艺人就没有少费心机。内行认为这出《失街亭》并不好演,其中没有多少动人情节供演员来发挥演技、讨彩头,而要凭扎实的基本功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气质,要有深度,是“吃力不讨好”的“玩意儿”。因为这是晚年时期的诸葛亮,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他的沉着、稳健和练达。开口的两句[引子]就不寻常,没有任何伴奏的干念,要具有“一鸣惊人”的气概。“羽扇纶巾,四轮车,快似风云阴阳反掌,定乾坤,保汉家,两代贤臣”,这是传统京剧中不多见的独创。两句中最后两字“云”和“臣”,落阳平。前面的“云”字,平缓直送。后面“臣”字的尾音,上升半个音阶,犹如书法中的回锋,余音缭绕,涵义深长。


【音频】杨宝森《失街亭》选段
(1957年演出实况)

  这场戏中诸葛亮的坐帐,庄严肃穆。四员身背靠旗的靠将,威风凛凛。三国戏中,曹操的点将场面最大,八员大将(京剧舞台上八位数代表众多)身背靠旗,面目狰狞,而且都插上了翎子,气势宏伟,但过于张扬,显示其威力,充满了一股霸气。周瑜的“群英会”只上了四员靠将,而且不背靠旗,象征是偏安一隅的诸侯之国。诸葛亮这个点将,虽然并不显得十分强大,但武将个个面貌正派,充分体现了“王者之师”的正统形象。京剧对这种场面的布局,是很讲究分寸的。点将过程中,诸葛亮端坐中央,举止庄重。这种静态的表演,更难于动态的表演,完全靠调动演员内在的气质来完成。在点将发兵过程中,赵云伫立一旁不动声色。马谡情绪相当激动,他主动请缨出战。这也表现出两人不同的身份与性格。“点将”的任务分配完毕,诸葛亮又吩咐马谡进帐,再三叮嘱要“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是诸葛亮对马谡的分外关照,以平缓的节奏唱了一段[西皮原板],其语重心长的情态溢于言表。他估计马谡不会听从他的叮嘱,却不料他对马谡的这个“估计”不足,终于铸成了军事上无可挽回的大错。


《失街亭》 杨小楼 饰 马谡

  戏中表现街亭的战事用了写意的手法,比较简单。只是张郃与马谡对了几下枪架子,互相拉枪,二人翻山(桌子)同下。后来张郃又对马谡与王平过招,马、王败下完事。其中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只轻描淡写地过过场。这说明不是一场大战斗。京剧中表现因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不得已而战败的情节,通常都要通过激烈的战斗、精彩的武打表演来渲染,如《挑华车》《小商河》等,这样才有一个悲壮的结局。而“失街亭”的战斗如此敷衍潦草,实在说明这次失败不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是由于主观上指挥不当,才使敌人唾手便得,马谡的罪责难逃。


【音频】徐东明《空城计》选段

  街亭失守以后,下面的两场戏是司马懿的“两报”与诸葛亮的“三报”。司马懿从一报听到街亭得手消息,二报得知西城空虚之后,立即发令进攻西城。打击乐节奏明快,气氛紧张。紧接着是诸葛亮的“三报”戏,音乐场面陡然换了小锣,气氛转换成宁静。这同刚刚结束的火爆场面太不相称了。此时,观众的心情为不明就里的孔明先生十分担忧,音乐渲染气氛的效果恰到好处。先是旗牌送上王平画的地理图,诸葛亮看后知道情势不妙,立即命旗牌紧急调动列柳城的赵云前来救援。接着是探子的“三报”,一报紧似一报。从地理位置上看,列柳城、街亭与西城距离很近,不过几十里路。司马懿乘胜追击,直取西城而来,形势的确十分严峻。再加上诸葛亮的兵力全部被调遣在外,身边已经没有抵御司马大军的力量,迫使诸葛亮必须要铤而走险使用空城之计了。下面是[急急风]的两个过场司马懿的大军急行军;赵云的一支人马急行军。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具备了“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失街亭》 余叔岩 饰 王平


  《失街亭》的戏是充分发挥了京剧传统的叙事手法。“空城计”则是使用了更大胆的突破,创造了表演上的奇迹,可以说中外戏剧史上没有相同的例子。《三国演义》以一个章回的篇幅描述了失守街亭与空城退敌的故事情节,而直接表现“空城计”的部分,仅仅三百余字,因为实在无法多用文字来表述。京剧却将这段情节大做文章,成为整出戏的中心主轴,充分发挥戏曲舞台的优势,又是唱,又是念、表,达到有声有色的戏剧效果。


【音频】言菊朋《空城计》选段
(1930年,长城唱片)

  开始是诸葛亮通过与老军的对话,述说了西城的重要战略地位,一方面又宽慰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坚持职守,不可轻举妄动。这是与司马懿直接交锋前的铺垫。真正的“空城计”是从司马懿在幕后唱“大队人马往西城”的[西皮导板]开始的。他这句[导板]气势急迫,先声夺人。接着在[急急风]节奏下,大队人马快速上场,直接来到城下。快步上场的司马懿来到城下,一见四门大开,竟傻了眼,一时失了主意,但怕又中诸葛亮的计谋,传令三军,任何人不准擅自进入西城,以观动静。这时诸葛亮慢条斯理地起唱[西皮慢板],颇为自信地叙述自己的个人身世,似乎底气十足。而司马懿的部下则收缩到舞台内里,他本人也背对观众,腾出了大半舞台空间,让扮演诸葛亮的演员尽情发挥其演唱技巧,观众也注目于诸葛亮,集中精神品味这个经典唱段,这是人们来此的主要精神享受。对于这种舞台格局,有些有声望的戏剧导演表示很不理解。这也难怪他们,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是民族戏剧的传统“游戏规则”。当诸葛亮唱到“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的时候,司马懿转过身来,他的部下也慢慢向台口疏散,进入表演区域。接着诸葛亮开始抚琴,司马懿侧耳细听。琴声之后,孔明佯作嘲笑,调侃司马懿唱道:“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司马懿接着唱[原板],表现出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精神状态,但还要挣面子,口吐狂言,似乎识破了对方的阴谋诡计。城楼上的诸葛亮索性举杯邀请司马懿上城来“饮酒”、“听琴”与“谈心”。诸葛亮如此的“盛情”,反而把司马懿给吓跑了。


【音频】奚啸伯《空城计》选段

  这一场戏的处理手法,如果按照生活常理,是排不出这种戏剧效果的。我们不妨设想司马懿兵临城下,作为主帅的他,距离城门至少得一箭之遥。并不是他怕死,因为他的安全维系着大军的胜败,甚至魏国的存亡。他能够跑到城门楼下,去同诸葛亮对话吗?“一箭之遥”就是指弓箭的有效杀伤距离,估计大约一百公尺。如果有神箭手的话,能射中天上飞的大雁。他的有效射程,可能达二百公尺以上!司马懿是个老者,在一百公尺以外,能耳闻目睹城楼上诸葛亮的一切举动的细节?能够听出诸葛亮琴声中的情绪是否安祥、有无破绽?(据老先生说,诸葛亮将剑藏在瑶琴之下,司马懿从琴声中听到了剑的共鸣声音,其中有“杀气”,因此不敢进入城去。这是诸葛亮故弄玄虚制造的音响。果真如此的话,司马懿的听力真是太超凡了!)小说之中也说司马懿不在城下,他是派了前哨去侦察到西城四门大开的情况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司马懿只能远远凝视西城片刻,便下令收兵撤退。这是一场哑剧,什么表演也不能有。京剧就是突破了生活真实的局限,将诸葛亮同司马懿拉近了距离,通过对唱与白口,将两人的举动和心态十分形象地表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也陶醉在这艺术氛围之中。哪怕是外国人也能领会其中的剧情,并且折服于这种高超的表演手法。历史学者只管去说“空城计”纯属子虚无有,但是大家仍然喜欢看这出戏,看了一百多年了,而且还要继续看下去,其魅力长存在观众心目之中。


【视频】孙钧卿、景荣庆《斩马谡》

  马谡失守了街亭,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出征前他曾经立下了军令状,回去后恐怕性命难保,此心情在《失街亭》中已有表露。他可以叛逃,或者自寻短见,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归大营,接受丞相的处置,秉公办事。可见马谡的基本素质应该是可以肯定的,他是忠于汉室,孝于高堂(家有老母,不肯撇弃)。虽然他有错误与缺点,诸葛亮并没有对他错爱。在京剧《空城计》中,马谡是净行应工,他的脸谱是堂堂正正的,是典型的“三块瓦”类型,所以他仍是正面形象。


【视频】李和曾、袁世海《斩马谡》
(1976年,京剧电影)

  《斩马谡》这折戏最大的特点,是刻画了诸葛亮的鲜明人性。作为一名军事家的形象,诸葛亮通常表现出来的秉性是正直、严肃与机智。他个人的感情抒发很少在舞台上得以表露。而在这场戏中,诸葛亮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决不感情用事,感情终究代替不了原则。当赵云得胜回来的时候,正是诸葛亮准备开庭审理“失守街亭”事件的当口。赵云再三要进帐,诸葛亮猜测他将为马谡说情,故始终加以阻止。此时诸葛亮用了抖袖动作,这是全部《失空斩》唯一的一次抖袖,暗示了他的斩谡决心。在审理的过程中,诸葛亮先是怒。他怒斥王平与马谡的军事失误,秉公执法,下了责打王平、斩首马谡的最后决定。在行刑之前,马谡牵挂他的老母,哀求丞相开恩。诸葛亮终于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禁不住泪流如注。这一场戏中,诸葛亮与马谡互相叫了两次[叫头],而诸葛亮前后共有三回[哭头],这在别的戏中是绝对没有的。这种真情流露,正史中也有记载,《三国志》写道“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唯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由此可见,马谡尊重法制的忠孝品格,还是受到众人同情的。


  总之,京剧《空城计》之所以赢得人们广泛而长久的喜爱,应该归功于它优秀的编演艺术,很值得当前的戏曲编剧和导演们认真学习。


  (摘自 《中国京剧》 2007年07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ddq9999
地址:北京
编辑微信:sunjuefei>
邮箱:sunjuefei@vip.sina.com

咚咚锵
梨园内外大事小情,咨讯快递图文并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