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北京市2024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现场交流活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圆满举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刘霄,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忠,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肖琼,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卢凤香,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北京联合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叶秀娟,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晓茹,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舒笑梅,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书记刘娇、副院长刘颖、副院长谢飞等专家学者参加典礼。
颁奖仪式全体合影
本次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以“我和我眼中的科创”为主题,旨在激励大学生赋予科创故事现实动能和当代意义,以小见大地反映中国人民的科创之志、奋斗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科创的精神气象。
01
嘉宾致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刘霄在致辞中强调了外语教育在培养国际视野人才中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今年的主题“我和我眼中的科创”旨在通过外语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他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运用外语和媒体工具,将中国的创新成果和科技实力传播到国际社会,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刘霄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通过智库建设、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改革、创设白杨班等举措,加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的情况。他强调语言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指出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能够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国际传播,而且有助于推动各国之间的文明互鉴的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发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忠表示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 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高校学子用外语讲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故事,以独特视角和生动语言展现了我国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及多元立体传播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忠致辞
嘉宾致辞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烨辉主持。
嘉宾致辞环节主持
02
颁奖环节
颁奖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方向)李依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西双语播音主持方向)马可欣主持。
颁奖环节主持
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北京市49所本科高校推荐的75件作品。经过评选,最终有57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2件,一等奖19件,二等奖26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刘霄,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忠,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为获得特等奖的队伍颁奖。
左右滑动查看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肖琼,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舒笑梅,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卢凤香,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为获得一等奖的队伍颁奖。
左右滑动查看
北京联合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叶秀娟,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晓茹,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书记刘娇,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颖、谢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刘雯为获得二等奖的队伍颁奖。
左右滑动查看
03
作品分享与专家点评&圆桌论坛
作品分享环节播放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一方染布“技”忆深》和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面塑万象》等两个特等奖作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舒笑梅从视觉文化理论出发,结合展映的特等奖及其他优秀短视频作品,讲解了视听语言理解和应用,以及青年视角的重要性。同时,她强调,用外语将中国故事时需要明确小故事中要蕴含大主题,需要提升大学生用外语展现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中华美学魅力的能力和本领。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在点评作品《面塑万象》的特色之处的同时,结合自己评审作品时的体会和发现,讲述了提交作品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审题不到位、文化及科技内容的比重不平衡、结构不完整等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舒笑梅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点评
作品分享与专家点评环节和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刘雯主持。
作品分享与专家点评环节和圆桌论坛环节主持
在圆桌论坛部分,各位专家围绕“构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的主题,从国际形势、舆论环境、技术语境等变化对国际传播力建设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政府、高校和业界之间,应当如何协同搭建更加成熟、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在外语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融入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话语体系的新需求与新变化;如何把非国际传播专业的学生们纳入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来等问题,各抒己见,引人深思。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晓茹谈到“一套同心圆”,强调政府、高校和业界应该协力推动更加成熟、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做法,着力在教学、实践等领域引入AI技术,让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肖琼,回顾了高教社创办“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的初衷、意义、三年来的发展。从语言、文化内涵、外语教学内容扩展、外语+等角度,谈到提高传播效能和效力,提高大学生讲好专业故事的能力。北京科技大学“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专项课程负责人、副教授邹姸洵,结合项目开展的情况,谈了如何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实验班的运行,提高各专业学生的人文科技思维、国际视野及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介绍了如何在教育教学和实践项目的运行中,与行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搭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国际关系学院指导教师李菡,基于用外语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的主题,分享了作为指导教师在团队组建、组织成员间进行跨视角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从而实现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做到有的说、说的出、看的见。
左右滑动查看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为全国高校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助力青年一代提升外语表达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激励年轻一代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和北京市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协办,中国传媒大学承办,来自北京市49所高校的两百多名师生热情参与。
文字丨黄雨茜 图片丨申皓文 王澍哲
美工丨余希冉 责编 | 黄雨茜 侯家亮
主编 | 陈莉娜 编审 | 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