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术实践周

文摘   2024-09-15 22:53   北京  

活动回顾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术实践周


7月2日,2024年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实践周圆满收官。学术周期间,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聆听学术讲座、分享学术及实践成果。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剖析人工智能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与未来应用的挑战,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了学术视野。



01

#

学术讲座

#

聚焦学术前沿

讲座1 “中美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6月27日下午,学院邀请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国际研究辅修项目主任钟玫带来题为“中美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颖主持,我院老师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钟教授从跨文化交际理论出发,以小见大展示中美两国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并结合自己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教学经历,以生动的实例,从两国教育理念与日常生活细节上的不同来为同学们分析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与各自优势,并就两国学生的学习、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讲座2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计量研究”


7月2日下午,学院邀请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胡凤国带来题为“基于语料库的语言计量研究”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也是媒体语言研究论文写作工作坊的首次讲座。讲座由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教授徐洪征主持,我院老师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胡老师从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讲起,从语料库的定义、发展、建设、词频统计、应用以及基于语料库的计量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介绍,为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语料库工具的应用操作。讲座最后,胡老师为师生们介绍了一些语料库语言学的工具与资源。在互动环节,胡老师对同学和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给同学们带来许多学术上的启发与思考。



02

#

学思分享

#

外国语言文学+AI赋能


7月2日上午,学院举行了以“外国语言文学+AI赋能”为主题的2023级学术型硕士学思分享会。分享会分为三组进行,同学们在不同的分会场中介绍了自己对于AI赋能专业学习的思考。分享会邀请到了我院各位老师以及参加2024年暑期夏令营的营员们。



活动1 论文分享汇报


“论文分享汇报”分会场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撰写的课程论文,学院邀请了徐洪征和赵重刚老师作为点评专家出席活动。


现场汇报主题从B站弹幕的社会文化分析到新闻媒体中的话语表现,再到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民族、语言和媒体研究,涵盖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同学们对当前社会现象、国际关系和文化传播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


在场老师对各位同学的成果都给予了肯定,并针对每位同学分享的文章提出了建议,比如在研究中采用多维度的分析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鼓励大家采取更多样、更适合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结合文化差异、国家政策等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思考。


向右划动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2 读书报告分享


“读书报告分享”分会场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阅读相关书籍的感受与思考,学院邀请了吕晓志和凡保轩老师作为点评专家出席活动。


在本次读书汇报活动中,同学们集中探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维话题。汇报主题涉及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同学们不仅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理解,还探讨了AI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处理中的应用。这些汇报展现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跨学科影响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社会变革的思考。



活动3 AI的实际应用


“AI的实际应用”分会场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AI在辅助学习与研究中的实践与思考,学院邀请了张彤和张戈老师作为点评专家出席活动。


在分享中,同学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和学习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汇报主题聚焦于AI工具在文献阅读、翻译、写作、图片生成和视频制作等多个领域的实际运用。老师们专注地听取了同学们的汇报,对大家的探索和思考给予了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张彤老师指出,人与AI的关系应为和谐相处,要在用好AI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去AI化;张戈老师也指出,在当下我们要有一种拥抱AI的态度,但同时也应深入思考人与AI的关系:人是机长,AI是副机长,应把AI当成共同学习的伙伴,让它更好服务于人类。


向右划动查看更多图片



03

#

爱译工作坊

#

应用·思考·创新


7月2日上午,学院举行了2023级专业型硕士爱译工作坊活动,邀请麻争旗、马建丽、段然、孔倩老师作为点评专家出席,并邀请2024年暑期夏令营营员们参加观看。


在本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翻译成果展示活动中,同学们以朗诵、配音、唱歌、表演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对翻译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演出涵盖了从日语话剧到多语种歌曲翻唱,再到不同语言版本的配音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同学们在跨文化交流、语言转换和创意表达方面的专业能力。


老师们认真欣赏了同学们的现场展示,对同学们的表演和创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也期望同学们在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英语组的老师们强调了情感共鸣的重要性。情感能让观众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感受到作品的温度与深度。他们鼓励同学们在配音时,深入角色内心,将个人情感融入声音之中,使每一次发音都能触动听众的心弦。


04

#

海报制作与展示

#

应用·思考·创新


7月1日-3日,2023级专业型硕士制作的学术海报在阳光房展出,同学们以学术海报展的形式展示,围绕翻译研究领域,展示自己的翻译实践成果。海报主题涵盖了从“一带一路”国际新闻报道到中国视听内容的国际传播,从电影翻拍到游戏翻译,再到经典文学作品的译配。这些海报不仅探讨了翻译理论的深度,也关注了翻译实践的广度。同学们的研究不仅体现了对翻译技术革新的敏锐洞察,如人工智能在翻译中的应用,也展现了对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深刻理解。





探索之旅暂告一段落,愿这一周的学术实践能成为我们科研征途上的新启点,为我们的学术追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发更多创新与热情!

END




        文    | 孙华阳   刘     李雪霏  向李素        

图    | 曼芸   孙华阳  向李素  王

美工 | 曼芸                责编  | 黄雨茜

主编 | 陈莉娜                编审  | 刘   娇


中传外院 多语国传
求真、求实、求美、有德、向善。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培养复语、复合、复能人才,多语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际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