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启未来 相约中传丨欢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文摘   2024-10-19 18:46   北京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的三大系之一外语系。学院现有4个系部和1个实践教学中心:英语系、亚非语系、欧洲语系、大学外语部和多语种国际传播实践教学中心。学院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英、中朝韩、中西、中日双语播音专业为我院特色艺术类专业,英语、翻译、葡萄牙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西班牙语、马来语、法语、意大利语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斯瓦希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泰米尔语为非通用基地语种。截至2024年,学院已经开办过37个非通用语专业。

学院目前设有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学院拥有3个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坦桑尼亚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学院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传播研究机制的核心成员单位,教育部“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媒体传播与国家形象领域唯一入选高校。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等30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院是外交部重点生源院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秘书处、马来语发展机构、巴西葡萄牙语水平测试考点、卡蒙斯学院北京葡萄牙语中心、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北京中心均设在学院。

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创办了“中传译制奖”、“全球青年双语主持主播大赛”等全国性、国际性品牌赛事活动,搭建各类平台提升国际传播人才教育水平,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在智能媒体时代,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将赓续多语种国际传播基因,融合创新,奋发有为,积极致力于培养“复语、复合、复能”型高端国际传播人才。



1.专业介绍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设立于2011年,经过十几年深耕,本专业形成了现代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媒 体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四个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了一批学术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过硬、广受用人单位好评的毕业生。本专业的硕士导师队伍学术积累深厚、人才培养使命感强、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发展力。


2.培养目标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英语语言文学高 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自如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应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与最新发展趋势,接受较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科学的方法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或从事与外事、外语相关的实践工作,具有拓展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01 现代语言学方向

现代语言学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索绪尔以来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全面学习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分支学科, 探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内涵属性和本质特征,注重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进行计算话语学、认知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用修辞学的研究。该方向注重结合媒体话语进行研究,力求研究视角的跨学科性、分析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02 英语文学方向

英语文学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散文,西方文论、英语影视文学、以及加拿大文学等。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研究聚焦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注重综合运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各种批评方法和资源,力争在世界文学的框架内对20世纪英语文学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做出中国学者的贡献。


03 英语媒体语言研究方向

英语媒体语言研究方向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媒体的新闻叙事、语言、语体特征,掌握英语媒体语言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从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视角研究英语媒体语言以及语言传播的能力。


04 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

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汉汉英口笔译方法与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了解翻译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影视领域的英汉、汉英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在影视译制领域展现出卓越的翻译、译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授课教师中共有教授12名,副教授7名。该团队业务素质过硬,近年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影视文学理论与实践、媒体语言研究、影视译制理论与实践等领域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中广学会研究项目、外资研究项目、纵向研究项目及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研究项目等三十余项。


1.专业介绍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设俄罗斯文学与翻译、俄语媒体语言研究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师资队伍学术积累深厚,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强,学缘结构合理,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


2.培养目标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俄语语言文学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毕业生应具有流利使用俄语的能力,能够运用俄语阅读包括专业文献在内的资料。应接受较严格的科研训练,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一般研究方法,熟悉最新发展趋势,有能力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或从事与外事、外语相关的实践工作,具有拓展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 性工作的能力。毕业生还应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


01 俄罗斯文学与翻译方向

俄罗斯文学与翻译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俄语诗歌、俄苏小说、俄罗斯文论、西方文论、俄罗斯文学翻译与传播等。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研究聚焦经典,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注重吸收、运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各种方法和资源,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探索意识、满足国际新闻、出版、翻译、外事、教育等不同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02 俄语媒体语言研究方向

媒体语言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交叉性学科,涉及诸多人文社会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新闻学及文化学,充分体现了当前语言学研究的多学科性、交叉性特点。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媒体语言学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俄语媒体语言的特点及人文背景, 培养具有对外传播能力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授课团队中共有教授12名,副教授7名。专业团队业务素质过硬,主要从事俄语语言文学、文化及传播学研究。

近五年,本专业团队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及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研究项目等 10 余项。


1.专业介绍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专注于培养具备深厚语言学理论基础和广泛语言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门跨越语种和文理科界限的学科,努力打破专业、语种的局限,以普遍的视野关注人类的语言,以宽广的胸襟吸纳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并以科学的方法对各种语言现象展开研究。该专业涵盖语言学理论、话语语言学理论、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语言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教育、翻译、出版、国际交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培养目标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与最新发展趋势,获得一定的科研训练,并以科学的方法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01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在跨文化交流场域中,影响交流与传播过程与效果的语言符号及非言语符号、文化惯习、文化价值观和重要社会文化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02 话语语言学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语、书面语及其他表义符号的系统性描写、分析和阐释。具体而言,媒体态度挖掘、新闻话语多模态分析、微信公众号话语策略、热点话题微博监测、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认知差异、外语学习认知机制研究等都是话语语言学的研究课题。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外国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语言学研究,其中12位教授,7位副教授。

近几年,本专业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项目及校级项目,完成教育部慕课项目校级教改项等共三十余项。


1.专业介绍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领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传媒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分析能力、熟悉国际传播规律、掌握战略传播的理论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熟练运用跨文化传播技巧,能够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新闻媒体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为推动战略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贡献力量。本专业强调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鼓励学生参与在地研究和国际交往等实践活动,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培养目标

WELCOME TO CUC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区域国别知识能力与传媒领域专长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掌握扎实的区域国别知识与语言技能,深入理解目标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动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区域发展态势与国际关系;注重跨学科研究能力,融合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领域知识;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如跨文化沟通、政策分析、国际谈判等;鼓励创新思维,为解决区域问题提供新颖视角与策略。毕业生将能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新闻媒体及研究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07 非洲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聚焦非洲文化与战略传播,从四个层次开展研究。一是运用跨文化理论解读非洲多元文化及中非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二是全面梳理非洲传播体系,并研究其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三是将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理论深入结合,构建对非传播理论与方法,提高精准传播能力;四是探讨对非传播的政策问题和伦理考量,在培养研究能力的同时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08 东南亚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研究内容涵盖东南亚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政治、历史、传媒等领域。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探讨东南亚的文化特征、传媒发展特点以及相关的战略传播体系。研究主要涵盖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学生能够从国别区域研究的角度进行东南亚的文化解读。二是关注东南亚的传媒研究,提升学生对东南亚传播问题的认识。三是聚焦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合作,通过系统研究,探讨中国与东南亚的文明交流互鉴经验,助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09 东北亚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东北亚地区语言、政治、历史、文化、传媒与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学生将重点研究东北亚区域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及现代文化变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模式与效果;同时,还需掌握战略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信息传播、文化传播、媒体关系等。此外,本专业方向将探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国际关系动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文化传播促进区域文明互鉴与合作发展。


10 南亚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精通南亚国家语言、历史脉络、政治体制、文化底蕴、经济发展、外交策略、社会结构及媒体动态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深入掌握国别与区域研究以及国际传播与战略传播的核心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课程研习与科研实践锻炼,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目标国家的语言,针对南亚区域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传播信息的能力。此外,本专业还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与南亚文明交流互鉴的悠久历史与当代议题,旨在培养能够为中国与南亚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推进及国际合作拓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


11 西亚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学生以英语和对象国或该区域语言为工具,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研究,融合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深入学习和研究土耳其、阿富汗等西亚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现状、媒体生态、公共外交等相关内容,掌握区域国别学知识和国际传播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知行合一的学术素养;深刻理解上述国家在地区和全球传播语境下的特色地位,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立足语言和文化的桥梁之基,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和传播力,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发挥效能,助力中国理念的全球化传播,服务国家战略。


12 欧洲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将深入研究欧洲文化,形成自主对欧战略传播,涵盖以下三个具体方面:一是结合区域国别学理论与国际传播理论,围绕欧洲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及传媒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欧洲文化的历史、现状与特点;二是从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和影视文化等领域着手,分析欧洲传媒如何反映和塑造丰富的欧洲文化传统,理解欧洲文化在欧盟、欧洲各主权国以及在全球文明交往中的独特作用;三是通过多学科视角的分析,深入探讨中欧文明互鉴的历史与现状,形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视角的对欧交流与传播战略。


13 阿拉伯文化与战略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聚焦阿拉伯文化与战略传播,涵盖三个具体方向:一是基础研究层面,结合区域国别学理论与国际传播理论,梳理阿拉伯文化在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关键范畴和研究方法,为该领域提供学术支持。二是阿拉伯文化与传媒的关系,旨在构建阿拉伯文化传媒的自主知识体系,涵盖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影视文化等多个方面。三是中阿之间的政治与文化传播,建立跨文明交流和传播策略体系,探讨中阿文明互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以多学科视角分析其发展脉络。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区域国别研究、文化传播研究、战略传播研究,其中4位教授,17位副教授。

该师资团队业务素质过硬、年龄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近年来在对象国语言文学与文化、影视翻译、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外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批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地市级、校级研究项目;团队内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了多部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专著和教材,并有数十篇咨政报告被国家级、省部级单位采纳。


1.专业介绍

WELCOME TO CUC

坚持“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依托学校新闻传播学和戏剧影视学两个“双一流”优势学科,突出影视翻译、新闻翻译的专业特色,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融通中外并具备传媒素养的英语笔译人才。


2.培养目标

WELCOME TO CUC

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中文和英语、熟悉中外文化及传媒等领域知识,具有传媒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笔译专门人才。



01 影视翻译方向

旨在培养影视翻译领域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较高水平翻译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胜任字幕翻译、配音翻译、影视国际传播等相关工作,特别是能够结合现代翻译技术进行影视翻译实践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02新闻翻译方向

立足国际舆论场和国家需求,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能够利用现代翻译技术胜任新闻编译、译后编辑等相关工作,能够面向智媒全媒时代进行国际传播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翻译研究,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0名。

近三年,本专业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广学会研究项目、外资研究项目、纵向研究项目、北京市项目及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研究项目等四十余项。


1.专业介绍

WELCOME TO CUC

日语口译专业招生始于2015年,多年来本专业构建了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依托学校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等优质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优秀日语口译人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实践与实训,夯实学生的翻译理论基础,强化汉日翻译能力。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传播实践机会与中日文化交流资源,促进提升学生的传媒素养、积累对象国与地区的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收获持续的成长与进步。日语口译专业学习气氛浓厚,师生锐意进取,在各类专业比赛频频获奖。


2.培养目标

WELCOME TO CUC

日语口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职业观、道德观,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熟练的口译技能技巧(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熟悉两国文化及传媒领域知识,能够结合现代翻译技术在新闻传播与传媒、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国际传播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日语口译专门人才。


01 传媒口译方向

传媒口译方向服务培养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人才建设目标,在注重翻译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口笔译训练,尤其是将传媒特色内容融入到交传、同传等口译训练中,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娴熟的日汉互译能力、宽厚的人文社会传媒领域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养、能够独立并优质完成传媒领域交传、同传等口译工作的人才。


本专业教学团队中有教授5位,副教授7位,为专业学生教授翻译理论、口译、笔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智能媒体内容创作等课程。日语口译专业指导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专业的中坚教师组成,除翻译专业背景的老师外,还包含日语语言、社会、文化方向的多位老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翻译口译技巧的同时,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对日本语言、社会、文化产生多维的深度理解。师资具备国际传播实践经验,专报撰写、舆情研究、口译实践经验丰富,注重学生传媒素养。同时,本专业长期聘请中日一线同传、翻译技术专家担任业界导师融入人才培养,并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语部保持密切合作,为学生开设讲座及工作坊。


1.主干课程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英美文学经典作品选读、经典文献导读、媒体语言研究、话语分析、语言与智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俄语语言文学: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学、俄语媒体语言、语言与智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话语分析、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语言与智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区域国别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语言基础、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对象国家与区域文明史、对象国家与区域战略传播体系研究、跨文化传播、对象国与区域传媒文化研究、国际关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读、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英语笔译:中国语言文化、笔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翻译概论、影视翻译、新闻翻译、机器翻译、文学翻译、国产影视剧英译、跨文化交际、智能媒体内容创作等。

日语口译:中国语言文化、笔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翻译概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传媒口译、传媒笔译、智能媒体内容创作等。


2.科研平台

本学院为各个专业研究生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完善的导师体系,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学术工作坊、学术会议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本学院拥有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等省部级及以上高级别科研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同时通过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地调研和国际交流机会。


3.学术交流活动

(1)“译作品 懂中国”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

该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发起和举办,邀请全国各界专家就推动我国优秀影视作品“走出去”、提升话语转换和对外翻译能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掌握国际话语权、扩大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展开研讨。本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该论坛的平行青年论坛,聚焦新时代影像作品译制与国际传播研究前沿选读论文、展开讨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深化学术思考、促进学术研究。

(2)区域国别与海外文化研究论坛

该论坛以深入研讨区域国别及海外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议题为核心,致力于推动跨地区、跨学科的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本学院持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研究论坛的青年分论坛,以会议论文的方式记录学生学术思考,并通过交流研讨,推动学生深化对区域国别研究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关注、分析对象区域国别的社会、文化、传媒等方面现象与问题。首届区域国别与海外文化研究论坛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海外专委会年会于2024年6月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主办。

(3)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

该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发起并主办,是促进区域国别学科发展,推动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实践行动。论坛邀请国内区域国别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共建和谐的全球文化交流、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效果进行研讨。首届论坛于2023年10月1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该论坛邀请本学院各专业研究生深度参与论坛全过程,为提升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加深理解区域国别学科知识和加强学术素养提供了平台。

(4)未来菁英区域国别传播胜任力暑期班

暑期班由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发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指示,着力培养具备国际胜任力的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暑期班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引领,国家重大需求为面向,区域国别为特色,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的优势平台,引入政府、国际组织、知名公关公司、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机构等优质资源,聚焦区域国别传播问题的感知、分析与解决,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多语沟通力与全球传播力的高素质、战略性储备人才。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招募学员,系公益性项目。

(5)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

工作坊由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发起,系列国际交往品牌项目。每年举办一次,设置不同主题,如“政府公共关系”“共筑传播共同体”,邀请不同国家驻华外交官,中央媒体外国专家、外国驻华知名企业高管及国际组织在华办公室负责人参加。通过举办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促进参与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传播,系学生实践、参与国际交往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

(6)学术论文工作坊与学术讲座

为帮助学生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本学院以项目制举办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邀请校内、校外专家学者就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开展学术训练,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通过参与工作坊活动,本学院学生能够产出优秀的学术论文,并经指导教师修改后积极向优秀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投稿。此外,本学院还精心设计“区域国别+”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企业高管、资深媒体人与师生交流学术思想、分享实践成果。

(7)大使讲堂

举办大使讲堂旨在通过外交部已退休驻外大使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视角,以“中国立场看世界”为主题,为学生带来一系列精彩的讲座。该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国际事务,拓宽国际视野,还能增强学生的中国立场意识,提升他们的国际表达能力。通过大使们的亲身经历和深入剖析,锻炼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和国际交流贡献力量。

(8)“中传译制奖”大赛

“中传译制奖”赛事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影视译制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此赛事参赛者来自全国各高校,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学者,特别是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影视翻译活动和译制研究;促进译制艺术交流,提升我国对外译制水平,推动国产影视剧“走出去”;为中国的外语教学、传媒实践、探索培养未来智能媒体翻译人才提供支持,为中国影视译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播撒种子、发现苗子、培育大师;为中外影视文化的交流、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做出贡献。本学院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此项赛事,将日常所学应用于字幕翻译和外语配音实践,以赛带练,在比赛的同时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推进翻译实践报告写作。

(9)“爱译工作坊”活动

“爱译工作坊”是翻译硕士专业特色活动,至2024年7月已累计成功举办至第10季。在工作坊中,硕士一年级的学生以朗诵、歌唱、小品表演、现场配音等方式,展示多姿多彩的翻译成果,打磨翻译个人成果;同时,以学术海报的方式,分享个人翻译作品或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同学间学术交流。

(10)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翻译专业硕士实施“双考核制”即“翻译作品考核+毕业论文考核”,强调翻译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每年5-6月份举办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展出毕业年级学生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纪录片、电视剧、电影、动漫、新闻等的字幕翻译和译制作品,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文创产品等的文本翻译作品,以及译后编译、多媒体影视作品制作等幕后环节展示作品等,评委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学院公众号展出,并有机会在更大平台展示。


4.实习实践

本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语频道双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电影集团建设双向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双向合作基地、人民网实习实践基地、环球时报实习实践基地、广东广播电视台双向人才培养基地、甲骨易(北京)翻译股份有限公司双向合作基地、墨责(北京)科技传播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实习实践基地等。


英语语言文学除出国深造者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内外知名媒体、外交部、商务部、跨国公司、互联网公司、教育教学等单位。

俄语语言文学:除出国深造者外,主要就职于国家部委、省市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教学等单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除出国深造、国内读博外,本专业毕业生多就职于外交、新闻及影视媒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机关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在教育教学单位工作。

英语笔译:除出国深造者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影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外交部、教育机构等单位任职。

日语口译:除继续深造的同学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方电视台、各类媒体、视频网站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在教育机构、出版社等任职。


1.学院网站链接

https://sis.cuc.edu.cn/


2.学院公众号




中传外院 多语国传




3.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5783124

邮箱:61105@cuc.edu.cn

中传外院 多语国传
求真、求实、求美、有德、向善。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培养复语、复合、复能人才,多语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际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