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品 懂中国”
第三届“译作品 懂中国”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
暨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年会圆满举办
9月21日,第三届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暨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圆满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第三届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暨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年会以“数智时代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为主题,旨在探讨数智时代给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带来的新命题与挑战,推动影视译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发展,促进多语种影视译制人才的培养,助力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影视译制界的从业者及青年学子,围绕视听译制和国际传播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在致辞中说,影视译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赋予了中国故事跨越语言与文化壁垒的力量。通过精准的语言翻译与文化解读,影视译制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在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中产生共鸣。杨懿回顾了中国传媒大学过去70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响应时代的号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跨学科建设方面,推动传媒与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体系。最后,他表达了与在场专家携手合作、共创未来的期望,推动影视译制领域的深入研究,为跨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致辞
现场精彩瞬间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王刚毅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近年来,跨文化传播领域涌现出众多“爆款”作品,如《三体》、《黑神话:悟空》等。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已大幅超越进口,翻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引用《2024中国行业翻译报告》数据,指出中国翻译从业者已达642万人,翻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翻译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将为构建更加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做出更大贡献。他期待与中国传媒大学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高端影视翻译人才,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王刚毅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烨辉主持开幕式。她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与合作。
主旨发言上半场由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秘书长林凡林主持并点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播格局,受众从大屏转向小屏,而人工智能在创作辅助、后期制作、翻译和配音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在跨文化传播中,电视剧作为重要媒介,能够有效传递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在国际民间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司长以《幸福草》、《我的阿勒泰》、《欢迎来到麦乐村》等电视剧在非洲的传播为例,呼吁提高电视剧的译制质量及国际营销能力,增强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发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前总编辑王众一在发言中回顾了电影片名翻译方式的演变。他以张艺谋、冯小刚等著名导演的电影在日本的译名为例,强调片名翻译应紧密结合影片剧情和目标受众的文化心理。为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王众一建议在创作初期便确定双语片名,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精准定位翻译策略,助力中国电影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更大影响力。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前总编辑王众一发言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在发言中表示,推动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关键在于让原版中国故事更加生动。他指出,新时代影视译制应对接国家战略,通过精准传神的翻译,打破文化隔阂,提升影视剧的“有效传播”。黄玉龙还强调,要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和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全球落地成功率,并推动技术与译制深度融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推动影视译制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发言
主旨发言下半场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何克勇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黄忠廉重点讨论了影视作品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文化与政治敏感性问题。他通过生活场景举例,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还需准确传达情感,发挥文化桥梁作用。黄忠廉还提出了针对译学选题的建议,涵盖多视角口译研究、变译的比较研究、翻译冲突与军事翻译研究等多个方面,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黄忠廉发言
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传神语联网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裁、中国人工智能协会资深专家石鑫从业界角度分析了翻译行业的未来走向,特别聚焦短剧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翻译在其中的关键价值。他指出,随着音频、视频、AR、VR等新媒体形式涌现,基于“语言AI底座”的全流程翻译模式将成为主流,因此,要着眼于构建基于中文与中国文化的“语言AI底座”,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文化需求和技术变革。
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传神语联网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裁、中国人工智能协会资深专家石鑫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麻争旗从观念变迁、功能转场和理论提升三个角度梳理了中国译制从“译制世界”到“译制中国”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视听译制在减少跨文化传播误读、构建中国视听文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译制工作已从电影、电视领域扩展至多屏终端,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日益广泛。因此,推动影视翻译、视听翻译和字幕翻译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影视译制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麻争旗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烨辉主持开幕式
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秘书长林凡林主持主旨发言并点评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何克勇主持主旨发言并点评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五场平行青年分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四十余位业界专家、青年学者分别围绕“AI赋能影视译制与人才培养”、“影视译制与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影视译制”、“视听翻译与传播”、“影视译制与中国形象构建”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分论坛现场
本届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暨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年会的成功举办,为影视译制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及青年学子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影视译制的学术探讨与国际传播,为中国影视作品迈向世界舞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值此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举办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学校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果,也彰显了其在推动全球多元文化共融中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面对数智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积极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第三届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暨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年会合影
文字丨杜雯 美工丨王天昱
图片丨杜雯 张芸洲
责编丨王茜 黄雨茜 主编丨陈莉娜 编审丨刘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