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第二届国际文化节特邀嘉宾:印度古典舞者于菲菲老师

文摘   2024-10-21 22:24   北京  

金秋九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及人文学院的协助下,于白杨大集举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第二届国际文化节。于菲菲老师作为印度语专场的特邀嘉宾表演了印度卡塔克古典舞《TARANA》,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9月22日下午,来自学院团委宣传部2022级中英双播专业的侯家亮同学有幸作为学院代表采访了于菲菲老师。


嘉宾简介:

于菲菲——印度舞的探索者和传承者

      于菲菲老师接受采访




于菲菲师从“中国舞蹈界的玄奘”——中国的印度舞专家张均教授,开启了印度古典舞蹈的学习之旅。研究方向主要为印度与中国古典舞的比较与关系研究。2006年至2007年,于菲菲在张均教授的力推下,获得了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互换奖学金支持,赴印度深度留学,师从著名婆罗多舞艺术家Guru MaCarthy Justin,并跟随“奥迪西舞王”的直接传人著名舞蹈家Guru Sharon Lowen学习奥迪西古典舞。


工作经历中,于菲菲曾任东方歌舞团少儿舞蹈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印度古典舞教师,并注册成立了北京华彩东方高雅艺术舞蹈培训公司,开设印度卡塔克古典舞系统课程、中国舞成人舞蹈课程等。于菲菲老师作为古典舞蹈的推广与传承者,让更多人了解到印度古典舞与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于菲菲老师印度卡塔克古典舞表演片段

于菲菲老师在第二届国际文化节演出


Q:欢迎于菲菲老师再次来到我们国际文化节的现场,活动期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我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够受到传媒大学的邀请,能够来到这样一所顶级的大学,来通过我的肢体和技术来传播舞蹈文化艺术。我也感受到了我们现场的氛围非常有渲染力。


Q:我们也了解到于菲菲老师不仅精通印度舞,还掌握了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在您看来,这中外二者各有何特点?

A:中国和印度都是非常伟大的国家,都有非常伟大的文化以及各自的特点。而舞蹈的发展都是与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的。在我看来,中国的舞蹈是非常丰富和精美的;而对于舞者的形体要求和身材条件苛刻一些,所以我无缘成为一名好的中国舞者。而印度舞对于身材要求、形体条件包括专业上就要更灵活特殊一些,所以我有缘在印度舞方面追逐更深的探索;并且我也想解开我们的邻国印度的舞蹈繁荣兴旺发展之谜,试图为中国舞的发展挖掘具体的对照。


于菲菲老师在第二届国际文化节演出


Q:舞蹈,或任何一门艺术,都可以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您作为沟通中印文化交流的“舞蹈使者”,一定有非常丰富的经历和故事,能不能和我们分享其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

A: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的艺术家们他们非常有文化自信,从他们的神态表情、肢体的展现度就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艺术和文化是非常热爱、以及有很充足的自信的。在观看他们的演出的时候,我就有强烈的愿望,我也希望中国的舞蹈文化能够更强大,能像印度的古典舞蹈那样可以被称之为“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让国人能够对我们的艺术有更加坚定的自信;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我现在虽然从事着外国舞蹈,但我作为中国舞者出身,我也应该同时跳好自己的中国舞。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更加有意识地去进一步进修中国舞蹈。也希望在学习中国舞的时候,能将印度舞以我个人微小的力量,进行更好的点滴完善,作为从亚洲顶尖的舞蹈学府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舞者,我希望能站在舞蹈的高阶、以及一些艺术共通的层次学习、理解和传播两国的舞蹈。在学习和传播印度舞蹈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将我们的中国舞蹈从我的微小而特色的窗口多一份力量传播。希望更多外国的朋友看到中国舞的丰富和美丽。


于菲菲老师在第二届国际文化节演出


Q:舞蹈之于您是一种什么样存在?它有什么样的魅力?

A:舞蹈的魅力就在于,它对于有思想的艺术家来说,可以让舞蹈成为一个线索,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文化的线索。我们就是通过肢体动态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属于中国的文化。而且舞蹈作为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绝对不是以单一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与其历史、文化、宗教、语言等密切相关。不管是我们的中国舞或是印度舞,在国际舞台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也涌现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而我们身为艺术家们,就是把舞蹈这样一条一条的“线索”贯穿起来,发展出来,通过我们的肢体来挖掘展现各个民族的文化艺术。


Q:在您看来,舞蹈的训练和语言的学习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A:就像印度的舞蹈艺术是跟它的宗教、历史、文化和语言密切相关的。甚至印度人们认为印度的舞蹈,特别是古典舞蹈,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像印度艺术家们在创作舞蹈的之前都要先去挖掘和学习,他们会研究各种各样的文本,特别是一些历史文本,像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史诗、诗歌等。你会发现那些有影响力的好的艺术作品除了创作语汇好之外,都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他们在深挖底蕴的同时,也就是用这种艺术特殊的语汇进行文化语言的表达。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当中,首先让这些语汇或语句逐渐长到自己身上,然后对语言或者文化逐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舞蹈艺术家在创作时,试图努力用这种语言的创造性或更新的语汇、以及精美的语汇,来表现他们想表达的语言;这样的话,舞蹈就以肢体动态艺术语言,活跃或生动地表现出了这些历史文化以及各种语言的文本。就像我在印度的老师们同学们,他们平时都会花很多时间去研读一些文本、历史文化、还有各种语言。甚至他们有的会研读好几种语言:例如梵语、印地语、南部的泰米尔语、还有泰卢语、甚至北方的乌尔都语等等。这都是在他们进行艺术表达前会做的学习工作,通过语言学习,更好地将舞蹈艺术展现出来。每一种印度古典舞蹈有非常多的术语,都是来自于其相关地区的语言;每一种印度古典舞蹈,也都有很多特色的作品形式,每个作品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容。


Q:您希望对学习印地语的同学们,或其他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当代年轻人们说些什么?

A:希望广大学子们能够传承好中国的民族文化,同时做好自己。通过艺术的交流来传播我们的文化,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更多的窗口来传播我们丰富而精美、博大而精深的中国文化。

   采访结束后,侯家亮同学代表学院向于菲菲老师送上学院伴手礼




无论是精进舞蹈的技艺,还是掌握语言进而了解文化,抑或是开展跨文化的交流,本质上都离不开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的信念。于菲菲老师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一种作为中印文化交流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于菲菲老师以她精湛的艺术呈现和丰富的实践经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指引我们在成为复语、复合、复能型高端国际传播人才的目标下,成为艺术互鉴的推动者、跨文化交流的践行者、国际传播的实践者。




采访丨侯家亮    文字丨鲍海希 侯家亮

图片丨张梓昱 谢宏鑫 张益涵

美工丨鲍海希    责编丨侯家亮 黄雨茜

主编丨陈莉娜    编审丨刘娇




中传外院 多语国传
求真、求实、求美、有德、向善。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培养复语、复合、复能人才,多语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际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