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胶片上的非洲(第二季)系列展映及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传媒大学携手举办,旨在展示非洲电影的魅力,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当天,来自四个非洲国家的电影导演亲临现场,与学生深入交流,以影视互鉴的方式,增进中非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沙龙开始前,我院刘颖副院长会见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海外推广部主任孟毅带领的非洲导演一行,坦桑尼亚研究中心主任敖缦云参与了会见。
刘颖副院长会见中央广播电视及总台孟毅主任及非洲导演一行
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上,刘颖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表示了高度肯定。她提到,近年来学院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日益增多,在影视翻译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中非电影沙龙与我院专业教学和特色实践完美契合,为中国学生了解非洲提供了宝贵机会。刘颖副院长还对四位导演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达了对中非友谊的祝福,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与非洲导演交流合作。
刘颖副院长致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海外推广部主任孟毅发表讲话,他指出,近年来非通用语已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国际合作的纽带。作为95级斯瓦希里语专业毕业生,他以师哥的身份鼓励在场的同学们学好语言、精进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他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实现中非文化交流“有来有往”的目标,使中国观众深入了解非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当代创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海外推广部孟毅主任讲话
此后,四位非洲导演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来自斯瓦希里语专业的华婧煊同学提到她曾经观看的坦桑尼亚电影,深切感受到非洲电影在表达方式上与中国电影的不同之处。国别和区域研究硕士王婧怡同学提到,非洲电影让她看到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加深了对非洲文化的理解。
我院教师李方妮主持对话环节
四位导演分享了他们在非洲电影创作中的经历与挑战。埃塞俄比亚导演义库诺阿姆拉克·穆鲁盖塔·基布瑞希沃特(Yikunoamlak Mulugeta Gebrehiwot)提到,非洲电影题材往往直观反映真实生活,在制作时需要对这些真实故事加以凝练,并以艺术手段呈现。坦桑尼亚导演萨拉姆·萨艾迪·阿迈德(Salum Saidi Ahmed)分享了他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三个挑战:首先是选址,由于非洲的影视制作条件有限,大多数影片需要现场选址,而且需要与当地居民沟通,确保拍摄环境不受干扰;其次是女性题材的处理,既要真实反映非洲女性的现状,又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共识;最后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拍摄时常常面临技术挑战。
贝宁导演努克波·塔达格贝·克里斯蒂安·瓦努(Noukpo Tadagbe Christian Whannou)表示,在拍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演员缺乏相关真实经验,因此需要对演员进行大量的训练与指导,以确保能够达到电影对于社会题材表达的要求。尼日利亚导演菲德里斯·杜克(Fidelis Duker)希望通过电影展现非洲最纯粹的文化与历史,将这些最真实的主题传递给国内外观众,以打破对非洲的固有偏见。
现场同学踊跃发言提问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他们对当下流行电影题材的看法,导演们对此表示认同,并指出,中非合作拍摄有助于国际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为电影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中非影视合作将会越来越广泛;此外,通过利用当地语言进行译制,可以更加直接地触达普通受众,进一步促进中非影视文化互鉴。当被问及首次来到中国的感受时,导演们纷纷表示,中国人民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对于非洲文化的尊重,他们对中非电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沙龙活动及观影观众合影
本次沙龙还播放了此次活动的首映影片——来自坦桑尼亚的《我的村庄》(Kijiji Changu),同学们反响热烈。后续还将在中国传媒大学继续展映六部非洲影片:坦桑尼亚《她的人生》(Binti),埃塞俄比亚《逆风少女》(Min Alesh?),尼日里亚《狮心》(Lionheart)、《王位之战》(Mai Martabe),贝宁《造化弄人》(A Destiny Caught Up)、《不公》(Injustice)。
本次沙龙活动由我院及坦桑尼亚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李方妮老师担任主持,丛芳君、唐惠润、杜雯等专业教师到场参加。
文字丨王婧怡 美工丨王天昱
图片丨任威宇 责编丨黄雨茜
主编丨刘 颖 陈莉娜 编审丨刘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