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功能性创新原料解决方案。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物技术革命,近些年合成生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景。
特别是在化妆品原料领域,合成生物的应用已然蔚然成风,为化妆品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能源”。
合成生物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想象空间,赢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和下场,以致合成生物赛道的热度始终未减。
近期,化妆品合成生物赛道再添“猛将”。据悉,合成生物领域企业巨微生物已接连完成两轮数千万级融资,投资方包括专注于健康美丽产业投资的云庐科创、上市公司佳禾食品董事长等,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用途。
巨微生物的崛起:
核心团队与技术优势
据根号C(ID:sqr-cosmetics)了解,巨微生物于2024年正式开始运营,由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这种高水平的科研背景为公司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依托于创始团队的科研积累,巨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布局了两大未来生物科学中心,开展从新原料基础研发到配方成果转化的基础到应用型研究,并成功在江苏和广东落地两大生产基地,共同实现创新产品研发落地和规模化生产。
同时,得益于创始团队的科研和商业复合型团队背景,巨微生物在美妆日化和健康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客户资源,已经在洽谈业务合作的知名品牌客户达数十家。
专注开发“高毛利创新产品”
提供功能性创新原料解决方案
公司以生物活性糖为切入方向,专注于开发符合市场化需求的“高毛利创新产品”,提供健康美丽产业的功能性创新原料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包括美妆日化、功能性食品、医美医药等领域。
基于妆食同源的产业逻辑,巨微生物已推出多系列的产品管线,广泛应用于美妆日化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核心产品包括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二裂酵母溶胞物2.0、新型麦芽四糖、硫酸软骨素寡糖、岩藻糖以及静电纳米多元纺丝膜等。
以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为例,巨微团队介绍,透明质酸作为超级大单品,存量市场空间大,但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已然具备品牌和规模效应。巨微生物选择切入的核心原因是强技术创新优势和低市场教育成本。作为新一代技术路线,和市面上主流产品相比,巨微生物的“菌种发酵得率更高”,具有分子量更低、产物均一、结构稳定等特点,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分子量,价格也比头部品牌更低。目前,该产品已获得数千万元的客户订单且持续增长,生产基地也已经落地,逐步实现产业化。
©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钠(HydroHA(微晶))
另一款商业化的产品岩藻糖及其衍生产物,通过底盘代谢工程改造并优化岩藻糖的生物合成工艺,获得高纯度、高功能性的岩藻糖,同时建立非模式底盘多目标功能糖体系平台,可精准获取岩藻糖衍生产物,如岩藻糖基乳糖、甘露糖基寡糖、岩藻寡糖等。这些衍生物在化妆品、健康食品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技术已经获得6项国家专利授权,巨微生物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见一斑。
©岩藻糖
打破商业化桎梏
创新差异化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当前产品,巨微生物先从美妆日化产业切入,在创办首年就已成功落地合作了多家品牌客户,合同订单数额达到数千万元,预计年收入超千万且实现盈利。
合成生物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美妆日化领域的大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新兴企业如何实现盈利和持续增长呢?
这或许可以从“节流”和“开源”两个维度去理解。巨微团队认为,对于多数合成生物企业来说,“烧钱”的两点无非在于研发和建厂。就前者而言,巨微生物以实现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许多研发工作在大学里其实已经完成了,我们会从中选择更有利于市场化落地的技术专利,所以研发投入本身并不会太多,而且转化周期会加快。”
产能搭建方面,巨微生物已在国内布局了广东和江苏两大核心生产基地。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公司并未选择孤军奋战,而是与产业头部公司合作,由对方主要出资,巨微生物则以技术入股共同建设生产基地。比如,主要用来生产超低分子透明质酸的江苏工厂,就是与行业某头部企业合资共建的。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减少了企业的初期投入风险,还能够充分利用合作方的市场资源与渠道,加快产品的市场布局。
“我们的自有资金主要还是用来做研发和市场,供应链本身还是依靠战略合作来完成。”据了解,巨微生物现已与多家上市公司达成共建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合作意向。
在“开源”的问题上,不同于许多高校创业项目,巨微生物从成立起就具备非常强的商业化意识、客户资源和执行能力。
市场对合成生物企业的理想发展普遍预期在于,首年融资、次年建厂,第三年实现收入,第四年做出规模化业绩。但在巨微团队看来,创业节奏决定生死存亡,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平衡资源的投入,建厂动辄要2、3年,过程中一旦销售跟不上或融资卡顿,公司的运营风险就会非常高。
巨微团队认为,研发和商业化并行,在保持现金流的同时探索大单品,才能更有效的拉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合成生物企业来说,单一产品的天花板有限,销售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大客户、大单品,以及多产品管线。
“单纯的原料供应天花板不高,我们大部分的研发都围绕应用创新进行,确定需求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功效配方解决方案。公司几乎每周都在和客户做研发共创,确保能够及时、深刻地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同时,和客户共建、共同申请专利的方式,也能在最大程度维持后续的采购粘性。”
基于对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巨微生物的未来值得期待。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美丽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合成生物所代表的绿色制造理念必将引导行业潮流。巨微生物不仅瞄准了国内市场,还在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已经进军东南亚等新兴地区,正在与海外的美妆日化头部品牌合作开发本地化特色的创新产品。这种全球化视野与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策略,将助力巨微生物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近些年来,合成生物赛道入局者众,异常热闹。在化妆品领域,无论是上游的原料商、制造代工厂,还是中游的品牌商、技术平台公司,都在争相布局这一赛道。
本土方面,除了上述的巨微生物,贝泰妮、华熙生物、美中集团、瑞德林、中科欣扬、杉海创新、维琪科技、仅三生物、创健医疗、伯酷生物、百葵锐、瑞吉明生物、美琉生物等等也纷纷入局合成生物赛道;外资方面,资生堂、欧莱雅等巨头亦在加速布局。
合成生物赛道的红利尚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或将有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和品牌在合成生物这条赛道上竞逐,由合成生物引领的化妆品产业“新能源革命”还将继续如火如荼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