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何时休?
正如强光之下潜藏阴影,在化妆品行业法规趋于完善、监管趋严的当下,化妆品违规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例如,近段时间以来备受关注的化妆品添加禁用原料的问题。
就在12月4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再次发布关于15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2024年第53号),通告显示,在2024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工作中,经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单位检验,有15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检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的禁用原料。
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了6则关于检出禁用原料的化妆品抽检通告,共涉及64批次化妆品。
从品类上看,祛痘类产品共有8批次,美白祛斑类产品有6批次,普通精华/霜类涉及6批次,面膜产品2批次,洗护产品7批次,染发类产品则有18批次,底妆类涉及3批次,美甲美睫类有6批次,更有婴童护肤产品8批次。
祛痘、美睫——医药成分重灾区
从各类产品违禁添加成分上看,祛痘类产品涉及添加甲硝唑、克林霉素、夫西地酸、林可霉素、特比萘芬、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多为皮肤医药抗菌抗生素成分,甚至还有动物专用药品。
例如克林霉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首选治疗药物;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比萘芬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适用于浅表真菌引起的皮肤、指甲感染等。恩诺沙星则是广谱杀菌药,是国家指定的动物专用药。
此外,还有一款产品同时添加多种违禁成分的,比如山东懿方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广州赛因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懿方美草本祛痘修护精华霜(标示批号2022/3/4)同时检出甲硝唑、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济南赤道经贸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市碧莹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馫香秀薰衣草祛痘修护液(标示批号202103H006)检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医药成分还被常用于美睫产品,比如4批次美睫产品中,均添加了治疗青光眼的药品成分——比马前列素。该成分因为被发现有促进睫毛增长增粗的副作用而常被不法商家用来违规添加到美睫类产品中,但实际上,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带来系列不良反应,比如眼睑发黑、眼部充血肿胀,甚至损伤视神经、视力下降等。
美白祛斑、婴童——激素肆虐
同样属于添加“猛药”的,还有美白祛斑以及婴童护理产品。
6批次美白产品涉及添加氯倍他索乙酸酯、地塞米松、倍他米松醋酸酯。这三个成分都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特点是,短期内可强效改善皮肤顽固问题,但均不能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带来系列严重的副作用,比如皮质醇增多、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等,而且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童来说,更是禁用或者需要谨慎使用的。
而8批次婴童产品中,也同样有此类激素的存在,比如氯倍他索丙酸酯、卤倍他索丙酸酯,此外还有特比萘芬、萘甲唑啉、黄体酮、赛庚啶等抗生素、性激素类、抗过敏类药成分。其中,黄体酮又称孕酮、黄体激素,是一种孕激素,违法添加进婴童产品可能会带来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也被世卫组织列入2B类致癌物清单中。
而在此类涉事生产企业中,既有黑榜“常客”,也有知名大厂。
比如,广州市靓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依祈美白祛斑霜(标示批号MLMOFA0914)查出氯倍他索乙酸酯。该工厂此前就多次在抽检中有不合格违规行为,比如2021年其生产的两批次LAOSHÉNYI祛痘霜被检测出部分成分含量超出限值;在2021、2022年的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检查中因生产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行为两度被责令限期改正。
广州市骄子日化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小逗婴儿蛋黄油(标示批号20230706001)被检出黄体酮,而此前其生产的洗发产品也多次违规,比如检出禁用原料、成分不符规定。此外,该企业也同样曾因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有问题被广东药监局通报。
还有业界比较知名的广东三好科技有限公司,其为备案人/生产企业的帕蒂贝贝蛋黄油护肤膏(标示批号SHL010709)检出违禁成分黄体酮。
发用、美甲、底妆——高风险物质集中
洗护、染发是化妆品抽检中最常出现问题的品类。在违禁添加上也同样如此。
7批次洗护产品中,多款检出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丙烯酰胺等,前者也就是卡松,是淋洗类化妆品中最常用的防腐剂成分,但有高致敏率的隐患,因此《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明确规定,卡松在化妆品中的浓度不得超过15ppm,且仅限于淋洗类产品,但很多企业往往会接近限用浓度投料,导致浓度超标问题;后者则是可用作有机合成及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具有神经毒性、 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及潜在致癌性,世卫组织将其列入了2A类致癌物。
18批次染发产品中,有高达14批次涉及“苯”超标问题。比如,由广州威妮雅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丝悦护理染发霜(咖啡色)等6批次产品均查出苯超标。苯是工业常用的溶剂,但是有毒物质,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长期接触或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纳入了1类致癌物清单。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技术上无法避免苯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其限值不得超过2mg/kg,而在公布的违规产品中,比如由广州市奥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rimles泡泡染发剂自然黑色(标示批号20230604G01)产品苯含量就高达33.0mg/kg,远远超过了规定含量。
除了发用,两批次美甲产品检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这两个成分也被世卫组织分别列入了2A类、2B类致癌物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3批次底妆类产品中,也检出了有毒物质,均为新铃兰醛,该成分作为香料香精使用,但因其具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因此被我国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
假货问题频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64批次产品中,有7批次提出样品真实性异议,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和企业。
比如涉及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大宝SOD蜜青花香型(标示批号B230208H)、广州柏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虞美嫩净颜祛痘霜、江西知恩堂实业有限公司的御贝初宝宝夏季爽肤乳(标示批号ZET03R02)等。
而经过药监局审查,除了江西知恩堂实业有限公司系提供虚假信息、隐瞒真实情况,虚假否认生产或者进口过该批次抽检不符合规定产品之外,其余6批次均不是其标示备案人/生产企业生产或进口。
这也反映出,假货也是原料安全问题频发的重点区域。
多管齐下
不难看出,一方面由于市场端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护肤要求,比如不仅要有效果,还要见效快,但常规化妆品功效原料很难做到如“抗生素”“激素”类成分的“猛药”效果,这就导致不少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在化妆品中违规添加医药类成分或者有害物质,对消费者带来安全和健康隐患。
另一方面,化妆品涉及的原料成分种类十分庞杂,且很多成分的安全性等也尚未有充分的完全的科学证明。此外,还有很多作为杂质不可避免会出现在化妆品原料中的禁用成分。而目前我国化妆品原料安全方面相关法规还在推进中,这也使得有些商家投机取巧踩红线或者“擦边”。
但好在完整版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已经在路上,原料和风险物质的安全评估虽然是难点,但作为基础性工作,也将在法规的不断推进中逐渐完善,其出台后,将有效遏制原料违规乱象,也将在未来为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当然,作为行业从业者,更需要端正心态,一边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切实以高标准保障产品、原料安全和质量,一边也要构建自己的风险监控、安全质量监督体系等,加持原料安全、产品安全,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相关原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法规政策的更新,对自己的产品、配方等及时自查。
而作为市场端的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既要及时关注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更新,也要对化妆品功效有更加科学的认知,合理甄别化妆品原料与成分,以及提高警惕,避免买到假货,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