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中怎么样写活动物?

教育   2024-12-11 06:02   浙江  

家长不妨转给孩子看看,

提高写作认知能力。

记叙与动物相处。

我们片断练习。

有学生问,怎么写活动物?

我说关键在于捕捉并生动展现它们的动态特征、行为习惯以及与环境或其他生物的互动。

学生扑闪着眼睛说,有点笼统,是不是讲得具体点,比如说用一些什么技巧

我说首先要细致观察,缺少观察,再技巧也白搭。比如你总得注意它们如何移动吧,如何找食、怎么休息或与其他动物如何互动吧

有了观察的习惯后,接下来,就可以说技巧了。

要细节描写,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动作分解。

将动物的动作分解成一系列连贯的小动作来描述,比如一只猫捕鼠的过程,可以从它悄无声息地接近、身体伏低准备跳跃、到最后迅猛一击的瞬间进行分解描述。

在分解过程中,动词自然而然就用上了。比蹒跚翱翔等,这些动词能够直接传达出动物活动的力量和速度感。

先写表象自然不够。

再添加描绘情感与意图如何?

尝试从动物的角度出发,描绘它们的情感状态如警惕、兴奋、满足可能的意图,比如寻找食物、保护领地。这能让读者感受到动物作为生命体的复杂性和情感深度。

光写这个,还是不够的。

你要把动物置身于环境中。描述它们如何利用环境(如树木、草丛、水域)进行隐蔽、捕食或逃避天敌,这样的描写能增加场景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在这里,老师们在指导学生时很喜欢指点各种感官细节。

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述,比如描述一只狗的嗅觉探索它鼻子不停地抽动,似乎能捕捉到空气中每一丝细微的气味,或者一只鸟的歌声清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穿透薄雾,如同大自然的闹钟。

高手写作,还会使用对比与反差。

他们通过与其他动物或环境的对比,突出目标动物的特点。比如,在一片寂静的森林中,一只松鼠忙碌跳跃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这里,方老师提醒大家的是,对拟人化的手法,一定要谨慎使用。

虽然拟人化可以让动物形象更加亲切,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失去动物本身的真实性和自然性。适当地赋予动物一些人类的情感或思维,可以增加趣味性,但需保持适度。

例文片断欣赏,大家可猜猜下面分别写的是什么动物,小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这些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的。

1
它蹲坐在草坪上,双耳微微前倾,鼻尖轻轻抽动,那双充满好奇与忠诚的眼睛紧紧锁定着不远处滚动的小球。身体蓄势待发,宛如一名静待命令的运动员。猛然间,它后腿用力一蹬,草地仿佛被划开一道无形的轨迹,它如离弦之箭般窜出,直奔那滚动中的“目标”。先用前爪轻轻触碰小球,仿佛是在试探,随后便兴奋地围着小球转圈,尾巴摇成了风车,眼睛闪烁着快乐的光芒。偶尔,它会猛地一跃,试图用嘴叼住小球,失败时便滑稽地摔个跟头,但随即又抖擞精神,再次尝试,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这简单的快乐之中。

2
它慵懒地躺在窗台上,阳光透过纱窗,在它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只耳朵偶尔轻轻颤动,似乎在捕捉着最细微的声音。突然,它的瞳孔猛地一缩,目光如炬,锁定了窗外一只轻盈飞过的蝴蝶。身体瞬间紧绷,宛如一张即将释放的弓。随着一声轻盈的跳跃,它优雅地落在窗台上,前爪悄无声息地伸出,仿佛空气中都凝固了。就在蝴蝶即将逃离的瞬间,它猛地一扑,却只是惊扰了空气,蝴蝶翩然飞去。它不气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身体再次蓄势,准备下一次的“伏击”。

3
它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墙角的阴影中,胡须轻轻颤动,探测着周围的每一寸空间。一对小眼睛闪烁着警惕与好奇,紧紧盯着不远处掉落的面包屑。身体紧贴地面,几乎不留任何声响,宛如夜色中的幽灵。时机成熟,它猛地一窜,速度之快,只能在空气中留下一抹残影。到达食物旁,它先用鼻子小心翼翼地嗅探,确认安全后,迅速用前爪捧起面包屑,飞快地啃食起来。期间,眼睛仍不时四处张望,保持着高度的警觉,随时准备逃离可能的危险。

4
它站在枝头,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小脑袋灵活地转动,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四周。突然,它的目光锁定在了地面上一只蠕动的小虫上。身体微微前倾,翅膀轻轻展开,仿佛随时准备起飞。随着一声清脆的鸣叫,它猛地一跃,展开双翼,优雅地滑翔而下,精准地落在了小虫旁边。先用喙轻轻触碰,似乎在确认猎物的状态,随后便迅速地将小虫吞入口中,满意地抖了抖羽毛,再次振翅高飞,回到了枝头,继续着它的守望。

5
它在院子里悠闲地踱步,不时用爪子扒拉着地上的泥土,寻找着可能隐藏的美食。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当发现一粒遗落的玉米时,立刻停下了脚步。先是小心翼翼地用喙轻轻啄了啄,确认无误后,便低下头,快速地啄食起来,喉咙里发出满意的咕咕声。吃完后,它会抬头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下一顿美食的踪迹,那副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6
它坐在树枝上,双手抱胸,一双机灵的眼睛四处打量,寻找着乐趣。不远处,一颗鲜艳的果子吸引了它的注意。它先是眨了眨眼睛,似乎在评估距离和难度,接着身体轻轻一跃,轻巧地在树枝间跳跃穿梭,宛如林间的精灵。到达果树下,它灵活地攀上枝干,双手迅速摘下果子,得意洋洋地坐在树枝上,细细品尝起来。吃完后,还不忘咂巴咂巴嘴,似乎在回味,随后又开始了新的探险,寻找下一个目标。

新语文与世界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A级教师,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