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刷到一则短视频。
河北邢台市某学校发生了一起大事。
一名三年级学生李某某在课堂上突然离世。
家长哭诉称学校对此事漠不关心,不仅不给予解释,还不允许查看监控。这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猜测可能是人为因素,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突发疾病所致,但无论何种原因,学校和老师都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后续情况我不太了解。一切以警方处理通报的为准。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处理问题,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
一、养成清点人数的好习惯。
走进教室开始讲课前,一定要清点学生人数,发现空位,及时告诉班主任,防止学生溜号钻空子。
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现在做的很好。班主任们工作到位。在微信群会第一时间把缺席情况告诉课任老师。老师们应该也养成了一进教室上课就会观察学情的习惯。
我们上课是上给谁的,这是第一要素。心中没有学生,怎么上好课?
二、倾听孩子的需求。
课堂上如果有人举手,就应该立即停止讲课,听听他说什么,这才能第一时间避免意外的发生。学生不会无缘无故打断你讲课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大概率是出现了紧急情况。
现在有些学校竟然出现了所谓上课期间学生不能如厕的规定,这是什么变态的规定?
三、孩子的健康最重要。
孩子身体不适,要及时联系家长,必要时把他送医院。自以为问题不大,视而不见,那是要出大事的。
遇到上课时发现有学生趴在桌上一定要留一个心眼。哪怕是厌学的睡神,也不要无视。要柔声地问清楚原因,再出有针对的方略。
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不管发生什么不良事件,只要你知道了,就要尽快出现在现场,及时处理,该上报的上报,该下达的下达,避免事态升级。
只有这样做,事后才不会被质疑太冷漠。
五、不要过度刺激孩子。
讽刺,挖苦,贬低,侮辱,绝对不允许。你是成年人,他是未成年人。哪怕学生惹着你了,你为他冲动,从而遭受加倍的冲动惩罚,犯得着吗?不划算的。
遇到“冒犯”,自己马上“投降”,丧失点脸面,没关系的。有时候,调侃调侃一下自己,梳理梳理一下情绪,自己的生活马上就云淡风轻了。
如果过份较真,情绪控制力差的孩子可能就失控了。
过度体罚,体力差的孩子可能就体力不支了。
现在,千万不要动手打孩子,尤其是打脸,一打十年仇。
孩子受不了刺激,情绪上来可能就翻身下楼了-----因为下楼会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