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位初三学生家长写的反思性文章,说不定会给大家以启发。
作为一位初三孩子的家长,我时常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孩子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那一沓沓试卷仿佛成了衡量孩子努力的标尺。这十二年的求学路,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着知识,但真正到了考场上,能否脱颖而出,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是什么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夜深人静时,我反复琢磨,觉得答案可能就是自学能力。市面上有各种辅导班、教育机构,它们或许能给孩子一时的帮助,但长远来看,真正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所突破的,还是自学。初中阶段,就像是孩子人生的一块重要基石,知识体系在这里逐步搭建,难度也逐渐升级。
回想起孩子小学的时光,那时候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家长的时刻陪伴,学习似乎并不那么吃力。但到了初中,一切都变了。科目一下子多了起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急剧增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有限,孩子要想真正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单靠课堂是绝对不够的。
就拿数学来说吧,小学的时候,孩子学的是简单的算术,到了初中,就开始接触几何证明、函数这些全新的领域。到了高中,更是难上加难,立体几何、微积分这些抽象复杂的内容,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到了高中,面对那些宛如“天书”的题目,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初中,真的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回想起孩子这些年的学习日常,很多时候,他们都在为了考试而机械地刷题、死记硬背。但知识是无限的,题目永远刷不完,背过的东西也容易忘记。只有学会自己梳理归纳,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方向。
比如,孩子在学习历史时,如果能静下心来,自己串联起历史的时间线,那么历史的脉络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学习物理时,如果能自己推导各种原理和公式,那么物理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和公式,而是活生生的自然规律。学习语文时,如果能自己整理错综复杂的文言文知识,那么阅读古文就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我们以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为例。懂得初中教育教学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学科中,数语文老师的工作量最大,尤其在批作上,一般其它老师2小时就可以搞定的事,语文老师需要4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语文老师在批改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疏漏或简单处理之处。在这方面,我们完全靠语文老师是靠不住的。
那么,培养孩子的自批自改自记的能力就至关重要。
通过自批自改字词,孩子能够主动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查阅字典、资料等方式进行纠正,从而培养自我修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默写古诗词并自我检查,能够使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我驱动的学习动力。
反复自批自改字词,可以加深孩子对汉字结构、笔顺、字义的理解,提高字词记忆的牢固度。
通过自我检查默写,孩子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古诗词的用词、句式,进而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默写古诗词并自我检查,有助于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和默写,孩子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韵律美、节奏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自批自改的过程要求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反思,这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长期坚持自批自改,能够使孩子逐渐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自批自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教师后续教学的重点,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自批自改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自批自改字词和古诗词默写能够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避免重复犯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长期坚持这一习惯,能够显著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尤其是在字词掌握和古诗词默写方面。
再以语文阅读为例,老师在课堂上只能讲解有限的几篇范文,但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文章架构。这样,他们就能在阅读中慢慢领悟答题的技巧,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以后遇到各种阅读材料,就能触类旁通,轻松解读。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在自学的环境中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自学之路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我们这些家长,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回到家往往已经精疲力尽,很难再有余力去关注孩子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于是,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的学习打包交给校外机构。那些机构打着提分、升学的旗号,让家长仿佛看到了希望,心甘情愿地掏出辛苦挣来的钱。
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机构里,孩子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听,看似认真,实则缺乏主动思考。一旦离开机构那个特定的环境,所学的知识就像无根之萍,很难长久地留在脑海中。
孩子没有经过自我探索、自我纠错的过程,那些所谓的“学会”的知识,其实只是浮在表面,禁不起真正的考验。初中的每一个学年,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一,是适应新环境、打基础的时期;初二,知识难度提升,学科分化开始显现;初三,更是直面中考,全面冲刺的阶段。在这整个初中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真的是刻不容缓。
作为家长,我们即使再忙,也要为孩子挤出一些自学的时间。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压力相对小一些,我们可以设定固定的时间段,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任务,复习薄弱的科目,预习新的内容。遇到难题,鼓励他们先自己查阅资料、串联知识点,尝试解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向别人求助。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迷茫,进度也可能会慢一些,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不能再把孩子的学习成长完全交给别人,毕竟,知识装进孩子自己脑袋的过程,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自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无论是中考还是其他更重要的考试,自学能力都会成为孩子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强大武器。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自学的环境,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去纠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形成自己的方法,最终成为真正的强者。
我们不能再盲目依赖机构,把孩子的学习成长全权托付他人。毕竟,知识装进孩子自己脑袋的过程,无人能代劳。
这条路上,可能会有坎坷,可能会有挫折,但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那片属于他们的广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