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扼住多少老师的咽喉

教育   2024-12-15 06:00   浙江  

职称评审,扼住多少老师的咽喉


杂说

1.

又到职称评审季。

呼唤更有人性化的评审。

2.

一位教师在网上吐槽,说为了评职称,自己提前好几年准备,生病不敢请假怕扣分,带三个班的课超负荷运转,学校任何会议不敢迟到,学校安排的事情积极完成,任何比赛都要参加,按照职称评审的标准一一落实,没想到仅仅0.1分之差还是落选,只能再来一年。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对他的遭遇,我感同身受。

我深知职称评审对于我们这个群体的意义与分量。

它不仅仅是一张证书、一个头衔,更关乎着我们的收入、尊严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3.

职称评审,扼住了很多老师的咽喉。

对守规矩的老师来讲,他们的收入普遍是不高的。

他们的可怜的收入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教龄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岗位工资。

而岗位工资主要由教师的职称所确定,故而在一定意义上,职称高低直接关乎教师的收入,因此,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肯定是老师们所热衷向往的。

但因为名额有限,僧多粥少。自然要抢。

怎么抢?

明争暗夺。

同事之间有人表面上对你客客气气,背地里常常暗箭伤人,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脱颖而出。

正面渠道,弯门斜道,统统用上。于是,从学校一层就会滋生相应腐败。

还有些恶心的学校领导,把职称晋升作为“管理教师”的武器,动不动就让老师“自愿”去做那些不自愿的非教学以内的事。

4.

针对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也在努力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如取消论文要求、增设正高级职称等等,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普通老师看到职称改革的希望。

但对普通的一线老师来讲,难度其实并没降低。

最最关键的是:名额和岗位设置。

为了那些有限的名额与设置的岗位,必然要争要斗,要“同室操戈”。

这种争与斗,不仅消耗了我们的精力,更侵蚀了我们的教育热情。有时候,我们会不会怀疑,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环境吗?

5.

我想对同行说,

生活总要继续,教育仍需坚守。

职称虽然重要,但它绝不是生命的全部。

我们还有家庭、健康、兴趣爱好,还有对学生深深的爱与责任。这些,都是职称无法替代的。

那些有机会评职称的同行,看淡职称评审应该是最佳的生存选择。

我们,依然可以按照评审要求去准备材料,但不要为结果而焦虑。

评上了,固然是好事,每个月能多几百块钱,也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评不上,也没关系,自己继续努力,保持平常心,不被外界的纷扰所纠结。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内心平静。工作之余,去散步、慢跑,让身心得到放松。学会放下那些无谓的担忧和焦虑,与自己和解,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当然,我们不应放弃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是传承知识与文化。

无论职称如何,我们都将坚守这份初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6.

我想对相关的领导说,职称评审制度确实需要改革。

我们希望看到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评审机制,更有人性化,让每一位长年深耕的老师都有机会,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同时,也希望领导们能够关注到老师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新语文与世界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A级教师,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