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慧语·写在前面
这个栏目开设至今,陆续推荐并转发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例,在此再次推荐。
链接如下:
今天发布的是我早几年的课例——《藤野先生》教学实录,本节课是两课时。
本栏目今后会继续推荐身边老师的优秀课例、或简单记录自己的公开课;展现形式或以教学设计、或以教学实录、或以教学视频、或以叙事反馈……
可以保证推荐的课堂肯定是极其优质,但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完美精彩,个中好坏,留作反思进步。
今后,若有好课,将会陆续为大家推出!也期待朋友们的投稿,结伴同行,探寻语文之美!
——师/谭嘉慧
2024.9.24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长沙市怡海中学 谭嘉慧
师:1934年,日本岩波书店计划收入鲁迅的作品,增田写信给鲁迅,问应当收入哪些作品,鲁迅回信说:
(屏显)
“都可以,只要你们觉得好就收;不过,只是希望能将《藤野先生》收入。”
师:鲁迅对藤野先生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吗?请用原文回答。(生迅速找到,并齐读)
(屏显)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在鲁迅心中堪称“伟大”的老师——藤野先生。请同学先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01 品读藤野先生外貌的平凡
师:藤野先生第一次出场,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胡,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师:这个老师外表长得怎么样?
生:嗯——很普通。
师:那边还有同学要补充。
生:不仅仅是普通,甚至可以说有些随意,书上第9段还说他穿衣服太不讲究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师:补充得非常详细,这样看来,藤野先生对于他的外表?
生:(齐)一点都不看重。
生:不拘小节。
师:对,那别人怎么看他?
生:别人看不起他。
师:何以见得?
生:在藤野先生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介绍自己的时候,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藤野先生“被当作扒手”的事情就是这些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刻意讲演给新生的。
师:理解非常到位,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他的外在形象特点——
生:(齐)平凡
师:对,外表平凡。
02 品悟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事迹的平凡
师:那这样看似平凡的藤野先生做了什么事让我对他充满感激?梳理全文,概述事迹。
(生默读,并自行批注)
生:他做的事情有:给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女人裹脚。
师:你的思考很全面,确实如此。
(屏显)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女人裹脚
师:面对这些事情,大家心中有没有一点疑虑?
生:我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妥当,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一些普通的小事呀!比如说“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之类的,这不是所有老师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吗?谭老师您也每天给我们改作业啊!不知道为何,大文豪鲁迅却如此看重?
师:你说的有道理。鲁迅写过的老师也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寿镜吾”,另一个就是藤野先生,可见他对藤野先生的敬重。
生:我也想补充一下,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看得出藤野先生是一个好老师,但是这一类事情确实也很常见,也很普通,称不上“伟大”吧?
师:确实,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做的事情也平凡。
01 师之行
师:那外表普通,做的事情也很平凡的藤野先生,为何“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请一起探究。
(屏显)
学习任务一:
细读文章的第11-35段,挖掘藤野先生所做的事情背后的“不普通之处”。
(生自由朗读)
师:这些朗读的声音很洪亮,不知道是否读到了语言背后未说出来的话?
生: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的时候极其地细致认真。
师:你说是“修改”,书上说是“添改”,可否替换一下?
生(思考片刻):不能,我要纠正一下,是“添改”。一方面是因为他不仅“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见其认真;另一方面,他坚持的时间特别长,不是只改了一次,而是一直持续到他教完所有的功课,其中包含“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我想继续补充一下,就是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从头到末”,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他又那么细心,可以想见他的辛苦!
(师板书:细心)
师:两位同学都讲得特别细致,这个讲义是我主动找藤野先生写的吗?
生:(齐)不是!
师:那是藤野先生命令我抄写的。
生:(齐)也不是,是他用委婉的语气与我商量的。
师:请你来为大家用这种语气读一下。
(生读)
师:比较接近了,藤野先生为何要这样对我说话呢?
生:他很尊重我,顾及我的情绪,照顾我的心理。包括后面听到我同意之后,还有些兴奋地直接说“拿来我看!”是一位很负责的老师!
师:你读的很细致,可见朴素语言背后的深情。在其他事例中还能发现一些“不普通之处”吗?
生:我把解剖图画错之后,藤野先生还专门叫我去研究室指点我。他在指点我的时候,也特别认真。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指点我的,一起来齐读一遍。
(屏显)
A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B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师:和原文比较,请大家思考一下能不能这样改?
生:不能,因为原文更加的委婉,语气也因为有中间的那句话,更加的平缓。其实藤野先生表面上是委婉地批评我,更多是耐心地指导我,还顾及我的情绪怕“我”难堪。
生:这样一看,藤野先生,既有耐心,又很贴心。
(师板书:耐心、贴心)
师:确实如此,还有同学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生:他关心解剖实习,其实也给我温暖了。
(师板书:关心)
师:是的,真诚的关心常如暖阳一般,照进我们的心灵。他关心我什么?
生:他担心我像其他中国人一样怕鬼,不肯解剖尸体。
师:他是说中国人“怕”鬼吗?
生:不是,他说的是“敬重”鬼。
师:这里能否改一下呢?“怕”如果不合适,改成“迷信”呢?
生:我还是觉得“敬重”更恰当一点。因为藤野先生没有说“迷信”而说“敬重”,是怕自己的语句无意伤到“我”的自尊心,这也是对我的一种贴心,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师:你对藤野先生的了解更深了一步。讲到这里,大家都未提及关于“了解女人裹脚”的事迹,估摸着大家觉得,这一事件实在难与“伟大”这一词联系在一起。但是这里,鲁迅是进行了二次修改的,我们来看看:
(屏显)
A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鲁迅是大文豪,对自己的文字总是几经修改。大家看看有什么区别?为何又要改呢?
生:“好”容易让人引起歧义,好像藤野先生嘲笑中国旧俗似的。
生:作者改成“知道”,其实还是强调藤野先生对我说话的时候,特别顾及我的心情,所有的言行细节里,都是对我、对中国、对中华文化贴心的尊重。
生:我还发现文中出现几个“叫我”“将我叫到”,可见,几乎都是藤野先生主动喊我去的,对我的负责、对我的关心、对我的严格要求,都溢于言表。
师小结:确实啊!藤野先生虽然所做的事情很平凡,很小,可是每一件事情都是蕴含着他批改讲义的细心、指导鲁迅的耐心、对于鲁迅的关心、和深入骨髓的贴心。平凡的事情背后一点都不平凡!
02 国之况
师过渡: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时的中国也处于大雪笼罩中,一起来继续探究:
(屏显)
学习任务二:
(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师:哪位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我们组是站在清国留学生的角度来谈的,因为他们也代表了中国国民的一部分。他们在日本不思进取,赏樱花、学跳舞,还把鞭子盘起来,实在是愚昧庸俗。如果说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都是这个样子,那么国家只会越发衰败下去。
师:那作者对他们什么态度呢?
生:讨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笔法,齐读。
(屏显)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生齐读)
师:大家对于一些词刻意重读了,那是些什么词?
生:副词。
师:确实,副词中常常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这个语气和写藤野先生时的温情完全不一样,显然充满了各种讽刺和讨厌,比如一开场说“也无非”,可见对东京的失望;还有“确也”、“还要”、“实在”都是一种讽刺,对于清国留学生愚昧的犀利嘲讽。
生:还有那个“标致”,这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在这里褒词贬用,反语,更有辛辣的批判之味。
生:我觉得那几个比喻句也耐人寻味,都是写他们的头发,要么像“一座富士山”,要么“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充满了对清国留学生享乐主义的气愤。
师:这一组品读很全面,还有其他组想要继续补充吗?
生:我们组重点关注的是“看电影事件”。我们在“看电影事件”中看到了鲁迅深深的悲哀。
师(表示兴趣):愿闻其详。
生:首先第29段这里开场就直接交代了中国当时的状况——“中国是弱国”。其次,是电影中播放的是枪毙中国人,围看的是一群中国人。还每一次都有“万岁”的欢呼,中国人也跟着喝彩,而当时的作者,却受到了大大的刺激!
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里,有一句话很特别:
(屏显)
围看着的是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师:为何这样写?我也在一群人之列啊!
生:我的肉体在之列,但是我的灵魂没在之列呀!
生:我同意!这里还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是作者深深的孤独,深深的悲哀,因为看到眼前一群麻木的中国人而悲哀。
(师板书:国民麻木)
师:听到你们的品读,我也跟着鲁迅悲哀起来了。来看一则历史资料:
(屏显)
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本前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鲁迅到日本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奇中国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
师:这则材料可以直接看出什么?
生:中国已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也!
师:确实,因为国力衰微一直被称作“东亚病夫”。
(师板书:国力衰微)
师小结:国家弱,处处遭受打压的情况下,却有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作者心中一定会——
(生齐:特别感激)
03 我之境
师过渡:确实,那鲁迅自己的境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他的日子过得好吗?一起来继续探寻:
(屏显)
学习任务三:
跳读文章,从中探寻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处境?
(生跳读)
生:国家状况不好,作者的状况也不好。首先是辗转多地,其实是“我”在仙台生活的不适应,饮食、住宿环境等。
师:中间还经过什么地方?
生:“日暮里”和“水户”。
师:为何唯独记得这两个地名呢?
生:许是和中国文化有关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念家乡,内心更加惆怅;“水户”和民族英雄朱舜水有关。
师:如果说鲁迅是遭遇到困境的话,以上都属于什么层面的?
生:生活。
生:用“生存”更恰当。
师:的确是生存困境。那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层面的困境吗?
生: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匿名信事件”吧!虽然作者写得很冷静,但是当他写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我却感觉到了作者气得手在颤抖。
师:这是什么方面的困境呢?
生:精神层面的。
师: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两则材料:
(屏显)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
——王晓明《离乡者的凄哀》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
师:由此可见,鲁迅在日本遭遇了什么?
生:各种歧视,各种白眼……
师:可以说是: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
(师板书: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
师:现在我再想问大家一句,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照“伟大”吗?
生:特别伟大!这是一种毫无民族偏见的伟大,是一种暗夜中的亮起灯塔一般的伟大。
师:大赞!你已经替老师做了总结了。
04 后之遇
师过渡:这些事情深深刺激了鲁迅,他意识到:弱国的子民无法摆脱受歧视、被侮辱的处境,而国民愚昧麻木也非医学所能改变。他辞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了。回国后的鲁迅,为何在多年后再写下了这篇文章呢?我们来看看1926年鲁迅的经历:
师:鲁迅这一年过的怎么样?
生:(齐)坎坷。
师:老师写了一首诗,请大家一起来完成学习任务四。
(屏显)
学习任务四:
阅读拓展材料,探索鲁迅回国后时隔多年,再提笔写下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原因?
用【慧语对诗】的形式回答。
(配乐“慧语对诗”)
(屏显谭嘉慧老师原创诗歌)
四面是墙 挡住阳光
四处黑暗 看不到希望
四方都是利箭 射向我心房
四季俱冷 我拿起手的笔 横眉向“正人君子”对抗
辗转奔波时 也会有疲乏
披荆斩棘时
也在疯狂地碰壁中会感到迷茫
狭促的房间
点燃一根烟
抬眼 孤独
看到你的照片
生:狭促的房间
点燃一根烟
抬眼 孤独
看到你的照片
我的心重新装满力量向前
生:狭促的房间
点燃一根烟
抬眼 孤独
看到你的照片
让我暗黑的世界里重新找到满眼星辰
生:狭促的房间
点燃一根烟
抬眼 孤独
看到你的照片
它托住了我那无处安放的窘迫和不安
生:狭促的房间
点燃一根烟
抬眼 孤独
看到你的照片
前行的路上风雨再大我也勇往直前
师小结:孩子们的诗总是至诚至真,在你们的诗中,我们可以总结,在鲁迅心中,藤野先生就是他窘迫处境中的精神寄托。
(师板书:窘迫处境中找寻精神寄托)
师小结:
(屏显)
小结:
师小结:品读之后,我们发现藤野先生正是在“我”无法摆脱困境的绝望情况下出现的,他对“我”的毫不经意的关怀,对于“我”孤寂的心灵无疑是巨大的慰藉。藤野先生还用他“为中国”“为学术”的大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让“我”看到了另一类型的日本人、另一类型的知识分子,让处于绝望的黑洞里的“我”,看到一线曙光。请大家再次齐读:
(屏显)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01 拓展阅读,启迪学生深思
师:藤野先生的言行在鲁迅心中是伟大的,后来的若干年里,一直在找寻藤野先生的消息,直到逝世前后,藤野先生才得知,在鲁迅逝世后写了一篇《谨忆周树人君》。请读这一片段:
(屏显)
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虽然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
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
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和周君一起照过像。
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师:阅读了《谨忆周树人君》的片段,大家发现了什么没?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发现藤野先生的印象好像不太深刻,许多事情他都不记得了。
生:许多鲁迅记得特别清楚的事情,藤野先生似乎都不记得。甚至连给照片的事情、去他家的事情都不记得了。
生:我本以为他因为鲁迅的纪念而感到特别荣幸和自豪,但是藤野先生更多的是惊讶!
师:那你们觉得人一般是什么情况下,对自己做的事情印象不深呢?
生:可能是做的多,不觉得特殊。
生:我觉得应该是自己做的时候,就是如平常一样,不是刻意为之,所以就习以为常,也不觉得怎么样,这样容易忘记。
生:我赞成她的看法,藤野先生给鲁迅的帮助,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本能,不觉得自己对鲁迅做了特别伟大的事情,所以自己印象不深。
生:也许藤野先生因为鲁迅来自中国,他给了他特殊的关照,他仅仅是凭着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一个医学研究者对学术的热情、忠诚,做他应该做的事。
师小结: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希望大家有时间去找寻资料探究,我想问大家的是,这样的藤野先生——没有鲁迅口中那么伟大的藤野先生的平凡言行,是不是称不上“伟大”?
02 感悟和思辨:何谓“伟大”?
(屏显)
藤野先生这样的平凡普通的言行,是不是称不上“伟大”?
生:在我心里,这就是“伟大”,甚至是“更大的伟大”。因为藤野先生给了有着炽热爱国情怀的、自尊自重的鲁迅跨越了国别的、满怀深情的大爱!
生:虽然藤野先生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他的这些自然表现,却在作者心灵中引起巨大波澜,并且引发出崇高的敬意。也算是“不经意间的伟大”吧!
生:这是一种“超越民族的伟大”,伟大在他的正直无私。即使说,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是一位优秀教师对学生学术上的帮助,那么,诘责干事无礼污蔑、不另眼相看则是心灵上的援助。他对弱国留学生的无比信任,他对弱国留学生的无私帮助,是开在鲁迅孤独寂寞心田里最温暖的花。
生:正是因为他“平凡的伟大”,给正经受颠沛流离生活之苦的鲁迅先生以无比强大的战斗力量。
师:你们的灵魂已经越发通透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
(屏显)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托尔斯泰
师:无居高临下的同情,无刻意塑造的伟大,无内心纠结挣扎过后的伟岸付出,反而是对待所有学生都认真负责的职业操守和一种深入骨髓、毫无民族偏见的博爱,所以举手投足间,不见刻意,不见隔阂,自然平常,这样的“细心”、“耐心”、“关心”、 “贴心”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
(屏显)
当鲁迅告别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他的表情是“凄然”的。
请你置入情景中,试写一下,藤野先生未说出口的话。
(生写作)
生:其实我挺希望你学好医学的,你有很高的学习天赋,留在仙台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更深的探讨和研究,让你的潜能更加发挥。
生:我支持你去为你的国家奋斗努力,可是,你我身处在不同的对立方,我……此去经年,只愿周君一切安好吧!
生:我挺理解你的,我又何尝不是和你一样的际遇呢?因为学历、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在学校里我同你一样处于被排挤的边缘状态,所以,我懂得你的抉择,也希望你有更好的发展。
生:前路坎坷,望周君多加珍重。
师:这样的平凡的老师,在最后的分别时刻,也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举动,也没有说出一些伟大的话来,在“欲说未说”间,你感受到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生:更平凡却真挚的师生情,平凡的举动给鲁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平凡人”。
生:从藤野先生身上,我看到了“平凡的意义”。我愿意成为一个向他一样的平凡普通人。
生:大情怀、大格局、给予别人尊重和公平,是我学完后认为我们最需要坚守的“平凡”。
师总结:是啊,平凡的藤野先生,做出的平凡举动,不经意间却给鲁迅带来勇气和坚定,铸就了他心中的伟大。平凡的我们,只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就是时代的伟大。正如路遥所说:
(屏显)
所谓伟大,不过是把每一件平凡事做到极致罢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
师:愿我们都做一个平凡人!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
(屏显)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曹聚仁:《鲁迅年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钱理群:《<藤野先生>是如何写老师的》.载《语文建设》2009年09期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载《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01期
下面是交流群的二维码,欢迎加群讨论交流:
(此文已发表在《统编语文教材名师教案》)
文字丨谭嘉慧
排版丨陈翡华
审核丨谭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