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书摘丨孩子与老人,是生命的两极

文摘   文化   2024-10-14 20:01   湖南  

图|谭嘉慧拍摄于长沙


【每日书摘258】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婧心慧语】

老人带着小孩,似乎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个现象。当今如此,过去更是如此。一个老人带着小孩有无数理由,可以是他更富有智慧,可以是他更有教育方法,当然也可以是更为现实的——他更具有财富,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

如此种种,越发显得老人领着孩子居住生活是非常完美的选择了。我曾经也认为最多就是老小之间有着思想上的差异,要么溺爱,要么压抑,可当我看到萧红如实记录下的这一段看似废话的感受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孩子与老人,是人生命的两极。

我们看这段表述会发现很有意思。从”我“出生到四五岁,五年不到的时间,落在”我“对祖父年龄的感知上就成了”六十“到”七十“,虽然一个是六十多,一个是七十少点,但这种”我“才长大一点,祖父已经又快要买过一道十年大关的快速感是非常令人感到紧张的。对于这个慈祥、和蔼可亲的老人,这个给予了“我”温暖和爱的人,也是当时生命中最密切的人,”我“会发现生追不上死亡,自己的成长速度远追不上衰老的速度,而追着追着,甚至没能等到”我“真正成熟,便必须接受祖父注定来临的死亡。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这句话平静,是一种接受自然规律的平静。这应该是所有隔代居住带来的共同挑战。孩子要过早地面临自己的渺小有限,要过早地感知时间落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区别,要过早地看到死亡的降临。对他们而言,是否能接受与消化,这是一个困难却又奖励丰厚的挑战。






诲人慧语


栏目导航



教研沙龙

慧语课堂

教学实录

听课评课

写作指导

学生佳作

纸短情长

为你写诗

教学札记

时光影像

年度复盘

成长营地






END



诲人慧语
谭嘉慧,湖南省教学能手,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约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