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高中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文摘   2024-11-26 20:01   北京  

文/张政 李春晓

摘要:辽宁“组团式”教育援藏对口支援那曲教育。从 2016 年起,辽宁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开始支援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拉那二高”)。近年来,那曲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异地办学模式取得丰硕成果。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及其他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为落实“以省包校”机制,发挥辽宁大后方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辽宁援藏团队邀请内地专家进藏送教成为常态工作,有利于促进那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助力那曲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组团式”教育援藏;以省包校;异地办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策略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是青少年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价值感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和成就。心理状态健康的学生更具备韧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或放弃,这种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1]
为贯彻落实“以省包校”机制,发挥辽宁大后方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那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提升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援藏团队特邀沈阳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走进那曲三所高中,开展师生讲座、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示范课、体验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基于交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影响那曲学生心理状态的

主要因素分析


偏远地区学生因离家求学,导致心理归属感匮乏。很多来自那曲相对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离开家乡和熟悉的环境,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的教师和同学,这对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求学时,他们可能会因为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教师的自我保护而产生防御心理,加上学业负担的逐渐递增,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困扰。社会支持力量是学生在遇到情绪问题、学习问题时的重要心理支撑,而那曲偏远地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相对于其他地区学生的社会支持力量较弱,产生心理问题如不能有效缓解,易使其心理状况继续向负性演变。
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特殊需求,导致学生产生封闭心理。由于地域、语言和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渴望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的心理特点,尤其表现在语言交流上的内敛性和局限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但部分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欲望较低,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虽然他们渴望学生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情谊,却碍于人际交往方式方法问题不能实现。久而久之,这种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封闭心理,不易融入班集体,进而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难度。
部分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导致无法面对高中学习生活的挑战。那曲学生大多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对事物充满热情,反应迅速,情绪反应强烈。这类学生相对淳朴,有情有义,但反应迅速这个特点,也易导致他们在情绪激动和面对困难问题时产生更大的心理波动。当学生产生心理波动后,处理事务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他们能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可能会因为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而缺乏耐心,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都会给他们带来挑战。
学生在心理上常常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与矛盾的特点。他们渴望独立,但在学习中依赖教师,经济上依赖父母,生活中依赖集体。同时,他们还可能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即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又常常表现出孩子气,进而产生如开放与封闭、渴求与压抑、自制与冲动等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可能使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感到困惑和无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特殊的地理、文化和社会环境,会使学生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专业的心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包容,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从尊重和包容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不同思想、经历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温暖。面对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需要从高中入学阶段开始,不断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逐渐取得学习上的进步。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适时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用亲情式的情感来感化和转变学生对于文化课学习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社团,实行导师制等方式,形成师生帮扶、生生协助的小组合作模式,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减轻学习压力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支持。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心理状态保驾护航。心理教师及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偏远地区学生状态的细微变化,建议每学年对各班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采用纸质版的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建档、统计、留存,线性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建立学生互助小组或社团,定期根据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获得感。这些小组或社团可以定期组织活动,分享经验,相互鼓励和支持。
促进文化适应与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增进人际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开展。坚持科学性,就是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学校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人际沟通的普适性方式方法,让他们认识到高中阶段的人际交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发挥学生善于歌舞沟通和交流的优势,针对民族文化背景和学生特点,开展歌舞类活动。例如,拉那二高开展的民族特色课间操、大课间跳锅庄舞以及班班有歌声等活动。学校要尽可能地搭建平台,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同伴间的优势,促进同伴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达到有效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形成的目的。
关注学生群体普遍需求,并关注个体差异。“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对事物充满热情,反应迅速,情绪反应强烈”,这些都是优秀个体必备的特质。此类学生普遍具有情感上的敏感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倾听和观察每位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与他们进行交流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在情感上给予足够的关注后,可适时给予学生建设性意见,帮助他们改变不利于自己的行为方式,有效实现个体成长。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另外,通过良好的人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3]
对于高中生普遍出现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问题,应提供多样化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课或一个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提供常规的心理辅导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师、学生互助小组、心理健康社团等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这些措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帮助。同时,探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后,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针对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学校心理工作者充足的情况下争取做到解决方案“生生不同”“类类有异”。
为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提供生活帮助,加强家校合作。黄希庭等学者将家庭支持界定为父母(或抚养者)为了一定的教养目的,在某种家庭氛围下,对子女(或被监护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的情感和信息方面的帮助、指导。[4]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生活资助和学习帮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可以提供勤工俭学等机会,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修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能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我们有义务让每一位学生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
高中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和理解,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高中生及教师队伍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范红霞.渗透人格教育,促进心理健康[J].课程·教材·教法,1999(1).

[4]朱卫红,顾永清,黄希庭.家庭支持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 

(作者张政系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校长、辽宁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教育工作队领队,李春晓系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心理教研员)

责任编辑丨徐杨


本文刊登在《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11期

微信编辑丨李景 单笑斐 苏家庆(实习)

微信主编丨徐杨

封面图片丨曹建雄


点击图片   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民族教育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和出版,创刊于1986年。我们将秉持“民族特色,教育情怀”的办刊理念,力争将杂志办成民族教育的第一品牌媒体,真正成为从事民族教育事业的所有人的共同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