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艳燕
建设适应数字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根基。当前世界各国正从内涵框架、培育方式和评价认证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数字素养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强调技术先进性和教育适切性的系统性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至2018年间发布的每一版《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都反映了对技术与教育关系的最新思考。同时,随着各级教育部门对技术与教育融合规律认识的深化,教师数字素养内涵发展更加关注教育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内涵逐步走向多元。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不仅涵盖了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全过程的能力要求,还将教师面对技术时所表现出的内在能动反映具象化了。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各国正重新审视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构建前瞻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多元框架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4年发布了《面向教师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以师生间的有意义互动为核心,描述了新技术条件下师生机三者的动态关系。这对于指导教师做好智能时代的角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从独立走向协同,强调基于在线实践共同体的跨时空整合。数字时代,技术的快速迭代、信息爆炸式增长以及教学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愈发凸显了加强各教育主体间协作的重要性。各国鼓励教师通过组成实践共同体进行跨区域、跨领域的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为全球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共同提升能力的平台。我国开展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积极运用伴随式数据采集、精细化行为分析及教师学情画像构建等技术,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循证化提升、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协同共创,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从结果走向过程,强调对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的激励赋能。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成熟,基于智能技术支持的数字素养评价方式逐步得到关注。智能技术的加持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动态追踪并记录正式以及非正式学习环境中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轨迹。这些翔实的数据记录为衡量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进行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提供了系统化的证据。此外,依据评价结果,各国开始加强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赋能。例如,俄罗斯数据分析中心的教师数字素养在线测评工具不仅支持教师自我评估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还能基于评估结果,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建议。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秉持“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优”的理念,不断深化“测—评—培”一体化机制。通过科学的测评体系,准确把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与需求,开展靶向培训,能为教师的持续学习与专业成长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作者李艳燕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慧教育、学习分析。)
责任编辑丨单笑斐
本文刊登在《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11期
微信编辑丨李景 单笑斐 苏家庆(实习)
微信主编丨徐杨
封面图片丨郝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