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文摘
2024-11-17 21:08
北京
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金 力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在学博士研究生规模超61万人,正在开启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跃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1981年我国正式实施学位制度,复旦大学首批招收22名博士研究生。4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持续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试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率先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全面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设博士研究生旗舰型国际暑期学校和本博贯通“卓博计划”,实施“研究生教育博英行动计划”系列,围绕“四个面向”构建“高精尖缺”博士研究生创新型培养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万名英才,87.2%的博士毕业生投身研究研发岗位,成为国家创新生力军。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呼唤高质量博士研究生教育。复旦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意见》精神,按照“打头阵、当尖兵”的要求,把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秉持“需求导向,分类引领,笃志创新,造就卓越”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以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四重奏”,着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重倡“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育人理念,全系统打造本硕博一体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是实现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意见》明确要求,“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教育概念到教育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教育的底层逻辑面临重塑。落实到具体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场景,首先要破除“重使用、轻培养”等观念,把博士研究生摆到教育体系、育人场域和资源配置的中心,重树“人梯精神”,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并内嵌转化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内容,用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改革。
加强本研招生培养的一体联动。博士研究生培养需要长周期,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执果求因,从源头上千方百计发现好苗子,从研究生教育下探本科教育、从本科教育下探基础教育,从培养链上帮助有潜力的学生形成科学志趣、发展优势特长,最终走上创新报国道路。一方面按照“目标逆推”的思路,系统对标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从造就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溯源,逆推本硕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按照“一以贯之、各有侧重、持续进阶”原则,持续完善各阶段的培养标准、
教育教学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优化本硕博贯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及早遴选好苗子进入“卓博计划”,按照优生、优师、优培的思路,通过集中学科资源、顶尖导师团队个性化指导、国内外访学交流、班级内跨学科交流、年度进展汇报、多维度评价等,全方位提升学生成长成才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重塑创新能力导向的培养流程要素,全链条构建博士研究生自主培养体系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意见》从思想政治引领、改革招生管理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流程要素的革新和重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一是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共性能力体系。更加突出博士研究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干细胞式”人才。二是要统筹实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聚焦学术的高度,以知识创新为内核;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拓展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以实践创新为内核,把增强创新服务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作为提升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三是要围绕“创新力”全链条提质。在入口端,要优化招生结构,调整流程管理,推进分类选拔,强化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考核,加强本研招生、学科专业优化更新的联动设计,加强招生的项目化创新。在培养端,要持续优化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及开题、中期考核等培养环节程序,构建研究生学业预警机制,探索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在出口端,要修订完善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丰富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创新成果形式,试点建立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共同体。牵住评价改革“牛鼻子”,推动学位论文分类评价,探索交叉学科门类评价体系,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打通“评价—反馈—改进”闭环。
重构科教产教协同机制,全方位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联动,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意见》指出,“激发科教融汇活力,激活产教融合动能,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一是要深化科教融汇。一方面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统筹资源配置、科研组织和人才培养,完善高校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新机制。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要打破以院系为主体培养研究生的单一模式,以“首席科学家牵头+青年研究员为骨干+博士研究生为主体”方式组成创新团队,构建起以战略需求为导向、高端科研平台为主体、高水平师资为驱动、一流研究生培养和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目标的科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创新。着眼产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以课题、项目、技术攻关等为依托,加强与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完善企业“出题”、培养单位“答题”、市场“阅卷”的联动机制,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有效机制。突破传统“订单式”“接力式”培养局限,开创“划龙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范式。实施创新型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本研一体化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临床专博“5+3+X”培养新体系、交叉融合“Med-X”新模式和“MD+PhD”双学位教育新方案。三是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复旦大学对标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成立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计算与智能、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技术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形成工程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的新范式。
重塑“干细胞”式育人生态,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沃土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引导、激励和保障青年人创新强国的内生动力。《意见》强调,“要重塑培养流程要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推进全链条建设培养平台,把国家社会需要转化为博士研究生的成长舞台,打造具有产业深度、国际交流广度的育人平台,赋予学生“干细胞”式成长的空间和能力。一是打造“高精尖缺”育人平台。坚持“一学科一方案”,建设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和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联动,支持师生自由探索,打造鼓励原始创新的条件环境,营建卓越学术生态,构筑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母机”。二是落实多学科协同育人。设立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打破学科壁垒,以系统集成各类学科交叉的创新育人资源,建立项目制学位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跨越现有知识结构藩篱,实现融合创新。三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邀请国际顶尖专家,汇集国内外优秀博士研究生,打造旗舰型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品牌,探索高水平国际交流新路径;大力推进“留学复旦”品牌建设,牵头实施“高水平高校联合考试招收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外国留学生”专项试点工作,着力打造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名片。四是加快构建以“AI”大课为引领的高校创新生态。全力打造科学智能“发动机”核心引擎,高质量构建AI-BEST课程体系,高标准建构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AI赋能千行百业探索AI+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科学智能范式变革的教育和人才基座。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
(原载2024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王弘扬
来源 | 中国高等教育微信公众号
点击图片 查看订阅方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EzOTM3Nw==&mid=2650554866&idx=1&sn=7067664ab20d61cd64e6f801ee8d9fb7
中国民族教育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和出版,创刊于1986年。我们将秉持“民族特色,教育情怀”的办刊理念,力争将杂志办成民族教育的第一品牌媒体,真正成为从事民族教育事业的所有人的共同平台。
最新文章
那曲高中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周教育资讯11.18—11.24
从缺位到共育:家校共育视角下家长群的新样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新型研究型大学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六个关键”
怀进鹏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作主旨报告
让家长群成为家校共育的同心桥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实现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改革重点
培养扎根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向
西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张炜: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
努力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包信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一周教育资讯11.11—11.17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让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落到实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挑战与路径
“以典育人”融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加快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特别策划·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⑥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
特别策划·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⑤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出海机制 全面助力“一带一路”新发展
特别策划·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④丨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 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新阶段
一周教育资讯11.04—11.10
特别策划·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③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助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法表决通过 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特别策划·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②丨加大力度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
特别策划·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①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以民族地区优势学科建设提升教育支撑与服务能力
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双一流”建设8年取得显著成效
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化为民族地区教育实践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11期(总298期)目录
一周教育资讯10.28—11.03
笔谈|强化教育的战略属性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笔谈|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切实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
速递!教育部等17部门联手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笔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基加力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部门发文,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
一周教育资讯10.21—10.27
笔谈|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笔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时评|强化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育人功能
笔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笔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敬畏大地:石崇拜与土地祭祀
一周教育资讯10.14—10.20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