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一起踏上觉醒之旅
刚刚结束的十一小长假,你都带孩子去了哪里?
身边有很多人趁着假期带娃去了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有人去了贵州看黄果树瀑布,体验了不一样的苗疆风情,也有人去亚丁稻城徒步。
我则顺从自己的心意,去看了老家的诗和田野。
跟村里人闲聊中,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带孩子出去玩,有人羡慕,有人参与讨论,也有人说风凉话。
这让我想起之间看过的一个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给予足够的物资;富人的富养是教育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规则,获得真正的能力”。
这句话,我并不十分认同。
先说说,我对“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增长了孩子的欲望”这句话的理解。
有人出生便在罗马,有人生下就是骡马。
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看到的风景自然不一样,二者怎么有可比性?
我们都学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就是为了用眼睛记录世界,用脚步丈量世界,阅山河,观天下,见众生,寻自己。
怎么穷人带娃出门旅个游就被贴上“欲望”的标签了?富人就不旅游,不需要看世界?
难道要让孩子延续小时候我们的生活那样,物质匮乏,很多东西没见过,没吃过,以为抬头看见的天的就是全部吗?
在我看来,只要父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多带孩子看看世界,多提高一些认知,未尝不可。
这也孩子是看眼界,形成价值观的必要过程。
他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思考,感受和各种情绪,比如快乐、新奇、震撼......
这些画面都会留在孩子的脑海中,写作文会更生动,遇到人生选项时可能会有更多选项,而不是只有对或错。
也才容易了解,自己的梦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那为什么会有“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增长了孩子的欲望”的说法呢?
我认为,与70后80后从小物质匮乏有很大关系。
这两代人疼孩子,都是在弥补小时候的不幸和遗憾,养孩子也是在养自己的童年。
所以在物质上,更想给孩子丰盈一些,不想他们吃我们小时候吃过的苦。
这无可厚非,只要把控好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引导好孩子。
让他们见过“繁华”后,努力去够到想要的生活,为之奋斗,也是一种积极的动力。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从小被“穷汉养娇子”给惯坏了,没有公主命,一身公主病,没有少爷命,一身少爷病的情况。
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
一个家里如果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欲望自然越来越膨胀,如果大人能够做好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也不会畸形。
相比之下,富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有些特别。
他们之所以叫富人,思维上是不一样的。
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从哪里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和价值。
而且,他们已经财富自由,旅游说走就走,游乐园说去就去,孩子对这些东西见怪不怪了。
所以,他们会把自己身上的本领尽数传承给下一代。
就像出门旅游,普通人关注的可能是游乐场好不好玩,富人则会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
比如观察别人怎么做生意,观察怎么别人为啥成功,教他们看清世界和规则,怎么识人,怎么为人处世……
甚至有的家庭,会有意识去让孩子吃苦,吃亏,由此历练孩子的各项能力。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
之前看姜Dora的访谈,有一期是关于留学经历的,被访谈人称去到国外念书最大的感慨是,她的同学中有人10多岁已经开始在赚钱,在学习商业。
我的朋友中也有一些靠努力改变圈层的。
观察他们的育儿理念,不难发现,他们带娃旅游,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会一起做攻略,比如逛故宫,会找相关的纪录片先看一遍,再去规划去哪些地方。
这样的坚持下,孩子的思维和认知,都得到了提升。
他们并不会在物质上过多骄纵孩子,哪怕买一支笔,都会引导孩子思考,是需要还是想要。
这可能是普通家庭未曾意识到。
但,这不能就把孩子出门旅游,看个世界就做区别,贴标签,把他们跟物质欲划等号。
更何况,富人也不一定就能对孩子的教育,面面俱到,就全都在进行精神富养。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富人因为工作繁忙,而没办法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那什么才算是富养呢?
富养并不仅仅是物质丰盈,更是精神层面的富足,更进一步说是爱养。
北大法学博士后陈少文分享过,从小家里没有给他资源,人脉和财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和影响是妈妈的夸赞和爱,让他有个富足的童年。
真正的富养,虽与父母的身份,财富,地位有关,但与父母的认知,行为,引导等关系更重大。
毕竟父母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身教大于言传。
自媒体博主“是个懒妈LM”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家庭成员的责任,分工,姊妹之间的爱好融入日常生活,就很值得我们参考。
今天就这样了,祝你开心!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记得点下方公众号关注一下,点赞+在看或者赞赏一下,我会更有动力更新内容哦。
写作学习/商务合作联系:Juneyu0888(注明来意通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