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情绪来源于剧情幻想

教育   2025-01-24 20:38   河南  



文 | 李雪



01



情绪这个词怎么界定?你看到一个很美的事物,可能会感动,会微笑,也可能会流泪,这不叫情绪,这叫情感。


什么叫剧情,剧情就是没有边界的自恋幻想。


有读者说,是不是存在没有剧情幻想的情绪,比如单纯的被别人侵犯了边界,升起情绪。

她举例说,自己投入地在拉琴,沉浸在音乐的律动之中,这时候男朋友突然过来摸我,我气得一下子把他的手打开。


他看不见我的状态不想被打扰,他侵犯了我的边界,于是我升起愤怒,这种愤怒是在维护自己边界。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反应,里面并没有剧情。


我反复觉察过了,我并没有什么幻想念头。


我说,剧情幻想在运作的时候,可以非常“流畅自然”,而且极其快的,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念头,自动就做出了反应。


这种快速而流畅,很容易被误解为直觉。真正的直觉里不存在情绪,情绪的背后必然是幻想。

拉琴,沉浸在音乐中,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美好和痛苦,都容易变成小我的食物。小我立刻攫取这种美好为“我”,“我”要延续这种美好,“我”不能被打断,“我”应该被尊重。

看,这就是剧情幻想:小我开始无边无际地造作,掌控整个宇宙都要配合自己呢。男友的咸猪手“打脸”了这个幻想,小我气死了呢。

那没有幻想是怎样的:物来则应,被摸了就是个事实,可以推开他的手继续拉琴,可以跟男友互动,怎样都好。

当然,我自己是远远没有到无我的空性。有一次看舞剧,我被那饱满流动的情感触动得泪流满面,这时候男友在旁边叨叨分析剧情,把我气得想弄死他。


我只是在觉察的路上,不断练习“马后炮”,就是情绪来了,观察它背后的幻想。


附:《到底什么是觉知?



02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一个创伤故事讲了6年的倾诉者,每次参加疗愈工作坊的时候他依然很委屈很悲伤,他毫不做作,是发自内心的,真的很悲伤。

那么问题来了,一次次倾述,被导师倾听、理解,甚至做个案,持续数年,为啥没有疗愈他的这个创伤?

这是我深深思索的问题,我也有很深的创伤,反反复复地影响我,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觉察、真正的疗愈,什么只是再重复一遍创伤?

附:《这些身心灵导师是骗子


现在我的理解是:那个核心在于,有没有去觉察创伤事件背后的幻想。


只要幻想还在,所谓的释放情绪,是释放不完的。可以释放七年,情绪依然强烈。因为幻想是情绪制造机,产能源源不断,供应人的每次释放。

幻想带来的情绪非常真实,非常“流动”,是人类受苦的根源。

把幻想看清楚,看到高清,然后回到事实,头脑安静下来,真正的疗愈就发生了。

这时候人的身体可能会很平静,舒服,也可能有激烈的哭泣、肢体动作。


人类语言把哭泣等动作定义为“悲伤”“愤怒”等等,但是内在并没有一个“悲伤的我”“愤怒的我”,没有受害者,也没有加害者。


仅仅是身体在自发的工作,舒缓曾经因幻想导致的经络紧张堵塞,让气血重新通过去,通过去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身体反应,仅此而已。

这样的发生,一两次就能真的完成一个剧情的疗愈。

所谓哀悼丧失,并不是哀悼失去了什么东西本身,而是完成对丧失背后幻想的哀悼。


附:《看到前男友秀恩爱,这让我感到愤怒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李方

插图 | Valeria Puzzovio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欢迎订阅



1月30日(初二)~2月5日(初八)的7天中医课,全天授课。由高其武和李慧颖两位我很喜欢的中医来授课,课程是纯实用性的,面向中医小白用户,目标是让你在7天时间内达到这个目标:


掌握食疗、艾灸、常见中成药使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比如孩子高烧、流感、脾胃不适等,孩子全班流感如何预防,常见病不用慌,都知道怎么处理。也能判断什么情况必须找医生,以及如何筛选靠谱的中医。总之,可以减少你面对疾病90%的焦虑感,降低90%的跑医院次数。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体质,知道日常生活如何保养。


这是纯实战中医课,课程手把手练习,不需要背东西,学完就能用。小班课,限30人。诚意推荐给大家,7天课程6800元。


中医课还有超值福利:学员每晚赠送雪居茶话1小时,现场答疑解惑,由李雪老师带领。


    点击图片查阅详情:


具体课程安排可添加客服微信:chuxinshequkefu



点 开 这 颗 跳 动 的 心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详解童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