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雪
常收到一些女性的求助留言,她们特别惆怅:弟弟不上学,或不工作,或沉迷游戏,或赌博…她们满心焦虑,如何帮到他们,如何拯救自己那终日以泪洗面的老父母?
这是一种成瘾。任何成瘾行为,都是因为可以从中获获得好处,所以不断沉迷。
而“拯救弟弟’成瘾症”在表面上没有任何好处可以获取,甚至还把自己也拖入泥潭,赔钱赔精力。但在心理上,她是获得很大好处的。
01
首先,有一种“弑父”“弑母”的快感:看你们心爱的儿子,是个废物吧,还不得靠我拯救,我才是那个值得你们珍惜的好孩子!
但这不是真正的“弑父”“弑母”,这依然是像小孩子般在幻想得到父母的爱。虽然不可能真的得到,但可以一直沉溺在这样的意淫中。
附:《“弑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次,好处在于逃避自己生命的责任。作为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责任本是发展自己,如果生养了孩子,还有责任给孩子提供好的发展空间。
这些责任可没那么容易面对,人在现实生活中拼搏,会不断面对自恋受损。
但是,只要进入“拯救弟弟”的忧虑中,坏的都是弟弟,一切不幸都是那个不争气的弟弟造成的。我则是好的,是无辜的付出者,是牺牲者。自恋由此得以滋养。
所以,相比于弟弟的“×××成瘾症”,你自己的“改造弟弟成瘾症”可能更难戒断。
附:《公婆不帮忙带娃,如何反击?》
02
弟弟的沉沦,也是全家人的合谋:“可怜的”老父母,“善良的”姐姐们,大家都需要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弟弟,承接所有的失败,保全她们自己的自恋。
所以,全家人都要盯着弟弟,焦虑弟弟,吸食他的生命力,确保他不会好起来,即家族的“死本能”。
死本能,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趋向死亡和毁灭的动力,想要退行回到出生之前。因为死亡才是对一切痛苦的终极解脱,将我们彻底从紧张、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
死本能有两个方向,一是指向自己,二是指向他人。
指向自己的死本能,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甚至自杀。
附:《抑郁症背后,是一个失联的婴儿》
指向别人的死本能,表现会攻击欲毁灭欲,就是把毁灭自己的力量转向去毁灭外部世界。
孩子从温暖舒适的子宫降临到外界,是个非常不舒服的过程,所以可以说,孩子一出生就带着死本能,想要回到那黑暗的,跟母亲融为一体的子宫中。
如果孩子被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妈妈尽力减少孩子的不舒适,孩子的死本能就会降低,生本能会驱使着它蓬勃伸展,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一出生,就遭遇冷漠无回应,它会产生巨大的毁灭性力量,想要毁灭自己和他人。
有的父母看上去脾气很好,可是孩子却脾气暴躁,究其原因,其实父母不需要对孩子打骂动粗,只要情感上不回应孩子,孩子就会死本能爆棚,动不动歇斯底里。
死本能指向自己,会导致抑郁,严重的甚至会自杀,所以为了自保,有些人会把死本能投射给别人,这个最常发生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是最弱小的,最容易承接家族死本能的人,尤其是那个最小的孩子,如果再叠加不幸,这个最小的孩子恰好又是男孩。
03
父母向孩子投射死本能,有几种方式:
① “你也得做行尸走肉”
微博网友评论:我父母较少攻击我,但我确实觉得活着没意思,我弟弟也是在小学就说活着没意思。我逐渐发觉,虽然没有明显的攻击,但你想干什么都得不到支持,只被允许用一种方式生活,所有的尝试都被警告被取消,这样的生活确实没生机!
这样的父母,投射死本能的方式是:你不可以对美好有任何期冀,你不可以有热情去拥抱这个世界,你必须跟我们一样,谨小慎微,活在狭窄固定的轨道里,如同行尸走肉。
在这样的家庭里,活力就是罪恶,大家都必须一起做僵尸。
父母为什么会把孩子也变成僵尸?
一是为了安全感。
如果你跟我一样成为行尸走肉,那么我们就是一类人,会一直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如果你活力四射,你自然会离开我,抛弃我。
二是为了逃避痛苦。
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呆久了,见到阳光眼睛会被灼伤。
如果孩子展现活力热情,这会刺激到父母内心的生本能,打破原有的平衡。如果父母人格力量实在太弱,会觉得这种打破是对自己的攻击,更加激发了自己的无助、对自己人生的失望。
孩子的活力就像对自己失败人生的打脸,所以父母会掐灭孩子的活力,压制孩子的生本能,让孩子能量水平跟自己一样低,就可以相安无事,继续原有的平衡。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孩子一旦表现出开心,对未来升起希望,妈妈会跑过来跟孩子倾诉自己过得多么苦,爸爸对自己多么差,人生都没有黑暗没有希望,掐灭孩子内心的火焰,让孩子跟自己一样萎靡不振,妈妈就觉得安心了。又比如孩子正高高兴兴地玩着,父母劈头盖脸就过来吼:“怎么不去学习,成绩那么差还有脸玩?!”
② 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亲子关系,父母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陈,却能够在孩子身上找到无数个不够好的地方,无论孩子怎么努力,父母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就是错误。
“死本能”严重的父母,会把每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延伸扩展成毁灭性的结果。
附:《屁大的意外,天崩的惩罚》
比如,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对学习的抗拒,或者某次成绩差了些,父母会咆哮着让孩子不要再上学浪费老子的钱。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如父母的意,父母就会诅咒孩子,你怎么还不去死。
这样的孩子,活得缩手缩脚,犯点小错,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觉得自己应该去死,羞愧到极致。
一位网友分享: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之前在家我被逼的跳楼,前两天弟弟喝农药自杀。对我们永远的抱怨永远的指责,把我们当垃圾桶负面情绪全部抛给我们,而他们自己,永远不想改变,永远没有错,错的永远是孩子。
附:《被共生的孩子,长大后不敢幸福成功》
如果孩子对这种投射没有觉察,很可能配合父母,真的就变成了一无是处的角色。
比如一个网友分享:觉得好奇怪,分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以好好做自己,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可是一有我爸妈在,我就自动变成她们眼中的我,啥事都不会做,瘫倒在那里,让他们会看到我有多么懒,多么差劲。
这就是承接了父母的死本能,瘫倒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做。
其实是父母内心的巨婴,他们通过辱骂斥责,把巨婴投射给孩子,如果孩子承接了这个投射,就会变得越来越废物,浑身无力,只想瘫在床上。
有的案例更极致:被父母控制多年的小两口终于搬出去自己住,父母好像一夜之间白了头,几个月的时间就苍老了好多。女儿心疼父母,让父母来一起住,结果自己瘫倒,老公也病倒,连家里本来活蹦乱跳的狗也整天奄奄一息地趴着,但是父母却精神抖擞。请父母离开,自己和老公和狗狗又都正常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理解家族中的死本能就像一个鬼,总在找人附身。如果父母对自己没有觉知,不能够自我负责,鬼就会附身到孩子身上,由孩子来承接父母的痛苦。
04
网友留言:我们这有一个男的,家里四个姐,年纪轻轻就饮食紊乱,还得了糖尿病,现在每天自己打针。他的四个姐姐好好的,没人得糖尿病。
网友留言:我弟弟就是有四个“善良”的姐姐,以及为他付出了一切的“可怜”母亲,遗憾的是他的生命最终停止在29岁。
网友留言:弟弟们都可怜啊。我弟也有几个“为他好”的姐姐和父母姑姑们,生命被吸食殆尽在36岁的光阴里,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本文中讲的弟弟,同理可以更换成老公或孩子。给娃“打鸡血”也是一样的原理,都是不肯把功夫下到自己身上。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李方
插图 | 皮埃尔·博纳尔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欢迎订阅
几乎可以拯救所有上衣的高支弹力精纺羊毛裤来啦!点击图片查阅详情
秋冬季,特别需要一条裤子搭配我的各种大衣,既要保暖,又要可正式可休闲,羊绒当然好,但是羊绒针织无法做出有型的裤子,于是去定制高支针织羊毛。
面料本身有一定挺括度,所以能修饰一些腿的弯曲,特别显腿直。人的腿大多有些自然弯曲,我也是,很少有人拥有超模般笔直的腿,但是好的面料和剪裁,可以修饰出笔直长腿的效果。
黑色、棕色两个颜色,几乎可以搭配所有颜色的上衣和大衣了,如果经济条件没问题,必须是两个颜色都收。我相信拿到手,你就会爱上它。
面料成分:68%羊毛 29%天丝 %3氨纶
洗涤方式:干洗、手洗皆可。
扫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