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未来赚钱特轻松

教育   2025-01-20 21:19   河南  



文 | 李雪



网友留言:雪老师,您常说的育儿四字箴言”闭嘴给钱“中的”闭嘴“我已经越来越理解其中之道,自从开始严守边界践行闭嘴收起废话之后,孩子肉眼可见地活力四射自信活泼起来,但是”给钱“的道理该怎么深入理解呢?是不是需要父母很有钱呢?需要父母高学历、高智商呢?



01



好消息是,这些都不用。给孩子丰盛的人生,下面几条就够了:


◉ 听见孩子的欲求

◉ 及时的回应

◉ 诚实地回应

◉ 无条件地给予


我的一个亲戚很有钱,给孩子买几千块的童装,一整个衣柜穿不完。有一次她带孩子找我玩,孩子看到路边两块钱的贴纸要买。


妈妈不耐烦地说:”你已经有很多贴纸了,别买了别买了。“

孩子还是哭:”我要贴纸,我要贴纸。“


磨了半天,最后我说,不就两块钱的贴纸吗,买就买吧,估计她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买了。


妈妈给孩子买那么多昂贵的衣服,是谁的需要?是妈妈自己的需要,不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的是贴纸,两块钱的贴纸。孩子想要贴纸,又哭又闹,费劲艰辛才能得到贴纸,那么孩子的内心觉得自己是匮乏的,还是丰盛的?


内心匮乏有黑洞的孩子,如果家里有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稍微大一点后,什么都想买,什么贵买什么。父母经不住磨,最终都会买给他。


这时候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邻居路人就会出动:“看看你家孩子这样,都是你给惯的,就是因为你对他太好,要什么给什么,才惯成这样,欲求无度,奢侈浪费,孩子都是惯坏的。”


这样的论调很多,对吗?只要孩子有问题,中国人有一个万金油解释:都是你对他太好,你把他惯坏的!


“溺爱”、“惯坏”是中国人的永恒通用版解释,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知道真相,万金油一摸就够了。不孝子新闻一出,所有人都道德谴责孩子不孝,却不看是谁种下的因。菩萨畏因,众生只知道怨果。


给孩子丰盛人生,其实很简单。



① 听见孩子的欲求是什么


如果你给予的是你想要给孩子的东西,而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付出再多、牺牲再多,也没有用。那位妈妈为什么给孩子买那么多衣服?因为她小时候想要漂亮衣服时,父母制止了她,跟她说,女孩子不要打扮攀比,要专心学习。内心产生了对美好衣服的匮乏和黑洞,但觉察不到这个匮乏,只就能投射到女儿身上。


附:《我们都在谈论爱,但爱到底是什么?


② 及时地回应


我家的加菲猫大眼在客厅嗷地叫一声,我就会在卧室嗷地回应它一声。因为及时回应,让它有安全感和存在感,它总是像开悟一样,静静地待着。每当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它就在阳台上找一个地方,欣赏日出和日落,非常淡定。它是在我家出生的,从小它一睡醒嗷地一声,它的妈妈阿白或者我就会冲过去回应它,绝不延迟回应。


所以大眼得到了非常稳定的猫格内核,存在感十足。在它旁边真的能感觉,它就像一尊佛一样。它不会轻易为诱惑所动,如果我是调戏它“大眼,过来,让我玩一会儿”发出的是调戏能量,它不会搭理我的,猫粮猫罐头都诱惑不了它。只有我心轮敞开“大眼,我好爱你”它才过来。它不会为廉价的关系所动。


连一只宠物都尚且如此,何况是人?有些所谓的轻浮女孩被众人道德评价“你怎么不自重?男孩子随便给你一点财物,花言巧语几句,就失去自己”。


为什么不自重?因为她没有那么稳定的人格内核,她童年没有品尝过无条件专注的爱。对她来说,一个男人能给他花点钱,就让她觉得,从来没人对我这么好,这么在乎我,无以为报,于是献出身体去回报,只为留住关系。


所以,如果有幸有女儿,给她花钱吧,你给她花的每一分钱都不会白费,给女儿花钱越痛快,她将来越不会为了钱就跟男人跑,她会知道这个男人既要有钱,又要对我好。


附:《约会软件上女孩的需求


及时回应你的孩子,不要延迟。


有人说,不是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吗?


小时候你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那件衣服多漂亮,我好想要,妈妈说,等你过生日再买,等你考试考好了再买,过年的时候再买……如果父母真的穷到需要攒一份钱再买,那不必说,可我相信现在的父母很少需要这样,但我们依然无意识地让孩子等。


孩子说,我要吃棒棒糖,你说,等吃完饭再吃,等回家了再吃,等写完作业再吃。可是你有想过吗?为什么棒棒糖就在家放着,你却总是无意识地给孩子创造“等“?如果你总是在孩子小时候给她创造“好东西都是要等的,不能痛快得到“信念,那么等他成年后,工作中也不停会创造这种等待,该给员工发的奖金,要等一下,该收的账,总是莫名其妙碰到“老板不在出差回来再给你结”这样的事情。


我朋友中那些最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当时想要做的事,当时就做、当下完成。


附:《“及时满足”是“延迟满足”的真正基础


③ 诚实地回应


诚实,也非常不容易做到。


“妈妈,我要那辆玩具车。”“你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为什么还要呢?你要了玩具车又不会玩,玩两天就不玩了,多浪费钱。”


孩子说想要玩具车,妈妈就去评价要玩具车这个欲求不合理。不合理的欲求,坚决不满足,这就是不诚实。


诚实的妈妈会说:“哦,我听到了,你想要玩具车,你有你的要求,很好,但是我舍不得买给你,这个钱我还要自己买东西呢。” —— 这就是诚实。


讲一大堆“你不能提这个要求”“你提这个要求太过分了”“你怎么要这么多”其实就是舍不得花钱嘛,但是承认自己舍不得花钱,会让自己羞愧,为了避免这个羞愧,我们就会伪装一下,说孩子不懂事“其实你不是真的想要玩具车,今天要了玩具车,明天就要跑车,后天就要坦克,我会把你惯成李天一。”


因为父母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以才评价孩子。


那些认为富养孩子就会养成李天一的人,按照这个逻辑,你就不怕穷养养成马加爵?如果去少管所看看,绝大部分犯罪的少年,都出身非常贫困的家庭。


诚实,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果作为妈妈,我说:你要玩具车的欲求很好,只是我舍不得买。


于是你可能会找叔叔、找爸爸,还可以自己赚钱,会找别的途径满足自己,你会知道你没有问题,你的需要也没有问题。


可如果我说:“你不应该提这个要求,你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你这样很羞耻。”你就会认为:“我错了,我有需要是错的。”你不再会通过别的途径满足自己。能量被堵住,成为无意识的信念:欲求可耻。


带着这样的信念长大,当人生中遇到机遇,比如可以争取加薪升职时,以前父母的声音就会跳出来“你不应该要求这么多,你的欲望不会被满足”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要么放弃争取,要么争取的时候觉得周围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带着满腹怨气和恐惧和人打交道,于是果然创造出不被满足的现实。


父母不需要完美,能力上不能满足孩子,或心里不愿满足孩子,这都很正常,但你能不能诚实?


如果你是诚实的,孩子没有得到满足,顶多有些遗憾,但不会对他形成心理创伤,真相永远不伤害任何人。 


附:《诚实地区别:做不到 与 不愿意


④ 无条件地给予 


无论你能给予的是几千块的玩具车,还是两块钱的贴纸,都很好,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无条件地给予,痛痛快快地给,舒舒服服地给?需要考到一百分或是需要乖乖听话才能给吗?


父母富有或者不富有不重要,孩子的欲求都很单纯的,比如他说我想要那片树叶,然后你摘给他,他都会玩得很开心,觉得自己很富足。富足,不取决于那个东西多少钱,而取决于你给的时候,能量是不是富足的、畅快的,是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


附:《无条件的爱,背后是无我的能力


所以给孩子创造丰盛的人生很简单:及时地回应。不管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意愿满足,你都要诚实应对。你愿意给的,能给的,痛痛快快地给孩子。 



02



如果童年的匮乏经历已成事实,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如何给自己创造丰盛?



①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②创造接触满足

③ 满足后退回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的欲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上面这个简单的方法,重新找回跟身心的链接。


口渴了,去倒一杯水喝,不渴了,把水杯放下。这就是“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 “创造接触满足” → “满足后退回”的过程。


喝水这件事过程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一步都有可能被阻碍。



①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上高中时,冬天我住在很冷的宿舍里,但我只带了一个薄薄的被子,蜷缩着度过冬天,为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冷。我为什么不知道冷热?因为我妈妈不知道我冷,她从小就没有能力关注到我。


我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冷了呢?看见我同宿舍的女孩,她妈妈给她铺上很厚的被子后,还要把手伸进去,试一试,“宝贝,够不够暖?”看到这个我哭了,我才知道,天哪,天下还有妈妈这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原来孩子的冷热是可以被妈妈关注到的。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其实我一直很冷。


小时候你的感受没有被看见过,很容易变得麻木。所以,我们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鼓励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就像一个好妈妈一样关心自己,你坐得舒不舒服?哪里感觉紧张?放松放松。晚上吃点什么水果是我喜欢的呢?我现在渴不渴?出门穿的这件衣服,和皮肤接触的感觉好不好?从一系列这样细微的事情上,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附:《为什么有的孩子厌食,有的孩子怎么都吃不饱?


② 当下创造接触,让欲望被满足


两年前,坐飞机我都坐经济舱,有一天我突然跟自己说,我想体验一下头等舱。那个时候,我出现了一个信念:你要努力赚钱,多赚一些钱,你才可以坐头等舱。这个信念大概忽悠了我两天,然后我有一个觉察产生: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创造限制?我就是想做头等舱。我从这个限制中醒过来:不管我赚多少钱,我就买头等舱。


只是一个想要的体验而已,就去满足它、创造条件满足它,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这个时候一定有人想说:如果你把头等舱的钱省下来,可以做别的事情啊!如果你买了头等舱,就没有钱做别的事情了。


大家听到过这个声音吗?这个声音背后的信念是匮乏:钱是有限的。有A就不能有B,用完就没有了。当我跳出,不被这个信念控制,事实真相可以是:我做别的事情有别的钱。钱不是有限的,而是不断流动的。


当你能够有条件创造满足,就去创造满足。比如孩子玩一个玩具很开心,渴望的眼睛看着你,想跟你分享这个喜悦:“妈妈,你快看。”


多么美的能量流动,只要你现在不在面对什么性命攸关的事情,当下去回应这个能量,去创造、享受。当下创造,当下享受。


附:《别忘了幸福的感觉


③ 满足后退回


在之前的一期线下课中,有两个学员产生了情感共振,拥抱在一起,彼此滋养。可是,不可能永远抱着。当你觉得可以了,想退回的时候,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先撤退,会不会伤害对方?”比如聊天聊得特别开心,然后你聊够了想走,可能有个担心产生:“我先提出走,会不会伤害对方?”


这是退回的时候产生的障碍。障碍也是来自信念:我从这种融合的感觉中退后,会不会伤害对方?去觉察一下,便得自由。


附:《我们为何惧怕“自由”?



03



给孩子的教育,怎样最好?就是无为,无为是最好的为,”给钱“便是无为的一种方式。不给于他任何信念,任由孩子全然自由的发展,给与他们支持,他就会拥有最最丰盛的人生。这即是”给钱“的意义,就像特斯拉创始人 MUSK 的妈妈说,我就是凭直觉做事的人,我的孩子自然也凭直觉。



李雪胡扯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没有自恋的小我,所以并不干涉世间万物的遭遇,大家都依照算法因果轮回。圣人也是一样,圣人是修通了自恋的人,不以“我觉得应该怎样”的标准去看待他人,边界清晰。天地如同鼓风箱,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有序地生发,这是我们头脑无法理解的力量。


大道本身就趋向流动、平衡、和谐,只要我们学会祛除妄想,躺平放松不执着造作,合于道,便能感受到命运的善意安排。


父母灌输给孩子道理越多,孩子离“道”越远,将来也越穷困。父母管好自己,意识安住在自身,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报。


闭嘴给钱,乃天地之大道。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李方

插图 | 乔治·克劳森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欢迎订阅



1月30日(初二)~2月5日(初八)的7天中医课,全天授课。由高其武和李慧颖两位我很喜欢的中医来授课,课程是纯实用性的,面向中医小白用户,目标是让你在7天时间内达到这个目标:


掌握食疗、艾灸、常见中成药使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比如孩子高烧、流感、脾胃不适等,孩子全班流感如何预防,常见病不用慌,都知道怎么处理。也能判断什么情况必须找医生,以及如何筛选靠谱的中医。总之,可以减少你面对疾病90%的焦虑感,降低90%的跑医院次数。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体质,知道日常生活如何保养。


这是纯实战中医课,课程手把手练习,不需要背东西,学完就能用。小班课,限30人。诚意推荐给大家,7天课程6800元。


中医课还有超值福利:学员每晚赠送雪居茶话1小时,现场答疑解惑,由李雪老师带领。


    点击图片查阅详情:


具体课程安排可添加客服微信:chuxinshequkefu



点 开 这 颗 跳 动 的 心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详解童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