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801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3日《经济日报》全部14篇评论+2篇理论文章
01 善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日前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其中,“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被摆在首位,强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旗帜鲜明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足见法治分量之重,对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作用、意义之深。重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有助于更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个重“破”,一个重“立”,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推动,改革的深化也需要依靠法治护航。二者协调统一,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这些年,从出台民法典到公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我国立法决策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立法授权允许更多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法治保障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实践证明,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能够增强改革的穿透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色。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进一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既要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立法就跟进到哪里;也不能让一些过时的法律条款成为改革的“绊马索”,对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只有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把大胆试、大胆闯和加强顶层设计协调起来,才能不因保守而缩手缩脚,不因冒进而蛮干乱干,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将“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等理念更好付诸实践,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厚植法治社会土壤,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筑牢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法治之基。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发展中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关乎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行至民族复兴关键节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啃下改革攻坚“硬骨头”,涉过利益调整“深水区”,就要更加坚定地把全面依法治国扎实推向前进,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让法治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改革步伐在法治推动下更加坚实,为强国伟业提供更坚强保障。02 防范实物黄金诈骗套路
勾明扬
随着近期金价屡创新高,黄金交易市场也变得活跃。但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嗅到了“商机”,利用实物黄金进行诈骗。多地警方日前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警惕此类诈骗。从手法看,有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案为由要求寄送黄金“验资撤案”;有的以高价回收金条为名,骗取黄金。此类骗局通常要求受害者以网约车、跑腿“闪送”、快递邮寄等方式,将黄金送至指定地点,以不见面、不现身的方式进行交易。黄金到手后,诈骗分子便会去金店销赃变现。与电信诈骗相比,此类骗局减少了网络转账,躲避了警方等部门的监管,追踪取证更为困难。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方式,公众需提高识别与防范能力。对于任何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购买黄金、再邮寄至指定地址或当面交付给“第三人”,并以“充值刷单”“缴入国库”等为理由的行为,都应保持怀疑。网约车司机或跑腿员接到投送大额现金或黄金等贵重物品的订单时,可提示寄货人潜在受骗风险,如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消费者投资购买黄金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官方渠道,切勿轻信“高额回报”“内幕消息”“稳赚不赔”“保证金”等话术。诚信贵于黄金。黄金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和商家的共同努力。在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交易的同时,金店工作人员更要做到懂法守法、诚信经营。根据法律规定,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但仍与对方进行交易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此外,遇到遮挡面貌、盲目扫货不议价、进行大额或多次购买黄金等贵金属的异常情况,应主动中止交易并及时报警。涉及黄金的骗局频发,也反映出金融安全教育的迫切性。相关机构和部门需加大公众宣传力度,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黄金交易市场的规则和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03 新质生产力理论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 金 轩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系统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科学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系列重要论断科学、准确、完整地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和实施路径。围绕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从发展动能、支撑载体、发展底色、发展动力、要素保障等维度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些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策略方法。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底色,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我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动力因素。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始终坚持生产力第一性原理。我们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指导推动经济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时俱进地发展生产力理论,指导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提升。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遵循生产力逻辑。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深刻阐释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变革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产力的新论断还有很多,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随着经济发展实践不断深入,各种先进生产力质态大量涌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发生新变化,新时代新征程集中体现为发展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新时代先进生产力发展实践的全新概括,是新时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指南。三、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进行了质态上的凝炼和概括,创新性揭示了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征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一次新的“术语的革命”。深化了对新时代先进生产力质态的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新时代先进生产力质态及其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总结,科学辨识了生产力“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突破了对生产力的既有认知和传统理解,形成了对先进生产力发展特征和规律的“新知识”和“新见解”。从人类生产力发展史看,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本质上是新的生产力逐渐改造和替代旧的生产力的过程,也就是生产力的先进质态取代落后质态的过程。生产力质态决定了经济形态和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只有通过推动生产力不断向更先进的质态跃升,才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深化了对新时代先进生产力形成逻辑的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阐释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先进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关于生产力影响因素的认识,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是强调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质态跃升的关键作用,以科学技术的质变引领生产力质的飞跃,拓展和深化“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大论断,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技生产力观。二是立足生产要素种类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的客观实际,更加重视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对形成先进生产力的作用,把全要素生产率引入生产力理论,强调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赋予了生产力构成要素新内涵,科学阐明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与形成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三是把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强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准确把握了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变迁,指明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方式和路径,形成了从科技到生产力的理论闭环。深化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新质生产力理论生动运用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原理,在考察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同时,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强调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带来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变革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逻辑,同时赋予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化了对新时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策略的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提出一系列新时代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性,拓展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一是强调“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系统部署、协同推进技术、业态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各层面创新,构建起完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系统,体现了对系统观念这一方法论的灵活运用。二是立足我国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强调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搞一种模式”,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三是充分考虑传统产业的“基本盘”地位,强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坚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在产业有序迭代升级中实现生产力跃升,运用了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的正确策略方法。04 线上医保购药仍需扩容提速
郎竞宁
“以前买药靠双腿,如今买药靠WiFi”,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足不出户、网上下单、线下配送的购药模式,给患者带来不少便利。近期,多地开通线上购药医保支付服务,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云南、青海、四川等多个中西部省份也纷纷加入。线上购药、医保支付,实现了网络购药平台与医保结算系统的对接,进一步减轻了群众购药负担。参保人只需开通医保码,就能在带有“医保个账”标识的药店在线下单,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这是顺民意、惠民生的暖心之举,更为实体药店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机遇。此外,线上平台数字化程度较高,交易数据全过程留痕,交易行为可追溯,提高了医保基金监管效率,避免非法套利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但从当前实践情况看,线上医保购药还存在接入药店数量少、药品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还需扩容提速。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对配送时效具有一定要求。“即时性”离不开订单与药品的就近匹配。目前,线上医保支付系统接入的药店数量有限,部分订单配送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患者“即买即得”的用药需求。需进一步提升医保线上支付的药店覆盖率,不论是实体药店自建的线上平台,或是用户多、流量大的O2O平台,各地医保部门都可与其广泛开展合作,让居民购药体验更加便捷、高效。当前,医保线上可购买的药品以治疗常见病的基础药物为主,药品类型有待丰富。政策制定部门可综合评估、精细化施策,统筹考虑用药安全性和患者方便度,完善处方审核流程,循序渐进开通处方药的医保线上支付,满足患者用药的多样化需求。医保线上购药为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用药安全,更要保证医保线上支付的流程安全,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形成执法合力,还要求药品销售网络平台积极落实管理责任、引导行业自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共同推动医保线上购药惠及更多患者。05 中东地缘局势影响国际油价波动
□ 翁东辉
当地时间10月28日,国际油价跳空低开,一路向下急跌,美国西得克萨斯的轻质原油(WTI)、布伦特原油盘中均跌超6%。石油市场在最近一个月内剧烈波动,价差高达10美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中东地缘局势紧张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原油市场的反应如同惊弓之鸟,极度不稳定,引起油价大幅震荡。进入10月份后,中东地缘冲突升温,世界石油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急剧上升。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曾在一周内突破每桶80美元。国际油价也一直在高位震荡。直到10月底,市场人士推测,以伊之间“针尖对麦芒”式的紧张对抗有所缓和,该地区发生重大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随之降低。在此背景下,国际油价快速掉头向下,重回疲软状态。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左右国际油价由来已久。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禁运,不到一年时间,石油价格上涨约267%,从每桶约3美元上涨到每桶近11美元。此外,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期间曾发生油价在短短几天内飙升。但今年情况比较特殊,虽然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依旧,警报频频,但油价却剧烈波动,与以往单边上涨态势大不相同。态势不同的原因在于,虽然中东地缘冲突仍然主导着石油市场动向,但国际油价仍受制于供需关系基本面的演变,当前重要特征是供应过剩和需求低迷。也正因如此,市场普遍认为,今明两年原油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很难超过每桶80美元的均价。在截至10月29日的10个交易日中,布伦特原油期货有8次盘中冲高回落,6次盘中低位下跌。而在以色列展开报复行动前,30天实际年化布伦特原油期货波动率飙升至11个月来的高点,周环比上涨3.1%,反映了市场起起伏伏的状态。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多少变化,全球石油需求仍然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平均增长幅度仅为80万桶/日,而2023年的增长幅度为230万桶/日;今年三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幅度为68万桶/日。根据渣打银行的统计,全球石油需求在8月份为1.0379亿桶/日。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需求下降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各大能源机构中,国际能源署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需求高峰将在2050年到来,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认为需求高峰将是2045年。渣打银行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1.102亿桶/日,并在2035年进一步增加到1.135亿桶/日。再看供应方面。尽管OPEC和OPEC+不断通过减产协议来维持油价,但其他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却在持续增加。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等国石油产量近年来保持增产势头,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产量将增加30万桶/日,而到2025年这一增幅可能达到240万桶/日。这也是为什么高盛预测在供应充足和闲置产能充裕的情况下,明年油价平均水平将为76美元/桶,上升空间有限。该研究机构报告认为,中期油价在每桶70美元至85美元面临双重压力,但总体上略微偏向下行,因为高闲置产能和潜在的更大范围的贸易关税带来的价格下行风险可能更大一些。当然,战争风险溢价一直都存在。中东地缘冲突甚至战争风险可能随时造成油价飙升。目前,许多交易员主要采取短期策略,根据每小时的新闻作出反应,市场瞬息万变可见一斑。06 壮大经济上行新动能
肖宏伟
今年以来,我国新动能加快成长,新技术、新产业、新需求不断涌现,不仅为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技术有力助推经济发展。从技术创新看,大国重器频频“上新”、国内首个“地面空间站”通过验收等多项捷报频传,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6架,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全国新建5G基站数量大幅增加等,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从绿色发展看,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能源绿色化清洁化的底色进一步凸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产业有力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看,以优化和升级两条主线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向着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服务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动力。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看,按照技术有前景、产品有市场、产业有基础的原则,推动新兴产业朝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方向迈进,前三季度集成电路、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虚拟现实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新需求有力释放经济发展新空间。从投资看,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快于全部投资6.6个百分点,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从消费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9%,快递业务量超1200亿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从出口看,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全产业链优势,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带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优势领域产品出口持续向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未来,应持续向新技术、新产业、新需求要增长新动能,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夯基蓄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新技术要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保障力度,稳步提高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比重。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奖补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攻坚新技术。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尖端人才、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增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产业要增长新动能。立足产业现有基础和潜在优势,培育壮大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特色农业、生物医药、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质量效益好、技术领先、产业支撑带动强、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形成现代新兴产业体系新格局。促进三大需求协调拉动,向新需求要增长新动能。加力推进“两重”“两新”政策落地见效,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全局带动性和目标导向性的重大工程以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投资。实施促消费行动,挖掘需求潜力,优化消费环境,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07 从“零”开始管好政府钱袋子
零基预算的着力点并非简单地削减支出,而是优化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重点领域加大支持,把宝贵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集中财力办大事。预算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决策、工作部署,“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近期,安徽、江苏、广东等地大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受到广泛关注。管好政府“钱袋子”、分配好宝贵的财政资金,事关国家治理和百姓民生。传统上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基数预算、增量预算,也就是以上一年预算为基数进行调整,而且往往只增不减。用这种方法编制预算,容易形成路径依赖,一些领域支出固化僵化,低效、无效的项目经常持续存在甚至新增,造成财政资金效益低下、支出压力增大。零基预算则是一切从“零”开始,也就是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往年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而从实际需要、财力状况出发,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内容和数额。实施零基预算,就是要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运用“基数”安排预算,看似省事,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零基预算通过“清零”,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分轻重缓急核定各项支出,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较强。在实施零基预算中,各部门必须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事前绩效评估等前期工作,有利于增强工作计划性,避免资金闲置浪费,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从现实看,实施零基预算还有利于推动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党政机关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带头过紧日子。当前财政收支紧平衡,“过紧日子”这根弦更要时刻绷紧,特别是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等,这就需要强化预算约束。通过零基预算管理,对预算项目逐一严格审核,可以从预算源头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应该注意的是,零基预算的着力点并非简单地削减支出,而是优化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比如,某省份在实施零基预算中,针对已有项目,整理出一份政策清理清单,其中25项清退,35项压减,40项延续,43项整合,42项强化。可见,零基预算实际上是有保有压、能增能减、讲求绩效,对重点领域加大支持,把宝贵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集中财力办大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探索零基预算改革。近年来,不少地方大力推进这项改革,取得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预算安排的科学性,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从国外的实践看,这项创新预算方法的运用并非一帆风顺。我国实施这项改革也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比如,零基预算的理念还不够深入;改革会触碰既有的资金分配格局,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此外,零基预算从“零”开始编制,程序复杂、专业性强,难度较大。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预算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零基预算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下一步,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总结各地有效探索,积极创新、稳步推进,更好地统筹财政资源、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08 惠民举措贵在实策实效
杨开新
当前,各地注重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高位。办民生实事,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但也要兼顾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在习惯过紧日子的当下,惠民举措如何产生更大效益,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宁夏交通运输厅近期新一轮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落地实施,差异化优惠路段由现行的9段754.57公里增加到16段1533.56公里,给许多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其中,今年11月份至明年4月份,对中卫西、镇北堡、水洞沟、沙湖、三营收费站驶出的外省一类客车,通行宁夏高速公路的通行费优惠50%。这几个收费站,距离当地主要景区较近。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是宁夏旅游淡季,客流量、消费量与旺季呈现明显反差。出台差异化收费政策,在扩大优惠范围的同时增加优惠力度,显示了政策的惠民力度,有助于吸引游客反季旅游、错峰出游,令游客、景区、城市等各方受益。如果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加,收取的总通行费也可能不降反增。由此来看,惠民举措也贵在新招、实策。一方面,聚焦痛点、热点问题,通过做好减法来做大增量,不断提高惠民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某种意义上,少取就是多予,多予又可以实现最终多取。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等形式,鼓励引导旅游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淡旺季票价、弹性供给、酒店民宿折扣、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旅游惠民措施,或能带来巨大旅游效益。比如宁夏银川市今年动员各大商圈对停车场实施优惠,通过降低节假日停车费用、延长免费停车时间等措施,降低消费者在商圈的停车成本,反过来提高了商圈吸引力。另一方面,发挥撬动效应,盘活存量资源,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有的地方群众文化生活较为匮乏,与其花大价钱举办各类高大上的活动,不如投入少量资金改善公共文化场地、提供音箱设施等,帮助有一定基础的文艺爱好者提升水准,让老百姓受益,既节约了经费又有助于扩大文旅惠民的覆盖面。只要找准角度、把握力度、适时适度,有些惠民举措不见得一定要花很多资金,也可以产生良好成效,做到惠而不费。09 优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管培利
今年的地方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不少以往并不知名的景点迎来热潮。在传统景区和业态的基础上,各地也不断丰富形式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路线,推出新产品,吸引广大游客,做好增量文章。但是,在做增量的同时也要牢记强基础,在积极丰富新场景、发展新业态的同时,要始终盯紧服务环节,注重对旅游服务尤其是基础性旅游服务的关注和提升,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以适应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避免因一些小摩擦影响游客体验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口碑行业,服务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服务的不到位,往往会破坏景点乃至当地旅游业的口碑,尤其在信息流通便捷的时代背景下,靠一锤子买卖挣快钱的空间越来越小。在各地对旅游服务的提升下,明显侵害游客权益、影响游客体验的现象大大减少,这两年很多接住“泼天流量”的地区,靠的就是真诚而扎实的服务。但一些不明显却对旅游体验有影响的问题仍然存在,旅游景点需将目光转到这类问题上来,持续改进游客体验。
老景点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很多知名景区跟进布局新业态、新场景,但服务理念、服务细节仍有不足。有些地方仍在通过“门票+套路式附加收费”增收,这种短视做法可能给当地旅游业的口碑造成巨大打击。有些景区烈日炎炎、没有遮挡,却有过久的步行距离或过长的等待时间,对游客很不友好,再独特的景色也难以抵消游客的差体验,应更多从游客角度想一想,游览线路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休息座椅是否便利可得、数量充足。再比如各地普遍重视的景区“厕所革命”,厕所干净整洁,会使独特的景色与游客的体验相得益彰。真诚服务、精细服务、不玩套路,才能获得游客持久的口碑。景区交通的便利、餐饮的安全可口等都是加分项。
持续优化旅游服务,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细化的服务,满足其不同需求。比如老年人越来越成为旅游的重要力量,景区、景点以及旅游城市可针对老年人需求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做好适老化改造提升,从细节入手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旅游服务,还应针对新业态创新推出相应服务。近年来不少地方结合本地特色优势资源推进康养旅游、康养旅居,这就需要相应的服务跟得上,做好标准化服务,包括吃、住、行、娱等各个环节。还要促进新技术切实赋能旅游业,让游客更便利、获得感更强。当前对于新技术新手段,很多地方和景区建得多、用得少,不注重实际应用,游客要么不知道相关服务,要么使用起来不便捷,要切实加强新技术新服务的便捷性、易得性。除了景区景点本身的服务外,精准的公共服务也应加强,比如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换乘等。
10 发展“大胆资本”更要保持心细
马春阳
近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要发展“大胆资本”,引领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什么是大胆资本?从字面看便不难理解,即要进行大胆的投资。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进行颠覆性创新往往意味着九死一生,途中必然要面临无数次的试错。一旦创投机构厌恶失败,不敢对早期、高风险项目进行投入,就很难实现资本对科创企业的赋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创业投资本身的意义。创业投资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发展风投创投、壮大耐心资本作出部署。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举措,并提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在当前国资已成为我国创投市场主力军的背景下,深圳提出发展大胆资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前,在传统国资考核体系中,保值增值是一条红线,这让很多国资投资者产生了“宁可错过,不担过错”的心理,导致很多高风险、但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项目很难获得资金支持。而《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试行财政专项资金‘补改投’”“对于种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时序进度、资金规模等要求”等措施,通过探索构建容错机制与尽职免责制度,在政策上减少了对国资实施高风险投资的束缚,激励创投机构敢于放开拳脚进行前瞻性和高风险的投资,进一步激发创业投资市场活力。需要看到,要真正发挥大胆资本的积极作用,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到胆大心细。大胆资本不是盲目地“胆大”,宽容失败也并非无限度地纵容,资本在享有更多投资空间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投资的成功率。一方面,创业投资机构要进一步把握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创新趋势,加强对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的识别,特别要强化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只有带来合理收益的项目才能保证大胆资本的持续循环。在敢于投资科创企业的同时,创投机构要逐步完善项目评估机制,健全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对被投项目的追踪,并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客观理性分析项目的发展前景,评估好项目可投性,敢于踩刹车。11 “双11”促销比拼质量和诚意
□ 本期点评 曹凤娟
“双11”大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的营销重点已不再是“全网最低价”,而是力求在低价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综合体验。消费者的购物观念也更理性,消费时机、方式和技巧更为成熟。数据显示,超九成消费者表示有明确的消费意愿。消费者对于购买时机和购买频次的把握更加精准,节奏感“拉满”。35.3%的受访者会跟着电商平台促销节奏购物,每周都会看一看买一买;超五成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有价保服务的商品,他们喜欢提前下单并享受价保服务,省去了计算、比较和等待的时间。实用性差、优惠规则复杂、买完就降价是影响“双11”消费意愿的三大痛点。“简单明了做促销”和“诚意福利给足”成为最强心声,可见消费者早已对“玩套路”的促销心生厌倦。消费者表示,有些花式促销规则复杂看不懂,对于没法一次性买到最低价的商家会“应避尽避”。相比往年对极致性价比的追求,今年“双11”消费者在理性购物的同时,也更追求品质。超五成消费者表示消费品质不能下降。在对新服务新体验的期待方面,有57%的消费者青睐省心省钱的一站式以旧换新服务。电子产品“30天无忧试用”、零食“不爱吃就退款”、保健品“28天内吃了无感包退”等突破性的服务体验也让消费者格外期待。过去几年,电商行业经历了高强度内卷竞争,各平台铆足力气比拼“全网最低价”,却忽视了对服务体验和商品质量的关注。大促时间长短不重要,诚意满满最重要,不能把每次的购物大促变成消费者与商家“极限拉扯”。当下,各方都期盼“双11”回归初心,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又便宜又好”的购物体验,让品牌商家挣到钱,让电商平台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服务消费者和商家。12 因地施策 科学治理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盐碱地白花花,种子化肥都白撒”已成为过去,“把盐碱地打造为米粮仓”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我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开展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决不能“一刀切”。构建“多模式集成”的盐碱地综合治理体系。盐碱地综合利用,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围绕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梳理、总结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产业问题,加强盐碱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尽快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采取“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的路径,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产品创制—模式构建”全链条创新,因地制宜、协同研发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盐碱地分类分级利用技术模式。加大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推广力度。目前,我国已探索建立了滨海盐碱地“东营模式”、西北黄灌区盐碱地“鄂尔多斯模式”等分区分类治理技术模式,在全国五大盐碱区集中打造了6个千亩以上的综合利用示范样板,技术辐射带动近2000万亩。要依托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新建一批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点,加强先进适用的盐碱地农业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扩大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速推进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各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优势,大力开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早日落地。充分利用盐碱地的独特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大力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盐碱地改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依旧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治理成本高等诸多挑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盐碱地积盐返盐现象多发、反复性强,开展长期系统监测评估是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必须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不时“回头看”,才能行稳致远。13 勇立潮头拥抱人工智能
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发布政策宣言,阐明在金融市场负责任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这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步,体现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前瞻性和包容性。在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可应用于风险管理、客户服务、欺诈防御等多个范畴。例如,自动收集分析数据,帮助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识别金融交易异常情况,及早发现欺诈和洗钱活动。根据2023年的统计,香港金融业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率达到了38%,是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城市中最高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Z/Yen集团9月份联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全球121个金融中心城市中,香港金融科技水平排名上升5位至第九名,跻身全球十大金融科技中心,这也助力香港整体排名从全球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香港具有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法规基础。香港现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和第三代互联网公司数量超过1100家,比去年增长约15%。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在今年6月发布《人工智能: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为机构在保障个人隐私的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提供路径遵循。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今年7月份至9月份进行公众咨询,探讨完善《版权条例》相关条文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社会对人工智能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版权的担忧。人工智能的应用模型依靠大量信息进行学习和训练,其性能高度依赖信息的真实多样,一旦数据失真或偏颇将严重影响模型所做分析的科学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数据变化或者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可能导致应用模型性能下降,甚至作出荒谬的结论。此外,还要防范不法分子对应用模型的操纵。对于涉及大额资金投放管理的金融服务业而言,这些潜在风险都是不可承受的。因此,香港特区政府明确了金融服务业的人工智能应用要坚持风险为本,对人工智能模型的产出成果给予严格的评估、验证和纠正,保留金融服务人员在决策过程中的控制权。宣言中还特别提及,金融机构在设计人工智能模型时,尤其是制定商业决策环节时,应确定算法的关键原则,防范模型对客户的不公正对待。香港有数以千计的证券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保险代理机构,其中很多中小型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应用人工智能模型。这一方面削弱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人工智能在香港整个金融服务业的普及应用。为此,特区政府在宣言中明确,香港科技大学将会开放其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及运算资源予香港金融服务业使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探索和实践也进一步巩固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当前,香港证监会已经参与到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的人工智能工作小组中,这是拥抱人工智能的实践带给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又一启示,巩固自身优势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勇立潮头。14 国潮文化促两岸产业融合发展
林立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带有中华文化符号且引领时代新潮流的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国潮文化产业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在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以及内在构造等方面既注重体现传统文化元素,也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载体提升产品时代感,国潮品牌的兴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国潮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两岸时尚创意产业合作,共同培育民族特色品牌。”推动两岸国潮文化产业合作,有助于这一战略部署的全面展开。两岸具有共同发展国潮文化的情感基础。以与现代科技元素结合的国潮文化产品为例,“国风穿搭”刮起了一股中式美学流行风,新中式服饰、旗袍、鞋帽得到了两岸民众尤其是青年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同胞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两岸具有共同发展国潮文化的民族情结。两岸国潮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两岸民众对民族记忆的认同,推动他们在认同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以水墨风格设计的国潮IP“我不是胖虎”在台北成功圈粉,大陆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在台北知名商圈设置旗舰店,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喜爱并认同国潮文化产品。两岸产业具有共同发展国潮文化的内生动力。两岸人员、经贸往来密切,有共同的文化源流和相通的文化情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知有效促进了国潮文化在两岸产业中的运用。积极打造弘扬国潮文化的产业品牌,可以让中华优秀文化在两岸消费者中“活”起来,促进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文化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交融。促进国潮文化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是两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国潮文化有其自身的符号价值和语言表达规律,发展国潮文化产业应当明确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潮产品是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产品上的生动再现,要把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有机融合于国潮文化产品之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核心价值。发展国潮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有助于提升产品内在价值的文化符号,把文化符号的隐喻意义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从而把产品的文化印象有效传递给消费者并引起共鸣,实现从知晓传统文化到认同传统文化再到践行传统文化的知行贯通。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打造不可复制的文化产品,用技术之“潮”带动产品实现内容潮、形式潮、载体潮。国潮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防止文化与产品的简单拼凑或者生硬嫁接,避免为了“潮”而将优秀传统文化庸俗化或者娱乐化;防止过于繁杂的包装和外观设计,不能为了“潮”故意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或者夸大传统文化的价值,避免随意给产品冠以国潮之名;防止国潮文化产品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不能为了“潮”而刻意追求产品的高端。提升国潮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品位,是国潮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当前,既要注重分析海峡两岸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和消费意愿,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赋能在广受两岸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上,找准国潮文化产品的点;也要把产品的外观设计与大众的文化品位有机衔接起来,在产品包装上有效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设计好国潮文化产品的面。既要在消费产品中注入民族之魂,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打造国潮文化产品的魂;也要注重技术创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产品供应的模式创新,把创新作为提升产品活力的关键元素,彰显国潮文化产品的新,更要注重确保国潮文化的质。(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5 建管并重建设高标准农田
□ 严斌剑
党的二十大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对进一步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出具体要求。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高标准建设,更要高效管理、充分利用,实现建管并重,确保高标准农田真正“高”起来,真正做到建一亩成一亩,发挥最大效益。
改善农田生态
高标准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其建设意义深远,作用重大。
一是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优化农田布局、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土壤肥力等措施,高标准农田能够大幅提升粮食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量,有效增强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二是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科技投入和现代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生态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田排水能力、提高农田土壤保水能力等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五是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随着政府部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逐渐重视和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面积大幅增加,为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2023年,我国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落地,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对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发挥长期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成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长期发挥效益,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明确农田管护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田设施维护和保养的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县市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的建后管护机制,明确县乡村和农户、经营主体等各层面的管护职责。县级人民政府对建后管护负总责,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建后管护监管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已规模流转的高标准农田,经营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未流转的高标准农田,所在村民委员会落实管护责任。结合各地探索实施“田长制”的契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监管责任。
推广高标准农田建后典型管护模式。一方面,积极借鉴各地优秀的管护经验。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中,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比如,江苏省启东市近海镇的村集体管护模式、重庆市万州区的第三方机构管护模式、河北省的保险公司管护模式、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田长制”管护模式等。另一方面,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独特的管护模式。比如,四川省邛崃市积极探索建立种植业主、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镇土地合作联社“三方主体”联合维护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高效管护高标准农田。
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农田建设创新研发,用科技助力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管护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农田管护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土地整治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水平,为农田管护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推广节水高效种植、高效栽培等先进实用的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的监管体系。构建农田管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增强高标准农田管护效率,为高标准农田持久发挥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高标准农田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奖惩,激励各方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最后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管护系统,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利用情况可查。
稳定资金投入
资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保障。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长期效益的发挥,必须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多元化的投入渠道。
加大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资金投入,确保农田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建议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确保每年有足够的财政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的新建、改造提升以及后期管护。对已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以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建立“保险+服务”机制,实现“建管合一”,有效解决项目后期管护责任缺失问题,更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中的资金补助方式。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建立健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资金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机制,接受社会监督。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实效。
(作者系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16 展创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覃皓珺
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款原创凤冠冰箱贴成为文博行业新“顶流”,上市三个月销量近8万个,带动同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激发大量网友对原型“明孝端皇后凤冠”的研究兴趣,并进入展馆与文物互动打卡。从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古建游,到国博凤冠冰箱贴再掀创新热潮,文博行业的新气象正引发各方关注。这股新气象源于大众对文博行业的新期待。近年来,各地文博展馆游人如织,各类精品文创产品销售火爆。这既得益于大众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文旅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文博行业从展陈到文创等方面的守正创新。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6833家,去年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展现出文博行业的巨大潜力。然而,各地文博展馆的地理位置、规模体量、展品特色各有不同,面对大众对个性化、新鲜感的多元需求,文博行业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运营水平。活化老文物,挖掘新共鸣。古老的文物曾是过往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文博文创并非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的简单叠加,而应找到文脉传承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比如,国博凤冠冰箱贴的设计团队就精准捕捉到凤冠这一展品对游人的吸引力,通过线上线下动态分析,创新开发了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并以“展创结合”的新模式让文物“活起来”与游人互动。各地可借鉴此类模式,运营好自己的文博IP与衍生文创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运营小空间,善用新技术。传统文博展示方式受场地空间、展览时间、文物特性等因素影响,限制了传播力与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很难满足海量游人参观体验的需求。为此,可善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推动文博展陈与文创产品数字化、沉浸式转化。比如,近期成立的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博物馆策展联盟等平台,正以创新方式探索文博行业发展的新路径,带动中小型博物馆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运用新技术打破时空壁垒,以数字化方式让万千文博展品走进大众生活。同时,文博展馆应与企业、高校合作,协力培养行业人才、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人才与创新业态共同成长。创新既需要灵光一闪的创意,也需要久久为功的积累。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推动文博行业长红,还需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全力保障创新创造、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