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指出,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真正做到“只见公仆不见官”。案件无小事,事事连民心,近年来,云南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办好每一起案件。“云南高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如我在诉”专栏,体现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注重查明事实的微末细节,带着良知释法说理、带着感情答疑解惑,用情理法解开纠纷的闪光瞬间。
“幸好有杨大哥在,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一条“老熟人”发来的微信,也是一个长达5年之久的故事。
老毕的女儿远嫁外地,2019年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她的婚姻走到了离婚这一步。得知情况后,老毕心急如焚地来到了保山市施甸县人民法院,想要咨询一些有关婚姻的事宜,希望可以帮到自己的孩子。
虽然案件不在施甸县法院审理,但接待他的杨法官依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将有关诉讼程序、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在杨法官耐心的一言一语中,老毕渐渐放下心来,女儿最终也完成了和平“分手”。
一晃5年过去了,老毕的女儿找到了新的幸福。就在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杨大哥,我女儿去民政部门办结婚手续人家不给办,说需要上一次离婚的调解协议书。我们在家翻遍了都没找到,现在该怎么办?”老毕拨通了杨法官的电话。
“你不要着急,你把能找到的有关当时案件的材料发给我,我试着帮你联系能不能补领!”杨法官一边安抚老毕的情绪,一边帮助其梳理需要的材料。
通过查看材料,杨法官很快确定了当时审理案件的法院和承办法官。因老毕一家现在都不在案件审理地,为尽可能减轻他们的诉累,杨法官与当时的承办法官取得联系,协助老毕通过线上提交了文书补领材料,最后成功收到了调解书电子版。翌日,老毕女儿带着杨法官转交的调解书顺利完成了婚姻登记手续。
自第一次咨询起,老毕家遇到任何法律上的问题都会习惯性地听听杨法官的意见,杨法官也会给予真诚的回应。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成为了5年的老友,杨法官也见证了老毕的女儿重新找到幸福。
“其实我能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帮助老毕一家才是有意义的。”杨法官说道。
杨法官的故事只是众多施甸县法院人的一个缩影,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杨大哥”走进群众心里,在一件件小事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