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书记员到员额法官,我深知,要始终秉持公心,依法审理案件,才能传递法治精神,引导社会风气。
老金和老周是一个村组的亲戚,两人因对林地边界意见不一发生纠纷,多次争吵,也曾寻求村上调解,但两人始终不服,最后到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起诉。
“您好,我是耿马县法院的周法官,涉及你们村金某和周某的案子,需要到现场勘查,希望你们配合一同前往……”考虑到应该先明确林地权属,再讨论可能存在的侵权问题,我及时联系乡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村组干部和护林员等了解情况,约好勘查时间。
通往林地的路并不好走。雨后的天气稍感闷热,我们从县城开车4个多小时抵达村上,在组长、护林员的带领下,我们便开始爬山。
“刚下过雨,路有点滑,你们注意脚下。”谢过护林员的细心叮嘱,我们紧随其后,伴着山林间的草木清香,一路可见葱郁。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立即对争议林地进行勘查。
“法官、组长,大家帮评评理,老周因为之前的事情对我记恨在心,强占我的林地,把我种的梨树和桃树砍了当柴火,还摘了我的野茶拿去卖。我请求法院判他返还林地,赔偿损失!”老金怒气冲冲。“你别乱说,这林地本来就是我的,我凭什么要赔,今天当着所有人的面我必须讨个说法!”老周也毫不相让。
眼见双方越吵越厉害,我赶紧插话。“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还是亲戚,这样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感情也吵没了,值得吗?”“法官说得对,先消消气,有什么话等勘查结束再说不迟。”现场人员也纷纷劝解。气氛渐渐缓和,我找准时机,结合森林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进行释法说理。
终于,老金松口了:“你们爬上爬下也不容易,划清边界了我就申请撤诉,树也不要他赔了。”“我也同意。”老周也愿意让一步。最后,双方达成一致,以GPS坐标点为界,定点放线,当场标注确定四至范围。
一条界线划清了双方林地边界,也消弭了双方积怨。
遇到矛盾纠纷,老百姓最在意的无非一个“理”字,需要我们把事理理顺、把法理释明、把道理讲通。此外,人与人之间也绕不开一个“礼”字,尊重、理解与宽容是解开心结、促进和谐的良药。“理礼”相融,才能高效、实质化解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让“和合”共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