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 无用抱怨 和 价值建议

文摘   其他   2024-04-17 15:16   日本  


494/365
2024.1.23
商业体验沉思录 ComUX Thinking

今天的选题来源于一个群里讨论,看似很小,但又很关键,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会碰到,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

即 如何分辨 无效抱怨 和 价值建议。

我们都知道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扁鹊一遍又一遍的警告蔡桓公身体有问题,而蔡桓公则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扁鹊的臆想并图谋不轨。最终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也不说了,扭头就走。而蔡桓公则病入膏肓。

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是一个经典的组织沟通问题。

即我们应该如何的发现千万种反馈中那些有价值的部分,而去屏蔽并减少那些无效的部分?

组织需要依靠反馈迭代,而过多的噪音则会降低组织的迭代的效率,还会影响决策正确率,更会让组织内部“不明真相”的队员被“抱怨”声影响“军心“。

但痛苦的是,一旦我们开始阻止“负面声音”反馈的渠道,就容易进入一个培养巨婴的状态。一个组织不再以解决问题为先,而是以好消息和领导爱听为先,那么就进入了自毁+自蠢的循环。

所以,我们必须探索一套方法,让组织内部的负向声音能被过滤,能被传播,同时还能被理解,并鼓励负向的声音自由表达。

那么在我过去的顾问工作中,听到的各类反馈每天就有两位数,我甚至有一个文档,专门记录合作伙伴员工的吐槽。而那些善于处理负向的组织,有一些方法,我做了一些整理,在这里分享:


1. 看表达内容的属性

抱怨是令人郁闷的,郁闷的原因是,抱怨往往是情绪的发泄和毫无用处的人身攻击,它不提供任何决策意义,这样的信息就可以屏蔽掉,它往往会刺激团队成员和决策者理性减弱而进入情绪捍卫的状态。

有效建议往往是不同,它有如下的特点:

a.现实情况的反馈,最好是数据化的

b.站在某个视角的发问,好问题是好开始(不用有答案)

c.具体的策略和行动建议

d.对未来有逻辑的推演

那么以上四种,我认为是有效建议,它的逻辑就是发现现实,开放大脑,行动验证,未来畅想。- 这样的信息,我们应当关注。

但因为这个组织毕竟都是由人组成的,所以任何表达其实都会或多或少夹在情绪,并夹杂信息,那么很难说是二元的。

那么除了一定的宽容,就要看这个问题的提出方法和最终落脚点,也就是第二点:


2. 看反馈的落脚点

无效的抱怨,总是以情感发泄、激发负面情感、无价值信息,落脚点往往是冲突和发泄。

而有效建议的落脚点,总会回归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以及让所有人能回归理性讨论。

所以情绪的落脚点是促成对立和发泄,而有效建议的落脚点是组织进化和现实发现。

如果一个反馈落脚点是好的,那么就该关注吗,不,不够。

因为还没办法实操,那么就有了下一步:


3. 反馈问题的分级与共识的空间

就像亨廷顿所说:世界上各种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效率与参与的平衡。有的组织制度是精英决策,而有些则是代议制,这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决策效率和精准度的平衡。

因为一个组织里的决策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把有限的决策资源用于重要的反馈,才是关键。

而一个问题的反馈如何通过一个逻辑能逐渐磨合成共识,其实可能比问题本身的价值还重要。

因为没有磨合共识的空间,就等于组织处在针锋相对的状态,那么也就失去应用好反馈意见的能力,进入撕裂斗鱼状态。

而当反馈意见到最终落地的闭环是失效的,那么无效的抱怨就会增多,真正提出有价值建议的人就会减少,而愿意思考的人也会减少。

所以,学会问题分级并形成决策,有空间去鼓励反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那些反馈问题的质量和数量。

而随着情绪发泄地变多,会劣币驱逐良币。

就好像有的孩子为什么一和父母沟通就很情绪化,并且有无名业火?是因为他小时候遭受了太多无端的打压,故形成了一种自保。其实他在工作中,反而是好好先生。

一个组织也同理。

我们需要让组织的成员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场合,什么流程反馈并且通过什么机制解决是最有效的,并且要设计得足够简单。这既要依靠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原则约定,又需要个体能发挥自主性。

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度的理想化,认为人人都有这个参与能力,但也正是如此,我们也通过这个机制真正筛选出了那些能跟我们走的长远,且有能力的人。

所以问题的分级以及讨论问题的空间和流程,对于组织反馈建议的能力至关重要。

问题分级和决策流程的文章写过很多,这里就不赘述。无论是贝索斯的夺命问号,还是字节疯狂的中台信仰,或者百度的CEO面对面其实都是各个组织在此探索的方法。

但我们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核心还是组织设计,即如何能精简组织设计,降低人数,并海军陆战队化。就像人体一样,当你发胖,你无论怎么做运动,还都是缓慢的,不如管住嘴。

就像musk,用20%的员工,基本保持了x平台的运转。好老板都是成本控制和组织建设的超级高手。那种大规模的迅速扩张,一定是组织效率的诅咒。(这是另外的话题,我们有机会再讨论)。

而xspace用了500人,干了波音50000人的事。

所以,组织的认知密度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需求其实决定了情绪化的密度,而是否有能力将问题分级并用某种机制进行理性探讨和消化,则是组织设计的问题。- 我认为这是这个问题的根本。


4. 文化建设

但制度终归是硬性的,而基于制度的认知,才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真正效率。

就好像基督教+工商文明是一个绝配,而东亚的国家无论怎么Copy西方的宪政,都会有点不得要领,需要学习很久。

这就是因为,人文的认知是最难改变的,它是每个人的默认操作系统,而一个组织如果想提升反馈意见的含金量,重要的是组织文化的建设。- 这个不改变,则永远在一个比较低效非科学的等级文化里自证重复。

我们是不是认同人格平等?我们是不是会保护自由表达并鼓励自由表达?我们是不是会迷信权威和强权?我们是不是认同成王败寇而不追求科学的决策?

这些文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保证实事求是在组织内认同。

我认为一个组织的权威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人所保护的价值观和决策逻辑。因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那他为了自保就会造神,只要造神,这个组织就会进入某种扭曲,又开始自蠢。

乔布斯说:“我们不能让等级赢,我们要让好点子赢”

马斯克说:“第一性原理”

贝索斯说:“给用户在董事会放一把椅子,减少ego”

....

如果我们每个人内心住着帝王,而无法接受现实,那么就很难讲我们可以做一个有第一性的组织。

有句话很好,组织的管理者是一个在位的帝王,而每个成员都是一个在野的帝王。那就无论如何这个组织一定是抱怨声音四起,或抱怨声音被压抑,那都不是健康的状态。

让每个人都能学会协同和科学地表达减少抱怨,既是原因,也是结果,而这核心就是,我们的人文的文化内核认同什么。

所以我总说,顾问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人性的修炼,它告诉我,要求真,而不是赢。

因为输赢胜负其实都是我们走向求真路上的表象,只有规律,是值得打动我们的永恒,就像爱因斯坦的e =mc 2一样优雅。


今天一个小问题,即我们如何对待组织内部那些抱怨和建议,并学习如何分辨他们,提升我们的组织效率,最后探讨到了文化的建设,这是件很有价值的讨论。

请让我总结:

1.确定反馈的性质

2.确定反馈的落脚点

3.确定反馈的分级和如何共识

4.确定鼓励高水平反馈的文化

开心,一个小探讨,也会有大发现。

如果我们能通过这篇思考,能做到让不同的公司组织那些健康的声音可以勇敢发声,并真正的理解为什么自由发声如此重要,那么也是有点作用了。

以上。

-辉

h Creative Partner

h Creative是这些企业的用户体验与商业顾问团队,我们在和他们的长期合作中,也不断的学习到合作伙伴的经验。虽然它们都隶属于不同的品类,但却都在和我们共同一起践行ComUX的理念。

Online Classroom

我有一个现场课程,工作日分享商业产品与个人成长的笔记,欢迎加入。

Reading Group

我们有一个阅读好文章的群

欢迎你加入加这个微信

huilin2019


Website:
www.huicreat.com
m.yanmuye.cc

辉的顾问笔记
一个商业体验顾问自省沉思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