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议现实,学以致用述观点
——《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联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把握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2. 比较两篇文章在论述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篇文章在论述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梳理论证思路,体会文章的针对性。
1.阅读《拿来主义》,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论证思路。
2. 快速浏览《反对党八股》,勾画段首句及尾段,结合文章删去的部分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反对党八股》的论证思路。
【教师明确】
《拿来主义》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去”,到确立“拿来主义”,先破后立,在对具体现象的分析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并强调了“拿来主义”的意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自不能成为新文艺。”
《反对党八股》从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出发,明确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权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并在文末强调了“反对党八股”的意义: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
何谓针对性?就是“有的放矢”,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议论。这两篇文章都是针对当时具体现象或风气展开论述,深入剖析,针砭时弊。
【学习任务二】对比研读,比较文章的概括性。
1.对比阅读《反对党八股》的第五段,《拿来主义》的第8-9段,填写下列表格。
【教师明确】
2 .针对“语言不生动”的现象,《反对党八股》提出的做法与“拿来主义”相似,品析《拿来主义》第9段的语言特色,并与《反对党八股》进行比较,分析两篇文章在概括性上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教师明确】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证文。其语言表现为:深入浅出,活泼生动,所以将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部分比喻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和“姨太太”,并且不正面阐述主张,而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使用了“国粹”这样的反语;幽默风趣,新颖别致,所以文段中用了“抛在路上”“摔在毛厕”“送到药房”这样极具画面感的语言,以此来概括了面对文化遗产的不同做法,小中见大,尺水兴波。
相比较而言,《反对党八股》是一篇演讲稿,也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手法:“像个瘪三”,但是其概括的语言浅显易懂,偏生活化,这也与此篇文章的具体针对对象有关。
明确“论述的概括性”的概念,即论述时提炼观点是否有概括力,分析问题是否有穿透力。
结合《拿来主义》和《反对党八股》的论证思路与部分文段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两篇文章都能够针对当时的具体现象、风气,不囿于一时一事,而是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问题的根源,指出问题的本质,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
不同之处在于:《拿来主义》具有“简括性”,从全篇来看,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的简括,对比鲜明,简洁醒目,从局部来看,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概括,对“孱头”“昏蛋”“废物”的概括,对“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概括,都精警有力。这因为如此,鲁迅提出的“占有、挑选”的“拿来主义”,放在《反对党八股》,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依然是弥足珍贵的“学习之道”。
相比较而言,《反对党八股》的概括性便具有“雅致性”、“生动性”的特点,力求将通俗语提炼成浅显的文言,例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通等,通过恰当雅致的语言,给人以较高品味的享受,条理清晰,生动易懂。
【课后作业】
时间的主人,心的仆人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时间管理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一些人却不可避免地沦为时间的仆人。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与联想。
当时间成为我们的主人,我们不得不不断地追赶、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忙于工作、学习、社交,追逐名利和物质的满足,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停止的循环。我们成为了机械的时间管理者,被时间的琐碎所紧迫,追求效率的同时却失去了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以上材料是AI人工智能写作的高考作文片段,请找出文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工智能写作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其根本特征,采用合适的论证方法,就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写作问题”写一篇演讲稿,并在语文课上分享。
【相关阅读】
教学设计 | 倪涛: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