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荣获 2023 年浙江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评审一等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各种交际语境中的表达与交流问题,往往是逻辑问题。本单元所设的三个活动对应逻辑的三个功能——辨谬、推理、论证,直指思维、表达规律,硬核实用;但逻辑知识条目对于学生来说,略显枯燥。本课的设计方向为寻找贴合高中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逻辑、理解并运用核心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授课班级对逻辑知识完全陌生,所以确定本课为该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不是激趣的导入课,借用苏轼所言,是“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的一堂课。希望这节课能打通逻辑单元的三个版块,助力学生初步建构逻辑核心知识框架,体验到逻辑在语言表达中的力量。1. 梳理言语表达中的逻辑谬误,归纳常见谬误的发生机制,认识两组逻辑核心概念:前提与结论;概念、判断与推理。2. 探究有效表达背后的逻辑方法,理解“前提与结论”在有效推理中的作用机制,初步建构逻辑核心知识网络。3. 运用逻辑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语言交流问题,借助辩驳完善逻辑表达策略,促成学习成果高通路迁移。4. 体会“反逻辑”产生的语言艺术,认识形式逻辑在交际语境中的局限性与可能性,了解不断发展中的逻辑学。1. 阅读本单元内容,认识逻辑三要素:概念、判断、推理。(任务:辨识分析言语表达中的逻辑谬误与逻辑妙招。)师:同学们,我们将要接触的逻辑单元有点难,今天我们先上一堂起始课,初步体验逻辑的力量。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选了物化组合,但小吉同学与他的爸爸妈妈在选科问题上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看来,思想意见的分歧和由此引起的争论是无处不在的。我的班长小瑞同学就曾给我看过一段他们家在选科时发生争论的视频。请同学们一起观看。(播放“小瑞一家选科争论视频”的第一段,体会逻辑谬误在交际语境中的表现及影响。)(任务:帮小瑞找出爸爸存在的逻辑谬误,至少一处,同桌交流。) 投影:小瑞:可是我物化成绩不太好,学起来有困难。老爸,我政史地挺好的,能考个好分数。瑞爸:政史地分数考得高有什么用,又没有好专业!你要选物化组合。现在物化能选的好专业很多,选了就能有好专业,就能结识更多的精英,人生就会成功。瑞爸:男孩子选物化组合还可以增强竞争力,不然以后工作都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想找个好对象都有困难。现在物化捆绑说明现实中有这个需求,我们贴着现实需求选科能让你走出舒适圈,激发学习动力。生:我觉得政史地肯定是有好专业的。好专业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就看你个人的理解与喜好。钟芳蓉选的考古学在别人看来不是好专业,但她觉得是。师:好专业,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瑞爸对好专业的理解带有个人偏见,以此断定选政史地没有好专业,犯了概念模糊的逻辑谬误。生:选物化,好专业多;但是不一定选了物化就有好专业,不一定就能结识更多的精英。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讲,选物化只是选到好专业的条件之一。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谬误。生:男孩子选物化组合还可增强竞争力,不然以后工作都找不到。我觉得这是强加因果。选物化组合跟竞争力,竞争力跟找到工作,好工作跟找到好对象,它们之间都没有必然联系。生:选了就有好专业跟结识更多的精英,结识更多的精英跟人生就会成功,这两组关系都太绝对了,也是强加关系。师:如果接连地强加因果,产生不合理的结论,就成了滑坡谬误。所以,小瑞说爸爸太没逻辑了。生:还有一个谬误,不选物化找不到工作,这是错误归因。找不到工作不一定是选科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他的知识能力或其他方面存在不足。生:瑞爸的这个质问有一个前提:男孩子能力不行才会选文科。这个前提是不符合事实的。师:小瑞无论回答“是”还是“不是”,都等于承认了这个隐含前提是对的,这就是不当预设。师:刚才我们找到瑞爸没逻辑的表达中存在多种谬误,要么前提错,要么结论错。那么瑞爸有逻辑正确的地方吗?生:他说物化能选的好专业很多,客观说现在是这样的。师:前提正确,但推出了“选了就能有好专业”的假结论。因此,瑞爸的劝说让人觉得不合理,不仅是因为前提或结论存在错误,还因为前提推导结论的过程存在断裂点。如果按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分类,就会发现从前提推导出结论存在三种情况:前提真推出结论真、前提真推出结论假、前提假推出结论假。其中,结论为假就存在逻辑谬误,主要类型有:概念模糊、不当预设、滑坡谬误、以偏概全、强加关系等。上述选科对话中的逻辑谬误具体分析如下表(播放“小瑞一家选科争论视频”的第二段,感受瑞妈符合逻辑的表达。)(任务:针对瑞爸表达中存在的前提与结论“不真”或断裂的问题,瑞妈运用了哪些逻辑妙招?请比较并分析。)瑞爸:①男孩子选什么政史地!难道你比别人差?政史地分数考得高有什么用,又没有好专业!②你要选物化组合。现在物化能选的好专业很多,选了就能有好专业,就能结识更多的精英,人生就会成功。③男孩子选物化组合还可以增强竞争力,不然以后工作都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想找个好对象都有困难。④现在物化捆绑说明现实中有这个需求,我们贴着现实需求选科能让你走出舒适圈,激发学习动力。
瑞妈:①小瑞,来,听妈妈给你讲。②妈妈知道你一直很想选个好专业,政史地当然也有好专业,但毕竟数量少,分数要求又高。③我们都知道偏理科能选的好专业相对多,你选了物化,将来选到好专业的概率就大。④如果再考个好分数,那么更有资格选个好专业。⑤你的学习能力不错,成绩一直跟你的努力正相关,多花点精力学物化,相信你能考个好分数,这样将来选择的主动性就更大了。⑥而且物化类专业技术含量比较高,现在社会正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那你以后找工作竞争力就强。⑦虽然工作不代表全部,但若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到时候找对象都很有优势。师:小瑞家的选科对话还没有结束。为了劝说小瑞选物化组合,针对瑞爸表达中存在的前提与结论“不真”或断裂的问题,瑞妈运用了哪些逻辑妙招?请比较并分析。生:针对小瑞政史地成绩好、物化分数低的现实,瑞妈先说政史地考得好但可选的好专业少,然后再说“偏理科能选的好专业相对多”“将来选到好专业的概率就大”,避开小瑞不选物化的理由,换个理由劝他选物化。师:支撑的理由其实就是前提,对不对?将理由替换成政史地与物化能选的好专业数量的比较,更有说服力。生:瑞妈增加了很多条件,小瑞想选好专业、他学习能力不错、花点精力学物化能考个好分数……一个个条件都在给选物化作铺垫。师:瑞妈增加的内容用于填补瑞爸逻辑链条的断裂处,就是让理由更充分。2025新版《读时文学写作高中语文同步读写进阶(适配全5本新教材)》不仅有课内素材,还延伸到课外素材
教材同源 实现单元同步
教考衔接 打通教学与考试
好文典藏 打造素材金库
时文、美文、作文等读写一体化
生:瑞妈的一个逻辑妙招是先让对方心情舒畅,比如她说自己知道小瑞想选个好专业,也肯定政史地有好专业。还有一个妙招是瑞妈的表达中有很强的因果关系。政史地分数高、好专业数量少,据此推导出选了政史地以后,找到好工作的概率低;偏理科好专业多,现在分数要求也相对不那么高,据此推导出选了物化以后,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就高了。两方面合起来推导出最终的结论就是要选物化。师:这位同学逻辑严密,不仅找出了瑞妈搭建逻辑链条的妙招,还重点解说了瑞妈运用的三段论。大前提:想选个好专业。小前提:物化的好专业比政史地多。结论:选物化。(板书:三段论。)瑞妈正是充分运用了充足理由律,从而使前提到结论的推导符合逻辑规律,同时还运用了三段论等方法。真是厉害!他发现的第一个妙招值得我们讨论:瑞妈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小瑞选择的理解,这算不算解决瑞爸逻辑问题的逻辑妙招?师:那“政史地当然也有好专业”是否也算小瑞选政史地的理由呢?(生认同。)瑞妈引入小瑞的两个心理需求当作说理的起点,就客观事实而言,这个前提为真,它意味着更有可能推出一个真结论。生:瑞妈一直给自己的话留后路,用了很多不绝对的表述,比如“当然”“相对多”“概率就大”“有资格”等。她这些话就给黑天鹅现象留了一条后路,她的表达很克制,没有绝对化地认为某个前提必然推导出某个结论。这样就既表达了自己的主场观点,又不会给小瑞压迫感,有利于沟通。师:我觉得你好厉害,请坐。讨论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问题,你却能联系到黑天鹅现象。凡事皆可能有意外,你当下确定无疑的认知可能会因某个意外事件而完全改变。对不对?如果我们的表述太过绝对化,对方完全可以提出一种意外情况来反驳;如果充分考虑存在的情况,就能转化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师:刚才同学们讲得特别好,我们整理一下大家发现的逻辑妙招,看看可以归纳出哪些特征。跟瑞爸相比,瑞妈非常突出的是前提正确、前提充分、从前提到结论推导合理。首先,前提或结论中的判断要正确。前提和结论是指对概念下判断,若要判断正确,必须明确概念内涵。瑞妈对“好专业”“增强竞争力”等概念进行了限制,比如竞争力是“找工作的竞争力”,并非指一切竞争力。其次,从前提推出结论要有力。作为前提,不仅要理由充分,而且要运用推理方法,比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瑞妈的大结论是“选择物化”,这是在分析了政史地的选科劣势、物化的选科优势、社会需求等之后归纳推出的。第三,多个前提之间要建立多样的紧密关系。多个前提之间往往需要建立关系才能联结起作用。比如“选政史地”和“选物化”二者构成了对比,物化类专业技术含量比较高和社会正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构成条件递进,两两之间联结成紧密的关系链条。(紧扣“前提”与“结论”的“真”或“假”,师生讨论梳理出解决逻辑谬误、使逻辑严密的策略。师投影展示相关内容。见文末表格。)师:同学们能发现谬误进而梳理出解决谬误的妙招,从而让自己的逻辑变得越来越清晰,真是太棒了!但我们刚才接触的小瑞选科的情境只是无数情境中的一个,若换成另外的情境,同学们是否也能辨别并修改逻辑谬误呢?(新情境:我们学校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校训,以“现代君子”教育为发展主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打算邀请近年来有突出表现又有个性的吴艳妮担任学校的“形象大使”,但有人认为她不符合“现代君子”的标准。为此,学校要举办一场辩论赛。辩题:吴艳妮符合 / 不符合“现代君子”形象。)(任务:辨识正反双方立论中的逻辑谬误,并使用本课所学方法修改。)(师将正反方立论随机分发给学生,要求找出所持方立论中的一处逻辑谬误,使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修改并说明理由。)生:我是正方,我方立论第⑤句存在谬误。运动员玩微博、开直播,并不能说明其时尚又有创新精神。这里“创新”的概念是模糊的,更接近“紧跟时代潮流”,但“紧跟时代潮流”并非“现代君子”必备的品格,所以要重新挖掘吴艳妮身上的创新品质。师:思维敏捷!根据语句前言不搭后语,就能快速判断此处偷换了概念,还能紧扣所持观点找到修改方向。生:我是反方,我方立论中第④句存在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前提是榜样应该积极向上,但后面论证时却偷换了概念,换成了有无责任感。没有紧扣“不够积极向上”解释吴艳妮的行为。可以修改为:她在运动场上违反体育规则,蔑视体育精神,这些行为无法体现她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因此不能作为一个榜样。师:将吴艳妮的行为跟后面的结论进行勾连,前提为假就替换前提,来支撑自己这一方的观点。现学现用,两位同学非常厉害!现学现用,还能用得恰到好处,更是厉害!那么,找出己方观点中的逻辑谬误并消除,各自的逻辑就无懈可击了吗?“前提—结论”之间是否还存在易被人攻击的“空白点”漏洞呢?(针对正方观点中“邀请她担任形象大使,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判断,正反双方展开辩论。)反方:我想提个问题:吴艳妮右臂有文身,比赛时手指天、化妆、梳麻花辫,这就是她张扬的个性,但这种个性值得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吗?正方:学校肯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缺点”,会选择性地突出那些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反方:刚刚正方自己都说了她这个人是有缺点的,而作为形象大使,既然存在缺点,就很难让人信服。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更正面的形象,而不是选择一个有争议的人。学生总会更加关注榜样身上突出的特点,但吴艳妮的争议点超过了她的正能量,所以她不适合当形象大使。正方:我认为反方模糊了概念。文身、手指天、化妆、梳麻花辫并不是所谓的缺点。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它是被禁止的;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很常见。师:真理愈辩愈明。同学们思维活跃,针锋相对,非常好!思维交锋的精彩课下还要继续。模拟质询环节让我们看到逻辑是在追问中不断完善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说,逻辑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你看到了怎样的规律,就会按这个规律去处事,逻辑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辩驳中走向严密深入的。我们继续看小瑞家的选科故事,它还有个尾声。(播放“小瑞一家选科争论视频”的第三段,认识交际语境中逻辑谬误的作用。)瑞妈:爸爸妈妈最后还是会支持你的决定的,唯一就是担心你赶不上别人,落后了。小瑞:我又不想跑那么快,我想离你们近一点,陪在你们身边久一点。师:母子俩都出现了偷换概念的谬误,但在交际语境中却产生了拉近情感的效果。逻辑学发展到当代,非形式逻辑成为逻辑学的重要分支,而情感逻辑就是其中的一脉。今天这节课是我们整个逻辑单元的第一课时,前提结论的联结让逻辑更严密,而逻辑让表达更有力。接下来的课时我们将开启“逻辑的力量”之旅,感受逻辑严密的魅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联结,让逻辑更严密;逻辑,让表达更有力。)(开展“吴艳妮符合 / 不符合‘现代君子’形象”辩论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各种交际语境中的表达与交流问题,往往是逻辑问题。逻辑单元不仅要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培育和“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教学的相关要求,还要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夯牢基础,为思维训练和思辨读写提供方法。教材中,本单元的三个活动对应逻辑的三个功能——辨谬、推理、论证。如何让学生把握三者的内在关联,从而建构逻辑知识,初步体会到逻辑的力量?这是笔者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考。通过梳理逻辑学核心知识及关系,笔者确定了将“前提、结论”“概念、判断、推理”这两组逻辑学核心知识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希望学生通过理解最有聚合效果的核心知识来顺利达成对所学知识的高通路迁移。为了“防止逻辑知识点和能力点碎片化,给学生一定强度的思维刺激”而专设的逻辑单元直指思维、表达规律,很硬核;但又因以知识条目的方式排列,所以显得枯燥。那么,应该设计怎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规律、建构知识、领悟方法呢?这是笔者对本单元学习方式的思考。本课的第一个学习情境“小瑞选科争论”真实普遍,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到寻找逻辑谬误和逻辑妙招的学习活动中。第二个学习情境“吴艳妮能否担任学校形象大使”的辩稿写作和辩论赛,不仅可以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辨别和改正逻辑谬误的方法,而且可以用来呈现逻辑走向严密的路径——辩驳。看似无关的两个情境能区分出教学梯度,让学生体验逻辑单元学习的全过程——辨谬、推理、论证,同时也符合深度学习需要迁移这一学习观。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存在迁移,这里的迁移就是指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通过口头调查和教学观察,笔者注意到高中生对逻辑知识非常陌生,不感兴趣且有畏难情绪。基于上述各方面考虑,本课教学设计的原则是:1. 化繁为简,寻找逻辑知识中最为本质的要点,使之成为教学点;2. 深入浅出,让重要的教学点以简单、清楚、有趣的方式呈现;3. 语言与思维合一,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中认识和训练逻辑思维;4. 语文味与生活味兼备,在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中体会逻辑的力量。这堂课的实际效果表明,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和核心知识的提取、迁移、运用,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摘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24.7-8
【相关阅读】
教学设计 | 倪涛: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分享
倪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高一)单元写作任务汇总及范文分享
整本书阅读 | 倪涛:一篇文章让学生读懂《红楼梦》整本书
群文阅读 | 倪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群文阅读导学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