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要靠近这三种人

文摘   2024-05-11 17:59   湖南  

很多家庭,都记得教育孩子“不要做什么”,却忘记了教会孩子“应该做什么”。

由此,很多孩子,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要花很大力气,却学会应该怎么做。

哪怕已经年过五十了,或许才明白,余生,要靠近这三种人,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份温情,少一份失落。

01

靠近那些孝敬父母的人,才能从亲情中汲取温暖和力量。

年过五十,自己已经“初老”了,还要照顾父母,不是很累吗?

于是,有人满肚子怨言,凭什么兄弟姐妹好几个人,非得自己亲自照顾父母呢?

但真正活明白了的人,则会宁可让自己吃亏点,也要把父母带在身边。

在我的好友中,阿芸姐姐就用行动践行了“孝敬”:她是个单亲妈妈,独自把孩子抚养大,送进了名校,正以为可以松懈一下时,母亲中风瘫痪了。

从小教育儿子要孝敬父母的阿芸姐,接到了儿子的“命令”:把外婆接到家里来照顾。

从此,阿芸姐就把瘫痪的母亲和身体健康的父亲都接到自己身边,一日三餐喂饭,一年四季服侍照料。

她也清楚,哥哥嫂嫂、弟弟弟媳,哪里会有自己照顾得那样仔细呢?

阿芸姐姐的日子,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照料母亲,陪伴父亲。一晃五年,阿芸姐的母亲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人世。

阿芸姐姐,也如同完成了救赎,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她的孝敬,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给了儿子,儿子在外工作,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问候她过得好不好,也很快找了一个同样坚强独立、优秀上进的女朋友,将自己安顿下来。

所以说,孝敬父母,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福报。

靠近那些孝敬父母的人,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血缘亲情的相互滋养、相互陪伴,那就是凉薄人世间,最纯粹的温暖,也是最强有力的依靠。

02

靠近那些坚持读书的人,才能在世俗的生活中让灵魂获得片刻安宁。

人生匆忙,太现实,也太世俗。

如同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的是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千惆怅,
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

于是,多少人,渐渐活成了俗不可耐的样子。

为了所谓的“高情商”:变得虚伪狡诈、十分圆滑;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变得毫无底线、不择手段。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下来,日复一日地重复昨天,做着自己无比厌弃却也无力再选择的的艰苦工作。

至于儿时的梦想,那些生命中出现过的“光”,已经尘封多年,或者束之高阁,似乎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提及,更不会有机会去实现了。

但那些坚持读书的人,他们或许生活和我们差不多,但精神世界却不会如此荒芜。

如同一个女性访谈节目中,一位“不合群”的农家妇女所说过的那句让很多人振聋发聩的话:“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

所以,她会在周围人不理解的眼光中,进城去打工;也会在婆婆生病需要照顾时,毅然地“回归”家庭。

她喜欢读书看报,并由此展开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无边想象。她总能在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贫乏的生活,多一点紧跟时代潮流的东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努力靠近那些读书的人,从他们的书卷气中,你也能于喧闹中倾听到自己的心声,也能遵从内心的指引,去领略生命的精彩,去获得灵魂的自由。

03

去靠近那些舍得折腾自己的人,人生才会有无限可能。

你能想象退休后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吗?

对于年近五十的人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对退休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心理”,一种即将被抛弃的感觉,会让让他们惶恐不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早早地就开始“倚老卖老,啥也不干”了。

在很多单位,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刚刚年过五十,就开始以自己年纪大了为理由,对于工作,从起初的拈轻怕重,到最后的凡事都推脱,再到上下班都很随意,似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

他们的言辞中,不是抱怨就是唉声叹气,如同一辆即将报废的车子,随时有可能“熄火”。

与之相反,有一类人,他们年岁年长,对自己的“折腾”也在升级:年轻时不敢实现的梦想,如今终于可以“拼一把”了。

比如,那个即将退休,就在为一个人自驾游玩,学拍摄、学剪辑的人;比如,那个痴迷于养花的人,干脆给自己找了个门面,准备开启第二事业......

想千遍万遍,不如行动一次,当自己迈开腿,着手去做的时候,收获,也就在来的路上了。

年过五十,去靠近那些舍得“折腾”自己的人吧,从他们身上,你会发现,生活如此多彩,生命如此坚韧,勇敢地去闯一闯,你会让自己的人生,有截然不同的体验。

04

结束语:

年过五十,或许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前半生,我们在尽力为他人而活,后半生,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了。

努力去靠近那些带给自己感动的人,让自己佩服的人,然后,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这样的人生,多好呀!


如风轻似云淡文苑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