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顺势而为”
文摘
2024-07-11 18:15
湖南
人总是会在“惰性”的支配下,一个不小心,就陷入“破罐子破摔”的境地,想要走出困境,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真正厉害的人,最是懂得“顺势而为”,于无形中,助力自己,助力他人,实现从“质变”到“量变”的飞跃。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面对“熊孩子捣乱”时,一味地呵斥制止或许收效甚微,反倒是“走孩子的路”,还有可能取得“让孩子无路可走”的意外收获。如同一位育儿博主所记录的那样:为治理孩子爱打游戏的毛病,屡次劝告、规定游戏时间无果后,她开始主动加入孩子的“游戏”阵营,并且,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白天黑夜连轴打,不做饭、不搞卫生,甚至“不吃不喝”,任凭孩子们如何劝阻和哭闹都不“收手”。几天下来,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孩子都不得不围着“拯救妈妈”而想尽各种办法,也终于意识到,不能“毫无节制”地打游戏了。是呀,对于大多数人和事来说,人们习惯于“正面教育”“正向引导”,但有的事情,有的人,就得要“反着来”,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大智慧,需要历练,并从失败中获得教训。解斗者助之以威,则怒气自平;惩贪者济之以欲,则利心反淡。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亦救时应变一权宜法也。意思是说:想要解决两个人之间的争斗,不去劝解,而是帮助他们呐喊助威,反而会浇灭他们愤怒的情绪;想要惩罚贪婪的人,不加以惩治,而是满足他的欲望,反而会减弱他的利欲之心。这就是所说的顺应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也是应付事变拯救时局的一种权宜的办法。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在职场中与人“斗智斗勇”,当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都失去应有的效果时,不妨找准时机,“反着来”一次,也许,就迎来新的转机。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最让自己头痛不已的,除了赚钱养家,就是大教育孩子。但凡属于自己的事情,能够花钱解决的事情,都会咬紧牙关,扛过去,熬过去。然而,一旦遭遇孩子“叛逆”,就显得束手无策,于是,各种“手段”都用上了,结果,往往越是无所不用其极,越是将亲子关系弄得更僵。直到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才恍然大悟,想起一句老话:“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写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意思就是说: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怪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侵越人;不但神祇不侵越人,圣人也不侵越人。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德归会于民。要如何能做到呢?老子给出的办法就是无事、无为、不扰、不言。面对“问题多多”的孩子也是一样,与其死死揪住他身上的小毛病、小缺点,无限进行“缠斗”的时候,其实,就是竭尽全力地打乱了孩子“自我完善”的节奏。所以,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体系,面对日渐独立的孩子时,不妨多一份尊重,万事万物自有其发展规律,我们只需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在合适的时机助力一下即可,而不是凡事都“越俎代庖”,最后累坏了自己,也让与我们相处的人,无比厌倦,事情的发展也背道而驰。很多人信奉一个道理:“求人不如求己。”诚然,自我强大,才是拥有一切的基础,然而,懂得“借力打力”的人,才能在一次又一次波谲云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刘邦即位的第七年,他手下的诸侯王韩信反叛,并联合匈奴,共同进攻汉朝。出发之前,刘邦派出十几批使者出使匈奴,名义上是为了相互沟通,实际上是去探察匈奴人的虚实。匈奴人也知道刘邦的用意,便将精兵强将全部隐藏起来,让使者看到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将士。正是借着这些“使者”的口口相传,让刘邦相信,匈奴十分虚弱,刘邦更坚定了与匈奴大战一场的决心,便率军一路向北。结果,在平城,遭遇了匈奴的精锐部队,被包围在平城的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不得解围。战败加上天寒地冻,刘邦的部队战斗力骤减。此时,刘邦才醒悟过来,赶紧动用一切办法“突围”。最后,通过外交手段,靠着陈平贿赂匈奴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脱险。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自己面临危险,实力又不够强大时,学会“借力”,才不失为最明智的选择,才有可能让自己实现“逆风翻盘”。人活于世,只有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吃一堑,长一智。”越是年纪增大,越是会明白,顺势而为,并非苟且、懦弱,而是学会了因时而动,懂得了以退为进,也熟悉了“借助外物”,如此,才能让自己渐渐变得轻松,活得愈发通透、惬意。